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hone与iPhone

时间:2022-07-13 02:58:33

编者按:近期,关于ophoneiphone的谈论甚嚣尘上。若以销售利润、市场份额、运营战略作为OPhone的得失评判标准,那么民族创新只是战略报告顺带一提的副产品,许多堂皇的标榜和谴责更无必要。如何从国情出发,以合适的配比关注和梳理市场自主和产业政策、民族创新和科技借鉴之于国有手机品牌和操作系统的发展思路,拔开论战迷雾,还原OPhone与iPhone的本来面目?道旁的白桦与峭壁上的松柏无需彼此认可或是相互竞争,亦能各自昂扬。OPhone与iPhone的浅表比较并非终极目的,它们的各自得失,在未来电信市场的彼此影响、借鉴,才是探索重点。本期试图集业人智言,显现我国3G终端发展之一小枚切片。

iPhone-q0Phone之争的背后

杜摄华

目前,业界有许多关于iPhone与OPhone手机外型、内置、网络、价格、竞争策略等方面的分析,指出的几乎都是表层上国内通信市场的两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竞争的实质并没有揭示出来。此处,笔者想揭示iPhone与OPhone之争背后所隐含的东西。

(1)竞争标志着国际通信市场新的竞争模式的诞生

iPhone与OPhone之争是国际“Phone”对峙格局的一部分。标志着手机体系这种新的竞争模式的诞生。目前世界上在智能手机上形成了以“Phone”为首的七大阵营:苹果iPhone、谷歌GPhone、中国移动OPhone、联通正潜心打造的UPhone、微软的WPhone、诺基亚NPhone、黑莓BPhone。由于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因而智能手机的国际竞争也就更加激烈。这两年里,iPhone保持着全球手机8%的市场占有率,营收却占32%的高利润率。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今年全球手机销量将较去年下滑4%,而智能手机的销量却将增长20%以上。智能手机格局的深入变革。正在持续引发全球手机市场的变局。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之间的iPhone与OPhone之争实际上正是这种国际竞争在中国通信市场的具体表现。目前,手机单个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显得势单力孤,而由操作系统提供商携手机生产商形成统一的手机体系已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方式,手机平台间的多足鼎立格局的形成是顺势所为,这也是一种新的竞争模式的开始。

(2)竞争带来了中国通信市场格局的变化

iPhone与OPhone之争同时带来了中国通信市场的大变局。iPhone是由美国苹果公司发明的一款革命性的新型移动电话,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把真正的电脑操作系统(而不是电脑风格的手机系统如winCE、PalmOS等)装进手机,将创新的移动电话、可触摸宽屏iPod以及具有桌面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搜索和地图功能的突破性因特网通信设备这三种产品完美地融为一体。iPhone内置了APP Store等特色业务以及重力感应等功能。但目前,苹果的APP Store不完全开放,应用程序开发者需向苹果缴纳一定费用,才可将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放在APP Store中进行销售。

与国际品牌iPhone竞争,OPhone深度定制了中国移动的各项业务,中移动的Mobile Market已上线,像苹果的AppStore一样,Mobile Market提供游戏、软件、主题、音乐、阅读、视频等精彩内容;另外,OPhone基于开放的操作系统。手机厂商可在免费的平台上开发各种手机应用,同时也促进了软件开发者加盟开发应用程序。用户购买Mobile Market的相关产品时,不用交GPRS流量费。Mobile Market不仅对SP厂商和CP厂商开放,还对个人开发者开放。在此之前,移动梦网100%由中国移动控制,SP或CP要想与中移动的移动梦网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是注册资金超过2000万的企业用户,一切游戏规则均由运营商制定,罚款、停业检查甚至取消SP/CP的资质是常有的事,SP和CP们毫无谈判力,运营商处于强势地位。例如某移动公司每年接到20多起SP厂商要求对账的申请,最后没有一例调整过任何一家SP厂商的应付款项。

