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 良好家教助儿子走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时间:2022-07-13 07:50:55

普通家庭: 良好家教助儿子走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学习:细讲解、常鼓励

廖冬一的爸爸是中学教师,妈妈是小学教师。他们十分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冬一刚学说话时,父母就开始对他进行启蒙教育了。

为了教冬一识字,爸爸在屋里贴满了写着字的纸条,有空就教他。认识的字多了,又开始教他背诵诗词、给他讲童话故事。但爸爸发现,冬一只是记住了诗词、故事的框架,并不理解诗歌的意境、故事的内涵。

爸爸立即改变了教育方式。

一天傍晚,爸爸在公园里教冬一背诵《登鹳雀楼》,边走边给冬一讲解诗的含义。诗很短,冬一很快就背下来了。

“冬一,数数公园里有多少人。”爸爸给冬一布置了任务。“数这干嘛?!”冬一噘起嘴。“数数就知道了。”爸爸鼓励冬一的同时,自己也数起来。到了公园里的小山顶,爸爸让他重数一遍。“咦,怎么比刚才人多了?这么多人啊?看得好远啊!”冬一惊喜地叫起来。“太阳呢?”爸爸继续问道。“太阳在山尖边上!”冬一跳了起来:“啊,爸爸,我知道了,这就叫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晚饭后,爸爸要冬一讲讲游园的经历。

刚开始时,冬一有些紧张,不敢讲,磕磕绊绊地讲了一遍。但受到爸爸的大力鼓励之后,从此每听完一个故事,冬一就主动站出来,自豪地说:“下面由我来重讲一遍!”在复述故事中,冬一的自信心增强了,表现欲也得到了满足。

父母周而复始的开发、耐心细致的引导、形象性和趣味性的教育方法并用,使冬一周岁时就能流利地背诵十几首“诗词”和“唐诗”了。

兴趣:早发现、早培养

家长愈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对孩子来说就愈有益。

“冬一的兴趣在哪里?”冬一的爸爸妈妈思索着。

“文艺、体育是热门,就从文体开始吧!”爸爸作出了决定。没想到冬一并不感兴趣,甚至极为反感。爸爸带冬一欣赏音乐会,冬一却在他怀里挣扎着大哭起来:“不听,不听,回家,回家。”在邻座的斥责中父子俩只好退场。“再试试体育吧!”冬一“改行”了。谁知,冬一还是噘着小嘴,十分不情愿,不久,又被训练班退了回来。

唉,这孩子怎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呢?

那天,爸爸带冬一去少年宫玩,没想到冬一既快又准地答出了老师出的数学题。原来冬一对数学感兴趣!爸爸立即找来趣味数学题,一一为冬一讲解,冬一学得津津有味。

不过,爸爸在教冬一数学时并不惟书。

一天,爸爸带回一只青蛙,把冬一叫到面前:“青蛙一次跳1尺高,把它放到2尺深的罐中,几次能跳出来?”“2次。不, 3次才能跳出来。这么简单的题还来考我!”冬一有些不服气。“那我们来试试!”父亲将青蛙放到罐中,青蛙并没跳出来。

“咦?这和书上说的不一样啊!” 如此求异训练,愈发增强了冬一对数学的兴趣,还使他养成了自学的好习惯。上小学前,冬一就已经掌握千位数以内的加减法了。

习惯:高标准、严要求

冬一上小学了,没几天,老师就向爸爸告状:“冬一上课不注意听讲。”

晚饭后,爸爸问冬一在学校的表现,冬一理直气壮地回答:“很好哇!”爸爸板起了脸。“上课时玩过。”冬一低下头,又不知所措地抬头看看妈妈,想寻找避风港。但妈妈扭过脸,装着没看见。父亲历数了他几天来的表现,冬一大吃一惊:“爸爸,你什么都知道呀?!”

从此,冬一再也不敢撒谎了,也改掉了上课开小差的毛病。但爸爸也意识到,孩子是因为学习上“吃不饱”才上课开小差的,就开始有意识地增加冬一的学习任务,让他接触高年级的课程,与他现在学习的课程相互呼应,提高他对现有课程的重视。

学习毅力不强是孩子在学习中常有的事。

有一次,冬一主动对正在做饭的妈妈说:“今天作业不多,我做完作业再吃饭。”可是,当妈妈将饭菜准备好时,还有一道难题没做完的冬一,却急忙向饭桌前跑去。

“做完了再吃。”爸爸把冬一拉了回来:“男子汉说话要算数!”冬一不情愿地回到书桌前,不时向桌上的饭菜回头。爸爸却铁面无私、不为所动,指点着例题,让冬一认真琢磨,很快,难题解决了。当冬一高高兴兴地吃着饭菜时,妈妈慈爱地说:“完成难题再吃饭,是不是更香?”“香!”冬一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回答。“有什么困难,一定要想办法战胜它,这样才会感到幸福。”“记住了。”冬一坚定地点了点头。

目标:常设定、勤更新

升初中时,冬一考上了东北育才学校的首届超常教育实验班。开学第一天,冬一就被学校警告说:“学校实行严格的淘汰制,而冬一是实验班25名学生中的最后一名,是被特批录取的,随时有被淘汰的危险。”

半学期后,爸爸被叫到了学校:孩子再跟不上进度,学年后将被淘汰!

是智力问题,还是学习方法不当?怎么和孩子谈这个问题呢?

一天,父母随意地和冬一聊了起来。

“你最想学习的人是谁?”妈妈问。“胡睿琪。他是班上第一名。”冬一说。“不用争第一名,这学期赶上你前面的一名就行。能不能?”父亲给冬一确定了一个举手可达的目标。“能!”冬一马上写下了保证书。

半学期后,冬一追上了既定目标。父母立即给予奖励,同时又确定了新的目标。随着目标不断变成现实,冬一也从赶超他人的努力中得到了成功的乐趣。这种乐趣给了冬一动力,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到中学毕业时,冬一已经是班里的前五名了。

选择:多理解、多尊重

高中毕业前,冬一被吉林大学数学系免试录取了,但他并没有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怎么回事呢?母亲收拾冬一房间时,无意中看到了他的日记:“我的许多同学,放弃了保送,去考科大少年班了。我也想考,但爸爸妈妈都决定了,我也不想让爸妈再为心了……”

为了尊重冬一的意愿,也因为对冬一能力的充分信任,父母冒着考不上科大、冬一将上不了其他任何学校的危险,同意了他的选择。

在科大少年班,冬一除了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努力学习主课外,将其余精力都花在了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上,老师批评他 “不务正业”,冬一却有自己的看法:“我学的东西,将来肯定会有用!”

19岁时,冬一顺利地考上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研究生。可是开学不到3个月,他却退学了。原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已同意接收冬一入读,而选中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选修课成绩优异。

冬一的父母睡不好觉了:要进入麻省理工学院,首先要通过GRE的入学考试,通不过就意味着将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中途离开中科院,要向校方交纳16000元的培养费,而这一笔钱,将用去整个家庭财产的一半……困难重重,风险不小,但冬一的父母再一次毅然支持了儿子的选择。

冬一如愿以偿地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了。

童年时就养成的良好、认真的学习习惯,加上深厚的基础知识,使冬一很快适应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习生活,所有学科都获得了最好的成绩。他的导师评价他说:“冬一是我所教过的思维最开阔的中国留学生之一,也是创造性最强、学得最灵活的学生之一。”

上一篇:家庭教育:别让父亲走开 下一篇:寸步不让,驯服了霸道小“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