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调速系统课程理实环节的整体优化研究

时间:2022-07-13 09:27:52

交流调速系统课程理实环节的整体优化研究

摘 要:介绍我院电气类专业《交流调速系统》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为此进行调研的方法及分析;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整合的具体方法及实施效果。

关键词:交流调速系统 课程改革 变频器

中图分类号:TM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183-02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of AC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of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link

Wen Na Liu Chengwei Fang Hongbin Xie Qinghai Huang Liang Wang Guili

(Hebei Institute of Machinery Electricity,Xingtai Hebei,05404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rse electrical specialty"AC speed regulation system"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describe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concrete method of analysis;curriculum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effect.

Key Words:AC speed regulation system;Curriculum reform;Inverter

1 《交流调速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交流调速系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交流调速和变频器的相关知识与实例,课程的应用性很广。在讲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问题一直是困扰教学的一个难题。由于课程特点,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与PLC、单片机等其它有理论、有实物的课程不同,在PLC、单片机等课程教学中讲理论就是介绍硬件的构成及开发、程序的设计方法。而调速课程的理论侧重在调速原理、控制思想、系统构建;实践环节则重在变频器各种功能的使用,两者内容相对独立。若按正常教学进度,往往讲授了半学期,学生甚至还没接触过变频器;而配合实验进度,就要打断理论教学,穿插变频器的功能讲解,讲课内容跳跃,过渡生硬,理论与实践难以配合。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整合不够科学,搭配尚不默契,运作不善创新,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力作用。因此,如何将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如何将实践环节中融入理论知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交流调速系统》课程调研情况

2.1 《交流调速系统》课程调研方法

针对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对我院电气工程系毕业生就业单位以书面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主要就用人单位对交流调速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对我院开设的交流调速系统课程的需求进行调查,调研内容包括:现在所采用的调速技术、利用调速技术所要达到的效果、目前所使用的变频器、用到了变频器哪些功能、哪些设备用到变频调速技术、我校交流调速课程哪方面知识需要加强、与哪些技术或设备配合使用。调研对象主要有企业管理人员、技术员、操作员、业务员等。本次调研共发放了调研问卷65份,共回收63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无效问卷3份,调研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3%。

2.2 《交流调速系统》课程开发调研分析

(1)各用人单位调速技术应用现状。

包括现在所采用的调速技术、利用调速技术所要达到的效果、目前所使用的变频器、用到了变频器哪些功能。调查显示,变频调速技术应用广泛,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均涉及到该技术,利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达到节能、自动化、提高质量、提高舒适性以及减少维修的目的。目前所使用的变频器多为西门子系列、三菱系列、安川系列的变频器,我院开设的交流调速系统课程教学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用人单位所需相关能力分析。

通过对收回的有效问卷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所有被调查者均肯定了《交流调速系统》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认为《交流调速系统》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备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交流调速技术与应用、变频器原理、电路分析、模式选择、安装操作、变频器应用等职业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交流调速相关技能水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课程设置及课程目标均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但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更侧重理论,部分教学内容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需要。

3 《交流调速系统》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整合

3.1 加强电气类专业《交流调速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

调查显示,目前我院交流调速系统课程教学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对交流调速相关知识的需求;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交流调速技术和变频器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掌握交流调速技术和变频器的使用成为电气类学生毕业后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项职业技能。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加强课程所对应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因此,《交流调速系统》课程已成为构成培养电气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加强《交流调速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是满足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及学生就业工作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重新修订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交流调速系统》课程的教学学时重新进行分配,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上增加了在实训室教学的比例。

3.2 合理地选取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教学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选择工程实际相一致或贴近工程实际的教学内容作为项目进行课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实际的工作任务和相关的职业能力要求相关联,并按实际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进行项目设计和任务选取,每个工作任务要对应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教学应在真实的或仿真的工作情境中展开,要将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分解并逐层深入地植入实训项目中,让学生在项目的进行中实现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积累。我们选择对自动控制设备检修员、机电设备维护人员等所可能涉及的工作,包括:变频器参数设置、安装、故障排除、电机控制、运料车运动控制、管道压力控制、机床加工控制、上料车加减速控制等,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以“变频器操作、安装、维护”工作过程为主线、“项目化教学”为手段、“真实设备”为基础,将变频器原理、电路分析、模式选择、安装操作、变频器应用等内容融合项目教学中。

课程还进行了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整合。选取了人才培养方案中“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两门课程中的部分内容,与“交流调速系统”课程进行整合,作为本专业综合性项目课程开发的切入点:选取合适的工作任务,使之能包含三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从而实现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

将课程分为9个项目,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完成项目的制作、调试、设计,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积极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使教学过程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3.3 加大实践环节的投入和开发更贴近工程实际的实践项目

要加强学生职业的能力,就必须加强课程相关职业技能的训练,因此,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课程实践条件和实践项目的开发愈发重要,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要考虑到课程教学的需要和贴近工程实际,要有高度的真实性或仿真性,实训装置应更贴近工程实例,教学内容分散到各个实训项目中。为此,实训室新购置了配有三菱A740、西门子MM420等变频器,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更贴近工程实际的设备,并在课程的学习中学以致用;课题组教师积极研究实训设备的利用和实训项目的开发,现已编写出适应课程教学的校本教材,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贴近工程实践的项目,将不同变频器以及变频器的各种功能及实际运用融入所开发项目,并在相关实训设备予以应用,在项目的实施上也更接近工程实际,编写了各个项目的工作任务书及相关资料,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4 结语

结合近几年的实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课程的整合基本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了新的课程改革与研究的推进,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得到了全体师生和企业的认可。对于将来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陈德祺.关于深入开展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几点建议[J].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4.

[3] 徐君燕,黄芳.基于岗位群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上一篇:液压系统的油液污染控制与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下一篇:唐山赛德热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抑尘系统分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