(3)竞争改变了电信运营商主导产业链的强势地位

iPhone与OPhone之争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演进和服务的丰富,更重要的是游戏规则被改写,2G时代运营商独自制定游戏规则并占有大部分市场价值的模式将被颠覆,3G时代,运营商相当部分的利益将被迫分配给内容开发商、业务提供商、销售渠道等环节,3G产业生态系统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竞争被重构。例如通过上App Store,iPhone用户能够随心地下载众多的应用程序、游戏和视频到自己的手机。因此在要求运营商分成时,苹果的谈判力显然比传统SP、CP强大得多:它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不仅卖手机,还卖方案,不仅集成内容,还加载了互联网应用,同时有非常好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在与美国运营商AT&T的合作中,苹果每月从每位iPhone用户身上获得18美元的收入分成。在与欧洲三大运营商德国T-Mobile、法国Orange以及英国02的合作中,苹果获得的收入分成比例是10%。面对中移动,苹果更是提出了20%~30%的收入分成要求(谈判也因此而破裂)。

以往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主要等于用户数与ARPU值的乘积,如今用户数的增长率开始下降,要提高整体收入,运营商就只能千方百计地提高ARPU值。在ARPU值中,每个用户的语音和短信业务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大,运营商就只能开拓互联网部分,增加流量收入。此时,运营商很难控制所有环节,因此他们只能让渡一部分利益给内容提供商和软件提供商。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运营商难以再延续自己强势的分配权,而苹果这样的技术创新公司则可以打造一个集成终端、平台、应用一体化的商业模式,牢牢控制着这条产业生态链通向客户的入口――iPhone这样的终端,与运营商谈判多样化的合作模式。

(4)中国应将产业发展作为战略一盘棋看待

iPhone与OPhone在我国通信市场之争,无论怎样都是国家控股企业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之间的竞争,在国内市场中,它们都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而为各自的利益而战。但当对阵于国际跨国公司时,它们应作为全民利益的代表团结一致,避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有人说当乔布斯将苹果的iPhone高价卖给中国联通时,他也是在卖未来。将自己未来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日子肯定过得提心吊胆。因此,我国通信发展的每一步都应充分考虑我国通信发展的整体战略,无论是对苹果iPhone的引入,还是基于谷歌阵营的开放式平台Android的OMS手机操作系统。打造世界一流终端和业务,为国人提供价格适中的,具有安全性、开放性、友好界面的终端技术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对国外掌握核心技术的依赖,增强终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才是这场竞争的初衷。

OPhon8与iPhone无竞争

谭炎明

随着第一款OPhone上市以及联通正式推出iPhone,关于OPhone与iPhone的比较与竞争假设的争论日趋激烈。事实上,OPhone是中国移动面向未来运营的战略产品,而iPhone是中国联通争夺3G市场份额的战术产品,二者出发点根本就不一样,不存在所谓的竞争。由于OPhone采用了类似iPhone的触摸屏划控界面设计。有人认为中国移动是因为和苹果合作不成为防止其与竞争对手合作而推出OPhone来应对。媒体以讹传讹,竟让二者展开了一场“关公战秦琼”般的对决。

OPhone是所有采用中国移动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OMS(Open Mobile System)的手机的统称,包含若干品牌、若干型号的终端。OPhone并非独立存在的概念,而是依托于其采用的操作系统OMS存在,其核心是操作系统。OMS是中国移动“深度定制”的移动操作系统,基于Linux2.6的内核,在谷歌Android开放源代码基础上修改而成的。OMS本身是一款移动操作系统,与Nokia的Symbian、微软的windows Mobile类似。中国移动无意与传统的移动操作系统厂商展开竞争,而是希望通过终端、操作系统以及移动业务的整合来获得移动互联网时代价值链的主导权。

随着传统互联网以及终端厂商的势力日益渗透到移动业务领域,运营商有着“被管道化”的潜在风险。中国移动为避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沦为“管道”,同时,为创造优良的业务使用体验,除了开发不同版本的业务以适配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终端之外,更需要一块自己的阵地来部署当前的以及未来的数据业务,于是就有了OMS。OMS起源于Android平台,包含了Android组件,同时集成了许多增强的中间件、应用程序和中国移动增值业务。例如,OMS提供开发者一个优化的本地搜索引擎和API,这些可以被应用到集成本地搜索功能到他们的应用程序中,同时OMS集成了系列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包括Pushmail、无线音乐、快讯以及飞信等,还允许开发者开发更多优秀漂亮的特色程序。此外,OMS提供的Widget API还允许开发者通过它开发各种跨操作系统平台的功能丰富的小工具应用。此外,中国移动将通过定制TD终端的方式实现OMS系统的大规模应用。

也就是说。OPhone或者说OMS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打造单一终端。而在于更好地支持其当前的和未来的业务。

