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情感因素调动之我见

时间:2022-07-13 07:21:12

化学教学中学生情感因素调动之我见

【摘要】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但和学生认知能力有关,同时也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密不可分,能在化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现实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初中化学作为初中学生的化学启蒙教学,如何运用诱思探究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意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情感因素 调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但和学生认知能力有关,同时也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密不可分,能在化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现实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初中化学作为初中学生的化学启蒙教学,如何运用诱思探究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意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本人的教学实践中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做法。

一、发挥情意因素的启动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体验是情感的基本点,它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反映。兴趣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而动机又是促使学生学好化学的内趋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有时可以利用实验或者教具、图片等,增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比如,在上初中化学绪言课中,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本人教学中设置了几个典型趣味实验,“摩棒点灯”“捉迷藏”“烧不坏的手帕”等,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使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悬念走向课外,从而提高了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

二、发挥情意因素的定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认知过程。要改变认知活动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情意因素的定向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把学生的情意定向在参与认知的过程之中。比如,在上初中化学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先请学生思考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装置及反应原理,找出实验室制氢气装置的特点、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等,然后教师分别演示四组实验,它们分别是石灰石和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硫酸,首先在确定它们都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请学生仔细观察四组实验在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反应速率上的不同,通过讨论得出,为便于控制和收集二氧化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最适宜选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此时老师可进一步发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装置应选用实验室制氧气装置还是选用制氢气装置呢?这时学生会从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等方面得出结论,应选用实验室制氢气装置。这时老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凡是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均可选用制氢气的装置。老师可以进一步设问,那么,收集二氧化碳应采用什么方法呢?引导学生从已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特性与氧气、氢气的不同点,比较得出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最后,教师演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及制取步骤和方法,这样经过多层次的观察实践,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通过主动探索获取知识,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三、发挥情意因素的调控作用,提供学生认知成功的机会。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心理素质应该渗透于学生认识活动的过程中。情意因素在化学认知中的调控作用,表现于教师力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善于运用和谐的、愉悦的,积极探求科学的学习气氛去引发或转变学生的行为。从学生个体来说,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到成功的愉快,才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把教学视线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要认真利用教学中的可调控因素,创设学生表现自我的时机,不断地、经常地为学生提供认知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有了成功感、成就欲,就会增强学习自信心,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成功学习的心理体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之后所产生的自我满足和自信的心理。经常获得这种心理体验的学生往往对化学学习更感兴趣,产生更强的进取精神,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捕捉成功的机遇。但是,学生中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教师必须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本人在平时教学中对提出的问题立足点放低一点,对中、差学生实行“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板演练习优先,巡视辅导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这样使中、差学生也能经常获得一种成功的心里体验。又比如,在演示氢气可燃性实验时,讲到点燃不纯氢气时将发生爆炸的可能。老师根据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装置准备好,然后请一位对化学学习兴趣不大的男生来操作———点燃不纯氢气,当“砰”的一声爆炸声响后,这位男生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成功感,老师提供的这个机会,不仅仅关系到这个学生某个知识的掌握,而且让学生的心理上感受到深刻的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四、发挥情意因素的维持作用,磨练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意志。

化学学习中的化学用语部分内容是枯燥的、抽象的,这需要持之以恒的刻苦学习精神。从长远来看,一个人今后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是难以预料的,他更要有坚强的意志,自觉地排除各种干扰,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努力。目前不少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薄弱。表现在化学学习中,遇到稍难的题目就想抄答案,作业、试卷中做错了题目也懒得查找原因,而是伸长脖子抄附近同学的结果,以应付老师检查,考试成绩一旦不理想,就灰心丧气或怨天尤人推客观原因等等。归根结底,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缺乏战胜挫折的斗志与精神。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可举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重大成果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有时利用本校、本班学生遭受挫折不气馁,发愤图强后来居上的真人真事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知识间的干扰、某些隐蔽条件的障碍、题目类型的多变,解题思路的蹊跷等等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攻克难题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生在动脑思考、探索多种解法的过程中,经历了思维上攻关的困难,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磨练了坚韧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协同作用,注意两者之间的密切配合,互相促进。要把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统一于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以下两点:1、兴趣作为情意因素的培养重点,使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巨大内动力。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办法和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由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获得主动、活泼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2、情意因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积极效果。教师应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充分调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情意因素,倾注师爱,师生共同创设情感交融的认知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上一篇:关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探究 下一篇: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