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规划”探索

时间:2022-07-13 06:36:16

“节约型规划”探索

摘要:在全社会正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努力的时候,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以武汉王家墩中心商务区建设为例,提出了以“节约”为前提的过渡期规划,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实质和指导思想,并认真研究了过渡期规划中各类资源合理循环利用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节约;过渡期规划;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083-03

前言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同时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和平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国务院总理强调,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全社会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努力的时候,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者又怎么还能坐得住呢?本文就以武汉王家墩CBD建设过渡期规划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节约”为前提的规划工作,展开了对“节约型规划”进行的探索。

一、以“节约”为前提的过渡期规划的产生

(一)过渡期规划产生的背景研究

1.“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要保持城市发展的生命力,就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成为每个城市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和城市发展的生命法则。”在城市规划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

循环经济概念产生的基本动因是为了解决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这一矛盾具体表现为:“具有增长型机制的经济活动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具有稳定型机制的生态环境系统对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勇研究员在其《循环经济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模式与方法探讨》(2005年)一文中指出:“循环经济概念是人与自然关系演变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对人与自然物质交换关系的正确把握,是以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为基本定位的。”

由此可见,“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是以“节约”为基础的。

(二)“过渡期规划”的提出

1.过渡期规划产生的原因分析

对于大规模开发建设的规划对象,由于现状与规划目标的巨大差异,其开发过程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这一类型的开发对象必然会备受关注。下面就以本文研究的武汉王家墩CBD开发建设为实例,分析一下过渡期规划产生的原因。

王家墩机场要由现在这样空间组织无序、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转变为王家墩商务区总体规划确定的CBD定位。面对这样的巨大差异,我们意识到,在长达15年或者更长的建设时间里,规划远期目标的实现只能是各个阶段成果的累积。于是,在理性分析之后,商务区开发过渡期建设规划的思路便随之产生。

2.过渡期规划工作的提出

根据上文对王家墩地区现状与规划目标的对比,我们发现这个地块开发建设活动的特点不仅是时间长、建设量大,而且在整个长时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涉及了许多有关“再开发”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整个建设过程既是新的商务区兴起、生长和成熟的形成过程,也是现有资源利用消退、现状用地功能性质逐渐转变的消亡过程,正是这种“形成”与“消亡”的时空共存性,在王家墩商务区总体规划编制确定的开发时序与建设阶段安排的基础上,为协调好建设期内各方面关系,减少投资成本,进一步发挥城市土地利用效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商务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开发能合理、有序地进行。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投资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进行了“武汉市王家墩商务区建设过渡期规划”的研究。

二、以“节约”为前提的规划方法研究

(一)现有物件利用――以空军油库地块为例

王家墩地区现状上提供了大量的可利用资源,如植被、建筑、基础设施等。由于该商务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于是应该合理配置、利用现有资源,使之在消亡前价值最大化。运用“减法”的原则,让它既发挥余热,又不与最后的规划目标相冲突。同时,改造再利用的开发方式可减少大量的建筑垃圾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减轻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城市交通、能源(用水和耗电等)的压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这些遗留物也是“城市博物馆”关于某一个时代的最好展品,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踪迹和线索,应该被认为是未来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另外,在记住这一历史的基础上,应该通过对地段内的现有资源的改造利用,实现市民对其规划功能的认可,产生新的归属感。

整个王家墩地区现状中资源量最大、种类最丰富的非空军油库莫属,本节以此为例研究现有资源转换与利用的过程。

油库位于整个开发地块的西部,可达性优势不明显,但周边道路等级较高。虽然油库用地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污染,但现状上油库内的环境条件和环境质量在与其他地块中的比较中都属于优等。所以,应充分发挥它的景观环境优势条件,利用油罐设备等现有资源,在建设过程中以最小的成本发挥其最大的效用。现有环境资源的利用转换与消退的过程遵循了“循环经济”经典的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