回观iPhone。它是对Apple公司新推出的智能手机的统称,主要包含2G版、3G版以及3GS版三大系列。由于其终端具备独特的吸引力,并可以提供优良的移动互联网使用体验,可以在短期之内帮助运营商获得大量的高端用户,因此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与移动运营商广泛合作,在每个区域内往往选择一家运营商进行独家合作,苹果公司利用区域内运营商的渠道销售大量的终端产品。同时通过协议获得运营商的部分iPhone用户的收入分成,而运营商则利用iPhone的吸引力快速获得一批高端用户。

在中国,苹果选择了中国联通进行合作,联通采用年度包销额度(500万台)的方式获得合作的资格,而联通也希望通过iPhone的独特吸引力获得一批高质量的3G用户,同时提升其3G业务的影响力。由此,不难看出,中国联通与iPhone的合作只是停留在战术层面,希望利用其吸引力获得用户、提升ARPU等。

总的来看,中国移动OPhone的推出意在当前的和未来的业务体验,以业务保证其价值链主导地位,是长期的战略型举措;而中国联通推出的iPhone旨在利用其独特吸引力短时间内赢得高价值用户,是短期的战术型举措,无疑这二者之间是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的!

3G时代的“Phone”拥而至

王晓磊

3G不仅带来了较高的无线传输速率和丰富的业务资源,更带来了个性化的服务,移动终端是用户能直接感受到的部分,也是运营竞争的焦点。

OPhone由中国移动主导开发,是全球首个由运营商主导研发的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平台,其向应用开发者提供的开发环境,将使基于OPhone平台的应用将越来越丰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增强中国终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已经有众多芯片及终端厂家参与到OPhone的开发中。3G版的iPhone是苹果公司推出支持wCDMA的智能移动终端。将创新的移动电话、可触摸宽屏iPod以及具有桌面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搜索和地图功能的突破性因特网通信设备这三种产品融为一体。

在无线网络方面,OPhone及iPhone分别支持TD―SCDMA及WCDMA网络,都能够提供3G通用业务。OPhone集成了移动的飞信、139信箱等特色业务,尤其手机电视更是一个热点,其基于广播网,不会占用通信频带资源。iPhone的手机电视业务基于通信网络,目前也融合了联通的一些业务。

OPhone的“mobilemall应用下载平台”引入国际商业模式,给中国应用软件开发商带来许多机会,今后会有更多适合中国大众使用的中文软件诞生。iPhone的最大特色是Apple Store上有许多应用软件,而且很多都是免费的,吸引了很多需要个的用户,但部分软件只有英文版本,给使用带来不便,随着本土化的进行,这一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

在应用导航方面。OPhone手机支持AGPS,更侧重于用户的日常导航,如:定位服务,帮助用户方便地找寻目的地等。iPhone手机也支持AGPS,提供定位服务。目前,联通地方公司已经与应用商开始了定位应用服务的开发工作。

由于众多的终端生产厂家参与,OPhone的终端产品线将会覆盖各阶层消费者,且其产品线日益丰富,给用户很大的选择空间。iPhone在国外定位于高端用户群,提供了顶级的外观设计、强大的网络功能及应用软件源。引入中国市场后,相信运营商会逐渐推出针对国内各消费层次的产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功能更完备、性能更好的终端必然会“Phone”拥而至。但终端只是整个网络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个无线网络的运营成功,还要取决于技术的成熟度、网络的完备性及覆盖质量、业务的丰富实用性、运营的策略及服务的质量等综合因素。

OPhone应该向IPhone学习创新

程德杰

中国联通的iPhone已经正式发售了,虽然此前iPhone早已通过水货渠道进入到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GSM网络,但此次iPhone从联通的渠道进入,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表明Apple已经正式进军中国的移动终端市场,手机市场的“狼”终于来了。

说起iPhone就不得不提起此前曾颇有一番人气的OPhone,这个由中国移动倾力打造的对抗iPhone的产品。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将其和iPhone放在一起比较。

OPhone和iPhone确实有太多的相同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相对高端的终端价格、中移动的mobile market和Apple的App Store……OPhone似乎走上了向iPhone学习的道路。

OPhone学到iPhone成功的精髓了吗?

当大家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下载已超过20亿次的AppStore,而纷纷建立自己的手机应用软件商店、推出自己所谓的手机操作系统,并以为可以从此复制iPhone的成功时,Apple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3GS iPhone;而当大家在大谈软件商店的开发模式和分成模式,憧憬盈利的前景时,Apple却实实在在地通过iPhone的销售赚钱!

