浙商投矿:成败值鉴

时间:2022-07-13 09:51:56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风向标,浙商早已成为民营资本涉足矿产资源的“吃螃蟹”代表。对徽商企业家而言,浙商投资矿产的成败得失无疑值得总结和借鉴。

“我想好了,以后我就做两件事:一是投资小额贷款公司,进军金融业;二是投资矿产,进军资源能源型产业。”6月中旬,一位在制造业艰苦奋斗了十几年的徽商企业家对《徽商》记者说。

在实业利润持续走低的现实背景下,越来越多和他一样急于转型的徽商企业家把目光投向了金融和矿产。矿业项目的高利润驱使企业家们涉足其间,然而很多人却忽略了投资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其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风向标,浙商早已成为民营资本涉足矿产资源的“吃螃蟹”代表。对徽商企业家而言,浙商投资矿产的成败得失无疑值得总结和借鉴。

3000亿炒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对矿产资源产生了强劲的需求。

相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球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均来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地位毋庸置疑。加之矿产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等天然属性,近年来矿产资源已经成为海内外各类资本争相投资的焦点领域。

素来嗅觉敏锐、善于发现商机的浙商在矿产投资领域也一直走在全国各大商帮的前列。

“氧化铝行业的壁垒非常高,锦江集团是在投资20多亿元,卖掉了集团下属5个其他产业的子公司后,方才保证这个500万吨氧化铝项目的最终投产。”

6月19日,在2011中国民企投融资大会上,杭州锦江集团总经理王元珞和与会企业家们分享了锦江在矿业投资领域的得与失。

据了解,杭州锦江集团在“浙商全国500强”排在第五十七位,是浙江最早投资矿产的企业之一。凭借纺织起家的锦江集团,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于2003年定位了纺织、环保节能、资源性行业三大主营业务。

目前,锦江集团的资源性产业以煤炭和氧化铝为主。不同于资源重组转让的资本运作方式,以实业起家的锦江更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因此,锦江在掌握煤资源后,打通了煤电铝产业链。而这只是浙商全国甚至全球投资矿产的一个缩影。

据浙江省矿业协会会长汤文权介绍,浙江作为沿海省份,民营经济发达,矿产资源相对短缺,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并不配套。“所以,‘走出去’成了浙商投矿的必由之路。”

汤文权表示,目前浙江省在省外设立的矿产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投资总额超过3000亿元,尤其是在新疆、内蒙古、山西、青海、云南及贵州等中西部地区较为集中。

汤文权分析,浙商省外投资矿业的基本特点是投资与投机并存,非国有企业为主、规模小,组织程度相对较低,技术含量整体不高,缺乏矿业经营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盲目投资,追求短期成效等。

“以煤矿为例,浙商省外投资的煤矿大多是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很容易受到行业整合影响。前年,山西煤炭行业整合中就明确300万吨小煤矿要停并转,就给一些在山西投资煤矿的浙商带来了致命打击。”

此外,已有不少于100家浙江企业到国外开发矿产资源,范围包括蒙古、朝鲜、老挝、缅甸以及非洲、南美洲和澳洲等国家和地区。

不过,在汤文权看来,目前很多企业到国外投资矿业存在起步晚、国内信息服务不全、法律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力度缺乏等问题。

法律风险需警示

“矿业投资不同于其它行业,要极其警示它的法律风险。”

作为矿业投资的法务专家,浙江省律师协会资源与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吴族春表示,现实中很多浙商由于不懂法律而导致陷入纠纷,最后血本无归,要想在矿业投资中实现自己的投资价值,相的法律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吴族春提到,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法律制度的日臻完备,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浙企进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期,矿业投资格局将进行新一轮洗牌。他提醒投资矿业领域的企业,需要提防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和地质资料真实风险。特别是对于部分矿山的矿业权在法务方面存在的瑕疵,投资者应尽量消除。

其实,浙商投资矿产并非一路高歌。在国家甚至地方矿产资源行业整合中血本无归甚至满盘皆输的大有人在。

汤文权透露,山西煤炭整合风暴中,一些温州企业的投资损失就曾高达上亿元。

前述王元珞也说,“我记得当初河南省把一个县的铝矾土资源交由锦江集团整合,但过程中还是遭遇了法律风险等方面的后遗症。所以我的体会是矿业整合一定要注意法律问题。”

吴族春分析,矿业投资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有合法性、真实性两大问题,具体体现在矿业权及相审批手续是否合法完善、矿业权权属是否存在争议、矿山配套基础设施产权及合法性、矿业权转让受让方式的确定等几大方面。

与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硬件”相比,吴族春特别强调在矿业权转让受让方式的确定等“软件”上的法律风险更需谨慎。

他举例说,2003年12月,拥有某矿采矿权的甲地质队与浙江乙公司签订转让合同,将其拥有的探矿权转让给乙公司。合同约定转让款100万元。期间双方没有向探矿权发证机提出转让申请,也未办理相变更手续。

2004年初,在转让探矿权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乙公司先期投入1000万元返聘甲地质队进行探矿,初步判断该矿储量较大,甲地质队要求追加转让费至800万元。乙公司同意后,2004年12月,双方签订补充合同。

同年,12月底,乙方又投入2000万元,勘查的结果验证此前判断,该矿储量非常丰富。当乙公司正为自己这笔收获颇丰的投资高兴不已时,甲地质队却反悔不愿再转让探矿权,并要求退回转让费,终止合同。乙公司不同意,协商不成,遂将甲地质队诉诸当地法院,要求履行合同。

法院经审理认为,甲乙双方签订的探矿权转让合同未经相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没有生效,故判决甲地质队退回转让款、乙公司的实际收入及相利息。

吴族春表示,矿业权的转让需经依法批准,并不仅仅是签订合同就可以了。未经有部门批准,转让合同并不能不生效。所以强调矿业权转让受让方式的确定等也同样重要。

然而,投资者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地注意矿业投资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享受矿业投资所带来的乐趣,实现资本的增值。

上一篇:食品多头监管存疑 下一篇:用短为长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