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癌症 从“防”开始

时间:2022-07-13 08:54:08

攻克癌症 从“防”开始

据记者了解,我国目前每年新发癌症患者220多万例,高昂的癌症治疗费用令人生畏;即便当今最领先的治疗方案,对改善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效果也不甚明显。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多数人都清楚“早期预防、早诊早治”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如何进行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却不甚明了。如何预防肿瘤的发生?防癌体检和普通体检存在哪些差别?怎样做才能既经济节省又不会漏查漏诊……带着诸多问题,记者走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徐志坚主任。

癌症防治的关键在于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癌症来势凶猛,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人们往往谈癌色变。徐志坚主任向记者介绍了一组数据信息,透露了目前很多人并不了解的关于癌症的重要现实:已知癌症的种类有100多种,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能受到侵袭;2005年,全球有760万人死于癌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13%;在我国,造成男性死亡的5种最常见癌症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造成妇女死亡的5种最常见癌症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

据徐志坚主任介绍,如能及早发现和充分治疗,有1/3的癌症患者可以治愈;全世界有1/5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例如:HPV感染可引起宫颈癌,HBV感染可引起肝癌;吸烟是癌症独立的、最大的可预防因素;通过戒烟、健康饮食、锻炼身体,可预防40%的癌症;如果应用目前关于疼痛控制和姑息治疗的知识,可帮助需要缓解疼痛的所有患者。

徐志坚主任说,人们应该认识到癌症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通过适当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所以,癌症防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防癌体检是癌症“早发现”的基础

关于如何做到癌症“早发现”,徐志坚主任认为,第一要重视自我检查,警惕身体的各种微小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该及时找专科医生检查;第二要定期参加防癌体检,尤其是40岁以上的成年人,更应该定期进行防癌体检。

针对现代人对于体检认识的一些误区,徐主任详细介绍了普通体检与防癌体检的区别。他说,普通体检不等于防癌体检,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普通体检不易发现早期癌症,做过普通体检的人还应该到肿瘤专业医疗机构做肿瘤筛查,并且坚持每年定期检查。

徐志坚主任介绍说,防癌体检与普通体检主要有四点差异。其一,两者的着重点不同。防癌体检是肿瘤专业人士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全身检查,目的是发现早期癌症或获取受检者高危因素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而普通体检主要用于发现慢性疾病。其二,对肿瘤的认识不同。肿瘤学是一个独立的医学分支,对一个肿瘤专业人士的培养需要八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社会上一般健康体检机构里的医师,大多数并不具备肿瘤学的培训经历,对癌症的认识不够深刻,容易在遇到癌症时造成漏诊或误诊。其三,体检的目的不同。防癌体检的目的,除了早期发现存在身体内部的癌症之外,还可预防癌症的发生。专业的肿瘤医疗机构通过对受检者未来罹患癌症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长期的追踪随访档案,对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不良生活方式行为干预,尽最大可能地预防癌症的发生。其四,检后医疗服务的内容不同。在专业的肿瘤医疗机构中筛查癌症的另一个好处是在不幸获诊癌症时,受检者可以得到最快、最权威的后续医疗服务。专业的医疗机构可以为癌症患者提供从确诊到治疗、再到治疗后的随诊康复等一系列服务;而一般的体检机构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专业防癌体检方案

从事肿瘤防治工作多年的徐志坚主任介绍说,专业的防癌体检方案是由肿瘤专科医师制定,为受检者提供肺癌、乳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宫颈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等常见癌症的风险评估、癌前病变或疾病检测、生物致癌因素检测、防癌体检、健康改善建议和跟踪随访等一系列全面的体检和服务方案。

受检者在进行防癌体检时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或健康管理师的指导下选择防癌体检套餐。防癌体检套餐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第一,癌症预警信息基线调查,通过问卷调查采集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流行病学信息,对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常见肿瘤的患病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第二,物理检查,包括头颈(五官)、胸部、腹部、直肠指诊、妇科检查等;第三,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血常规、便潜血、血液生化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尿酸)、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99、糖类抗原CA125、前列腺抗原、EB病毒等)以及血生化等检查。第四,其他如超声检查(甲状腺、乳腺、肝、胆、胰、脾肾及腹膜后盆腔等部位的超声)、隐血珠、胸部低剂量薄层螺旋CT、宫颈TCT、乳腺钼靶检查、胃镜、结肠镜、PET-CT等检查。