Apple成功的奥秘在什么?答案很简单,创新!

Apple的2009 Q3季报显示,Apple iPhone和相关产品及服务的营收高达16.89亿美元,三季度iPhone出货量为740万部。根据iSuppli的资料显示,每部iPhone的成本不超过174美元(甚至有报告称每部3GS版的iPhone成本不超过100美元),而iPhone运营商合约价格为99美元和199美元,这还不含运营商补贴给Apple的200美元;零售iPhone价格则高达399美元。稍微计算一下便知Apple从销售iPhone赚取了多少利润。而App Store区区数亿美元的收入,实在不能相提并论。

从iMAC到iPod以至于iPhone,Appie每一次推出的产品都是划时代的产品;全世界都在学习通过软件服务赚钱的时候,Apple却反其道大赚iPhone硬件的钱。由苹果首创的AppStore不过是Apple为吸引各方注意力,向运营商和用户推销其iPhone硬件的烟雾弹罢了。Apple的成功在于绝不跟风。而是扎实做好市场调研,推出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回过头看OPhone,其创新在何处?是产品本身还是商业模式?也许OPhone的推动者应该思考如何向iPhone学习。

iPhone与OPhone促使运营模式转变 黄荣志

近期,联通不惜巨资引入iPhone,移动斥资上百亿自主研发OPhone。虽然两家运营商都耗费巨资来打造自己的明星机型。目的却截然不同。目前,移动已拥有70%左右的高端用户,电信和联通总共加起来数量不超过30%。联通想通过iPhone来抢夺移动的高端用户。移动想通过OPhone保持住自己的高端用户,一个意在进攻,一个意在防守,当年AT&T引,,XiPhone时就从Verizon挖走了超过20%的用户。

iPhone的引入和OPhone的推出在中国通信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iPhone打破了产业链上运营商一家独大的局面,对中国通信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运营商的重点从以往对网络质量的关注转移到产品上来,开始注重终端与业务的结合。OPhone是中移动在终端产业链上走出的关键一步,不仅给国有手机业带来机遇,更促进了软件开发者加盟应用程序的开发。OPhone的推出使中移动对产业链的控制进一步加深,是柄双刃剑。对大厂家而言,自主应用开发受到一定限制;对小厂家而言。面临代工边缘化,但可获得中移动提供的支持,减少研发成本。总之,两款手机的推出,都意味着运营商模式的转型。

笔者认为,OPhone不足与iPhone抗争,原因有二:第一,严格来讲,移动并没有研制自己的操作系统,只是Android系统之上业务层面的开发,系统与业务的兼容性做得并不完善;iPhone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主推i-tune业务,适配性能明显优于对方。第二。不管是硬件、软件还是业务,OPhone都没有自己的风格,终端的设计和UI菜单都是对iPhone的简单模仿。在移动商店上,移动更是将苹果的运营模式直接搬迁。当然,虽然iPhone强于OPhone,但并不能说iPhone就一定比OPhone卖的好,用户在选择手机时要考虑诸多因素,终端品质只占到一部分,运营商品牌也是发挥了很重要的影响,中国移动毕竟在用户数、品牌、客户服务上都远强于中国联通。因此,iPhone与OPhone的最终市场格局,存在极大的变数。

iPhone与OPhone将开创崭新的信息时代

黄 宇

业界分析已多,笔者希望站在3G手机领跑者的角度谈谈OPhone与iPhone的发展节拍与客户感知,作一些前瞻性分析。

(1)应用:“胖”与“瘦”

OPhone集成了音乐随身听、飞信、手机邮箱、手机导航等移动应用,具备CMMB(手机视频)、GPS(位置服务)、WAPI/WLAN(无线宽带)等亮点业务功能,比iPhone具有一定优势。0Phone与iPhone都推出了自己的应用程序商店,面对如此丰富的应用下载,手机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胖”。随着TD-LTE-Advance标准的提出。TD-SCDMA网络不断优化,当无线移动通信能力与带宽足够满足客户需求时。“瘦”终端的概念被引入,手机终端只是一个访问和输入输出设备,所有计算需求和数据存储需求,都将通过通信网络来实现。 “瘦”终端的概念与OPhone、iPhone的结合,将进一步促进移动通信应用的创新与融合,未来将不仅是通过高速通信网络与综合应用平台进行屏幕变化信息以及输入输出信息的简单数据交换,还要实现较深层次的应用。

