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TO BE OR NOT TO BE

时间:2022-07-13 08:12:43

“TO Be Or Not To Be”――哈姆雷特的忧郁在几百年之后仍是一个问题。我们也为此困惑着。

当然,让我们困惑的并非是“生存毁灭”的大生计,而是当我们回顾2006年发生在中国的大事件,谋划“2006国产报告,”时所产生的迷茫。按说,总结是容易的,只需要找出这一年里最主流的声音,最流行的现象,我们便可以下结论。但我们注意到,在这一年中,有太多的矛盾产生,有太多的悖论发生在这片土地。比如,今年,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前所未有的每人带来了一部“大片”,让人惊喜,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导演的小制作影片和独立影片也在疯狂地流行,甚至改变了我们的流行语;比如,我们看到无数的人在抱怨房价太高,自己是房奴,被房子搞成了穷人,但同样在2006年,中国大陆还是有1.6亿人在消费奢侈品;再比如当我们为夜生活疯狂,特别是为世界杯呐喊的时候,有政府条例早在年初就规定“娱乐场所必须在凌晨2:00前停止营业”……

当这些悖论产生时,我们实在不能做出一个结论,我们找不出哪个才是最能概括2006年的最主流潮流和现象。我们不能说今年是中国的“大片年”,那样是对若干成功的影片的漠视:我们也不能说2006年是“房奴年”,大家都被房子搞穷了,那样是对日益成长的奢侈品市场的反动:我们更不能说我们喜欢通宵的夜生活,喜欢看一夜的球,那样的话,好像我们都违法了。

于是,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把2006年生活领域内产生的所有悖论的所有选项都呈现出来:文明还是不文明,房奴还是奢侈,设计还是反设计,结婚还是征婚,大片还是小片,mix还是independent,all-night还是2:00,剧场还是电视,做到死还是做到“活”……To Be Or Not TO Be……这些都不是选择题,而是我们认为,这些选项共同勾勒了2006年我们生活中悄然发生的改变,而这些也说明在2006年,我们的生活也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谁还会计较到底2006年最主流的东西是什么呢?

西方有另一句名言很适合概括2006年这一年,那就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就这样,不用再紧紧抓住不放,快让没有主流的2006年过去吧。

上一篇:2006电影报告:大片还是小片 下一篇:陈晓楠:生活像新闻一样不可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