1.废弃物件的整合与利用

元素一:废弃铁路。包括结合其绿化作为道路的绿化,利用与鹅卵石相结合做成步行的铺道,以及改造成休闲小火车的轨道。

元素二:废弃的钢架。保留的钢架与当地的野草结合,通过道路的引导形成这特殊的景观。

元素三:建筑材料垃圾。利用建筑材料垃圾来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大地艺术、特色铺地等。这也是历史的反映。

元素四:废弃的油罐。利用这些油罐作为室外攀岩的设施,或者用它作为大型艺术绘制的工具,如把几个油罐放倒排列,在其上绘制中国脸谱等,也可以将其改造成临时厕所等公共设施。

元素五:废弃的管道。利用这些管道做成观景的平台,游人可以攀登远望。

2.现有环境资源转换利用与消退

规划道路将油库现状上的用地分割,现状上的水体、建筑、油罐和管道等均与规划道路出现了冲突点。环境整治的方案须考虑规划的远期目标,以在规划过程中少走弯路,尽量降低建设成本。要解决这些现有的矛盾,我们就必须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在整合地块内的可利用资源并发挥其作用的基础上,在不影响规划目标确立的前提下,满足过渡期建设的需要,为远期目标的确立创造条件。

根据开发计划的安排,这一地块在商务区的开发时间为2008―2012年,由此确定其涉及的开发时间为2006―2012年;其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道路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根据建设的进度,逐渐把与规划矛盾的建筑拆除,将与规划矛盾的水体近期保留,之后一旦与规划建设活动冲突则改道或填埋;与规划矛盾的现有资源可移至别处(如商务区公园等地)重新组合或分解利用,以顺利地完成其转换利用的任务,并逐渐完成其消退过程(见表1)。

(二)场地资源利用――以空军机场的利用为例

空军机场占地面积大,可利用的资源仅仅为跑道本身,而它位于整个商务区开发的一、二期阶段,属于开发较早的地段,所以,如何在短期内实现现状到规划目标的过渡,以“节约”为前提的过渡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1.空军机场的区位及现状

以“机场北端改造”为例,该地块内几乎没有什么建筑,只有大量的草坪和水泥地面。基地内道路已经比较破旧了,但机场主跑道的质量还非常好。该地块内主跑道的长度为612.78m,跑道的宽度约有60m。基地内的环境良好,有大量的草坪,草色质量好。

2.空军机场场地利用

方案充分考虑原机场用地的资源,结合市民消费需求,设计了球类区、高尔夫练习场、休闲娱乐等一系列体育运动设施,形成了以球类运动为主,满足市民需求的体育运动区。

主跑道的北端白天安排为极限运动区,为青年人提供了玩极限溜冰、滑板和自行车的场地,到晚上这里可成为夜市――小商品市场还有特色小吃。主跑道的中间端设置为汽车和摩托车的试车场,这也主要是为年轻的爱车一族所设计的。白天东边的水泥场稍加改造可成露天的溜冰场,为青少年提供室外运动的场地,而晚上则变成了露天舞场,主要供中老年人使用。

进驻项目丰富,功能齐全,消费群体庞大。同时节约了场地,使同一块场地在不同的时段都能发挥一定的功能、吸引一部分人群,增加同一块土地的开发效益。

结语

总理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要首先带头,各级政府和所有公务员都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务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总理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振聋发聩。国情如此,唯有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走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节约资源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为了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起来吧,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任致远.透视城市与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任勇.循环经济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模式与方法探讨[J].国外城市规划,2005,(6).

[4] 夏南凯.城市经济与城市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5] 顾永清.可持续发展与动态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1999,(3).

[6] 马文军.城市开发策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 夏南凯,王耀武,等.城市开发导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8] 谷口邦,等.城市再开发[M].马俊,译.上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9] 郭洁.更新、再循环、再利用到景观的重生[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4,(12).

[10] DieterHassenpflug.城市形象和体验环境的城市规划[J].刘崇,译.国外城市规划,2004.

[11] 王轶.武汉王家墩CBD建设过渡期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C]//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年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2]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王家墩商务区总体规划,2004.

[13]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王家墩商务区建设过渡期规划,2006.

上一篇: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的地价调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