(2)客户:“简”与“繁”

最近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56.9%的客户往往只需要通话与短信功能。当然,也有不少客户希望手机终端功能多一些贴近生活和工作的应用。因为iPhone是一款搭载通信功能娱乐性产品,其在欧洲推出的“如厕通”业务就颇受欢迎。OPhone则是以实用丰富的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但OPhone与iPhone的高价定位,也存在一定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由于信息不对称,客户会趋向于购买低价的3G手机。因此,笔者认为针对客户“简”与“繁”的需求,OPhone与iPhone应考虑分档推出适用机型,如MINl迷你版、标准版、专业版,以适应高、中、低端客户的需求。

(3)模式:“开”与“合”

商业模式与赢利模式的创新一直是手机终端推广与营销的重点之一,这对OPhone与iPhone来说也不例外。首先,应该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OPhone平台对软件开发合作伙伴和终端制造商的开放,实现了TD产业价值链的生态化。孙子兵法云: “以奇胜、以正合”,OPhone与iPhone应遵循热点、亮点(奇)来加大推广力度,也要通过法规、标准(正)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要运用法规、标准实现OPhone与iPhone各合作方、价值利益相关者的通力合作,实现OPhone与iPhone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要制定一些法规、标准,申报技术专利创新,实现合作伙伴基于法规、标准的更广泛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OPhone与iPhone的对决,不光是“O”与“I”的比较,或者说是手机终端的营销,它们将开创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

iPhone或许仅仅是一种潮流符号

吴峭蜂

笔者旅居加拿大,前两年电信服务协议到期,续期时支付199加元得到一部iPhone,试用了一阵子。iPhone的外观设计是宽大直板式,对笔者这类个人用户来说,这种设计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不方便:

首先。iPhone的“个头”太大。男士一般都习惯将手机放在裤子后袋,宽大直板式的设计容易造成弯腰时手机从裤袋里滑落出来。同时,北美大部分城市立法规定,开车时禁止打移动电话,一边开车一边摁电话或是通话属于违法,GPS也必须是声控的。手触GPS也属违法,所以蓝牙变成必需品。而蓝牙的使用一般都需要把手机放在车前方的仪板表里,有来电时会自动显示,接听十分方便。然而iPhone太大,无法将其插放在仪表板内,只能放置手刹杂物箱里,有来电时要伸手去翻找,这样一来就会危险驾驶,造成违章。

其次,就功能而言,我并非潮流一族,绝大部分时间只是用iPhone打电话、发短信、偶尔上网,GPS也用过很有限的几次,在找不到地方上网的时候用iPhone来Google而已,对我们这种使用手机超过十年的老一代用户来说,就算最新款的手机,也只会用其打电话发短信而已。由于通信圈子和生活方式的关系,我到现在还没有用过视像通讯。iPhone未考虑我们这一类用户的实际需要,大部分功能太过时尚花巧,不实用,无法激发更多的使用体验。

第三,iPhone的触摸屏反应有点慢,而且容易输入错误。给工作和生活的通信造成不便。因而也衬托出Blackberry等手机的便利性。本人公司同事也大都用BIackberry通信和收发邮件。胜在方便。我本人比较怀念早期的小翻盖手机,便携,功能简单实用。就像以前的摩记998。

个人觉得iPhone这一类手持移动终端,娱乐功能大于通信功能,对于通信需要占据较大比重的人来说并非首选。大量的统计数据指出,iPhone的使用者大部分为女士,而且iPhone时尚而漂亮的外观易吸引女士,同时,也有从心理学出发的市场调查表明,女士远远比男士喜欢触摸屏和大屏幕。iPhone这一类手机的目标用户或是热衷于iPhone的用户,多具备以下特征或喜好:

年轻或心态年轻的时尚一族,喜欢用手机玩游戏、看书、看电影;

有大量的手持iPhone时间,可以充分了解和体验其功能;

有能力通过iPhone使用高资费业务。

笔者认为iPhone只是一部手持移动终端,国内运营商引入iPhone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并应配以极其“贴身”的业务和服务,否则,iPhone无法通过业务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拥护。便会沦为一种潮流符号,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出行装备体验记昂达V983 GPS篇 下一篇:基于FPGA实现SMS4对称密码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