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7-13 07:31:2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专业认同”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积极地职业认同是教育发展的前进动力,也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依据。在义务教育普及的同时,学前教育专业成为未来幼师队伍的主体,他们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的职业选择,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此调查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有借鉴意义,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认同水准得以提高,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得以提升。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学生报考情况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长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形成问卷,具体内容包括学生的高考志愿报考情况、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目前对该专业的态度、毕业就业去向等几个方面。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每年级25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参与调查的100个学生中,第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如下:一年级学生9人,占36%;二年级7人,占28%;三年级8人,占32%,四年级5人,占20%。从数量上看,第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数较少。一年级的学生人数较其他年级有所增加。

(二)学生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在刚入学时,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各有不同,从整体上来看,以了解为主,占67%,与其他年级相比,一年级了解的相对较多,更好的了解所学专业,相对更有可能认同他们的专业。

(三)学生入学后专业态度的转变

通过对学生目前专业态度的调查,结合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将学生的专业态度转变归纳为如下几种:从迷茫-积极-消极-感兴趣过渡,从迷茫-积极-消极-迷茫过渡;从迷茫-积极-消极-不感兴趣过渡。截止到调查结束为止,大四年级学生中,有16人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占本年级总人数的比例为64%,三年级学生中,14人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占本年级总人数的56%,二年级19人,占本年级总人数的比例为76%,一年级学生中,20人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占本年级总人数的比例为80%。从数据显示来看,受就业情况、个人实际情况等因素作用,对学前教育专业以积极—感兴趣模式的学生比例为69%,占据大多数。但是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冲突又导致学生迷茫,比如有些同学喜欢学前教育专业但他们非常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有些同学认为该专业虽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又无法接受它的低收入;有些同学喜欢艺术课程但却缺乏基础,不知如何着手去学习。

(四)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就业意向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该学生就业意向总体倾向于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及其相关工作,占总人数的比例为73.1%,这个数据说明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们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了较深厚的专业情感,愿意更多的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有意向去幼儿园工作的学生主要原因是:自己喜欢幼儿,希望学以致用。但是他们选择去幼儿园是有条件的,前提多数都选择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且不甘于长期做幼儿教师,只是想先积累经验,为将来进一步发展做准备。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第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多数是因为在此之前对学前教育专业了解很少甚至没有听说过,但一年级报考第一志愿的人数有所增加,说明人们开始对学前教育有所关注和重视。

2、学生对专业的态度转变过程的九种模式中,积极感兴趣、迷茫感兴趣这两种模式下的人数占多数,说明随着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不断加深,对专业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3、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形式,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就业形式乐观,毕业后愿意从事本专业及其相关的工作。但是,仍然还是有许多学生表示不愿意到幼儿园工作,主要原因是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工资待遇差、工作强度大、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等,当然也有同学提到自身的问题,认为自己性格不适合,技能技巧差并不适合从事学前教育行业。

4、当前多数本科生对毕业后的走向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认为本科生到幼儿园任教并非大材小用。但是,对于幼儿园的性质的选择,多数学生因为考虑到工作稳定、工资有保障,比较倾向于在公立幼儿园工作。同时对于私立幼儿园的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5、另外,个人的自身条件,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和以往的就业情况等是影响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态度的重要因素。

(二)建议

1、相关部门应该适度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以此来增强学前教育相关职业的吸引力

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却不愿意从事幼儿园教师这样的职业,其原因主要是,幼儿教师劳动强度大、待遇低、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学前教育投资力度,制订严格的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标准,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来保证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

2、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准确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

随着教师教育体系不断由三级向二级过渡,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从培养目标着手,实现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转变,可以研究从培养幼儿师范的师资转变为直接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观念与技巧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全力打造既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又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的高等应用型准幼儿教师。

3.教师应合理引导,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是建立专业情感的基础

教师应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社会适应问题相结合来进行教学活动,适当开展一些职业选择和就业方向的指导性课程。可以从学生入学初期就深入去了解学生的就业能力,并多关心本行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潮流,以此来提高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

4、提高用人单位的专业概念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专业高校毕业生最大的就业市场,但是其用人观念存在很大的偏差,因为利益驱使,院长只关心是否是“可行性人才”,他们的关注点在毕业生的技能素质,对此,高校的回应方式应该是引导与互动,用高校毕业生的实际行动引导园长用人方式向“发展型”转变。

作者:王立娜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上一篇:社会医疗保险体系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人口老龄化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