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湖边的转型与复苏

时间:2022-07-13 02:12:33

黑天鹅湖边的转型与复苏

2012年,中国经济将在年初温和触底,然后进入缓慢复苏过程。影响中国经济走势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内部来自地产调控,外部来自欧美日经济的黑天鹅事件,但中国经济短周期复苏与长周期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世界经济在2012年将更深地陷入后危机时代的结构调整,一不小心就会碰上各种黑天鹅。中国经济则正处在一个小的供需调整周期,以及向内需、消费转型的大周期调整阶段。整体看,2012年中国经济将在年初温和触底,然后进入缓慢复苏过程。货币政策将会逐步由过度从紧向正常化转变,同时,人民币在外部因素的扰动下,大方向上仍继续缓慢升值。影响经济的国内因素中,地产调控应该会在2012年进入调头区域,如果政策出现失误,可能会对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结构调整带来负面冲击,这是来自内部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与政策走势随时可能会被欧美日等国的黑天鹅事件所改变,但短周期复苏与长周期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不会变化。

欧美日经济的外部冲击

从国际局势看,2012年的飓风眼无疑是无休无止的欧债危机。欧洲的政客们已经拖到了决战时刻,而发展到这个地步,恐怕更多的已经是政治层面的问题。欧洲的历史充满了矛盾和战争,而这正是欧洲人要建立欧盟与欧元的初衷,然而“半吊子”的结构导致目前的局面是当初就可以预料到的。2012年对于欧洲应该是到了不能再拖的时候,作为局外人,我们所能做的最佳预测就是“欧洲人最后的选择应该是理性的”。情况如果正相反,欧元解体,则很多假设会推倒重来,我们将会遇到比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还要严峻的局面。如果通过谈判,无论通过何种方案欧元被保留下来,欧洲经济也仍会陷入严重衰退,可能只是衰退程度的区别,大方向是没有悬念的。

此外,目前欧洲的命悬一线,短期内掩盖了另外两个经济体美国与日本的深层结构问题。如果欧洲危机在2012年稍微平息,不排除美日的巨额赤字问题会成为新的焦点。虽然美国吸取了上世纪30年代的教训,面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大幅减小了经济的痛苦指数,没有像80年前一样进入大萧条,但其财政失衡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其经济的复苏非常脆弱,随时可能面对国债市场所积累的深层次问题。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则随时可能面对来自欧美经济衰退的外部冲击。

内部的最大不确定性来自地产调控

面对国际经济与金融局势的高度不确定性,中国经济的走势自然可能遭遇黑天鹅事件,因而政策面将会保持灵活的应对。撇开国际因素,国内经济大体将会在2012年初经历回调,之后开始缓步回升。在2011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严厉的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酵后,2011年三季度经济开始进入明显的减速期,但从此次调控前后的经济基本面判断,应该不会出现经济硬着陆的情况,除非外部环境再次出现2008年的危机状况。

货币政策将会回归正常的、真正意义上的稳健状态,其回归速度和力度将根据国内外经济的演进状态进行调节。而所谓的积极财政政策也不会像从前一样集中于固定资产投资,而是更加向促进消费与社会保障体系倾斜。这种倾斜将导致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提速作用不会在短期内明显显现,而是发挥更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效作用。

从国内经济短周期看,2012年将会是一个波澜不惊的经济复苏年,不会有如2008、2009年那样波澜壮阔的大起大落。相对于决策层对货币与财政政策调控的娴熟运用,另一调控主线地产调控可能是2012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源。人为政策调控房地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难度的政策动作,鲜有平稳着陆的结局。然而中国政府“行政加市场”的政策组合拳在经历了一年半的僵持后,调控成功已经近在咫尺。不过,恰到好处的下降幅度恐怕不那么容易实现,难免达不到政策目标要求的既要做到房价真的下来、又要做到不出现金融或经济风险的程度。到2012年中左右,诸如限购等行政政策可能会做出适度调整。届时,到底是放宽限购范围,还是推进房产税,政策变数将会对经济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出口方面,由于欧债危机的拖累,国际贸易不振应在预料之中,然而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有多大还不能确定。

2011年底出现的外汇短期外流现象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这种现象在欧洲出现银行与债券挤兑的大背景下并不奇怪。短期内美元尤其是美债成为唯一避风港的前提下,人民币被当作风险资产遭遇出逃恐怕只是短期现象。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并没有结束,只是速度将会较2005年以来减慢。不论中国决策层愿意与否,人民币在未来几年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从最初作为贸易结算的货币媒介,逐步成为各国央行的储备货币。面对诸如外汇、地产、出口等诸多的短期扰动因素,货币政策将成为缓冲其影响的对冲工具。

短周期复苏与长周期转型

短周期复苏背后的大背景,是中国经济进入了艰难的转型期:出口与投资的拉动作用将逐渐减弱、收入分配将会更加平均、对环境与社会的掠夺式增长将会被更高质量的增长所取代。这些调整将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多数的转型都会推高成本,从而可能让通胀在未来几年内上一个台阶。然而必须看到,价格提高的背后,是环境成本、消费者健康成本、社会和谐成本的降低。毕竟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很多隐性成本并没有记入表面的GDP虚高之中。

过去很多年,所谓转型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扰动因素所干扰,如2008年眼看接近胜利的地产调控因次债危机冲击未果。在战胜通胀后,2012年将会出现非常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为继续推出转型政策提供良好时机。这次的转型将不会像前几次那样无功而返,因为现在的国内外环境已经令中国经济走到了不得不转的地步。转型不成功则经济增长就会进入一个死胡同,而转型成功将会为中国经济踏上下一个阶段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未来2-3年,经济转型将会持续成为经济周期的伴奏曲。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

上一篇:2012前景堪忧 下一篇:非洲的经济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