据徐志坚主任介绍,常用的防癌检查有癌前病变或疾病检测(适用于黏膜白斑、交界痣、慢性萎缩性胃炎、宫颈糜烂、乳腺囊性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某些良性肿瘤、骨密度检测、糖尿病等)和生物致癌因素检测,采用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癌症早期筛查技术,肿瘤标志物检测,还有更先进的癌症分子诊断技术如BRCA1/2基因突变检测(可用于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患病风险评价、乳腺癌早期诊断),MLH1、MSH2基因突变检测(用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等。

防癌健康管理可降低癌症风险

徐志坚主任所在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是国内第一家肿瘤专科医院,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该所集肿瘤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全方面进行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研究。在肺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以及头颈部肿瘤、恶性淋巴瘤等方面的诊治水平居国内前列,在肿瘤基础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谈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的概况、发展历史以及目前承担的主要课题和开展的工作,徐志坚主任给记者作了简单的介绍。

他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成立已有20多年,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以癌症预防研究、防癌筛查体检、癌症早诊早治为专业方向的临床科室。科室成员大多是多年从事肿瘤临床与科研工作的肿瘤专科医生,多数拥有硕士、博士学历。先后多次参与了我国常见癌症高发区现场筛查与防治的临床研究,目前还承担着部级课题以及卫生部“中国城市防癌课题合作项目”等工作。

徐志坚主任介绍说,2008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批准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和北京健康金标准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三方联合实施的“中国城市癌症预防与健康管理项目”暨“中国城市常见癌症早诊及风险控制研究”(又称“1+3”项目)。该项目旨在研究探索癌症预防、风险控制和早诊早治的模式和优化方案,以及多方合作的运行机制,为推动我国癌症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据了解,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还开展了“早期肺癌筛查计划”。徐志坚说,根据WHO最新统计,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癌症杀手,肺癌在我国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目前国际上开始使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早期肺癌的筛查。多年的临床试验证明,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发现早期肺癌的较佳手段,参加早期肺癌筛查计划的人群的肺癌治愈率和生存率较未参加人群大大提高。早期肺癌筛查计划主要针对40岁以上,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有吸烟史,吸烟指数≥20包年(吸烟的年数×每日吸烟的包数);被动吸烟史≥10年;长期工作在密闭的环境中;有肺癌家族史;有意愿参加肺癌筛查的成年人。

该科室还开展了乳腺癌的评估和早诊,主要针对有下列情况的女性:一是希望进行乳腺肿瘤筛查者,可与医生商量筛查开始的时间、方式以及筛查的利弊,并和医生建立长期的联系;二是有疑似肿块者;三是超声检查结果有异常,需要对异常结果进一步明确者;四是具有家族史者;五是欲了解乳腺患癌风险者。

此外,徐志坚主任还带领科室医师,依据国际上最新的癌症高危因素循证医学(EBM)研究成果,开发出了《癌症预警信息基线调查表》,用于常见癌症的患病风险评估。通过问卷调查采集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流行病学信息,对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常见肿瘤的患病风险进行精确的分析评估,并给出改善建议及肿瘤早诊筛查方案。

徐志坚主任说,防癌健康管理是防癌的重要环节。通俗地讲,防癌健康管理就是将防癌体检得到的信息有效利用,进行癌症风险的持续跟踪管理。专业人员依据体检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量化未来一段时期罹患癌症的风险,针对性地进行持续的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期的追踪随访档案,达到长期管理,降低癌症风险的目的。

专家简介

徐志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主任。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教育与培训专业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健康保障学会副会长。1993~2001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外科主治医师;2004年获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医学院医学硕士学位。多次参加国际癌症早诊会议,发表学术及科普文章20余篇;参与多项有关肿瘤早诊的部级课题、北京市首发基金等重大课题研究;在肿瘤筛查和早诊方法、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的干预研究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上一篇:用科学与哲学解析中医理论 下一篇:膝关节注射玻璃酸钠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