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媒体遭遇社交

时间:2022-08-22 03:49:42

当媒体遭遇社交

传统媒体遭遇社交新贵,碰撞无可避免。社交网站的走俏以及“自媒体”的崛起,使得媒体产业链的嬗变与创新紧随其后。

不管情愿与否,Facebook的首次公开招股或许都近在咫尺。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规定,一旦公司拥有超过500位股东,即便是非上市公司也必须公开财务信息。基于Facebook的股东人数将在2011年底前逾越500人这一界限的事实,估值已逾千亿美元的社交网站鼻祖或将在2012年4月被迫公布财务信息或进行IPO。

虽然上市与否仍未有定论,但对一家成立至今不过7年有余的公司来说,已经披露的信息足以证明其辉煌:全球活跃用户逾8亿人,仅美国一地就有约2亿人,占国家总人口的2/3;每天评论或点击“like”键20多亿次,上传照片超过2.5亿张;据估算每个月用户的各类信息约有300亿条。

同样提供如此海量信息的并非Facebook一家,Twitter、YouTube等一批形形的社交网站,成功担当起内容聚合、分销和传播的平台,成为网民新的互联网入口。在中国,尽管微博的 “社交属性”和“媒体属性”一直在博弈,但并不妨碍新浪微博在近两年半的时间内拉拢了2.省略―利用其所提供的工具,媒体记者甚至普通民众,可以快速搜索和拉取特定主题的内容,把Twitter的只言片语、Facebook的更新消息、Flickr的照片贴图以及 YouTube上的视频短片等诸多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而连贯的故事,用户随即可以把“创作”完成的故事分享到私人博客或任何想要的平台。

Storify由原美联社记者伯特・赫尔曼(Burt Herman)参与创立,其出发点即是为了帮助媒体记者更多地利用社交网络来进行新闻采写。网站还在测试期时,就与包括《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在内的多家媒体机构展开了合作。2011年4月下旬,Storify.省略顺利实现了改版。如今打开其主页,NBA、占领华尔街、2012年总统选举、经济危机以及全球极端天气等热门话题赫然在列。虽然实质未变,仍是为用户提供聚合和筛选消息的工具,但外观上却更向门户网站靠拢,这为其日后大规模吸引广告客户的加入做实了铺垫。

谁是“信息把关人”?

Storify并非孤军奋战,Storyful、Tumblr、Color等一批新兴的网站尽管呈现方式各有不同,但其本质功能都是为了方便包括媒体记者在内的所有人更有效地过滤、筛选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从而整理出与事件相关的信息流。

虽然这种采写方式远非主流,但已经有一些传统媒体开始了“尝鲜”之旅。路透社的一名记者在伦敦骚乱时,通过Storify来追踪报道整个事件的进程。而一向大胆的半岛电视台则更为“激进”,其英语频道推出了一档全新的脱口秀节目The Stream,有点类似现在电视上的“读报”节目,集合各家的热点事件和精彩观点,所不同的是,这档新的节目“读”的是使用Storify搜集来的社交媒体上的不同观点,这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把Storify变成了节目实时更新的台词本。

即便不是通过Storify及与其类似的服务,事实上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利用社交网站来获得新闻素材和新闻内容。《华盛顿邮报》在近期刊登了一篇根据Facebook上的个人更新而编写的新闻故事―当事人由于患有妊娠综合症而死于难产,她在Facebook记录了自己的整个怀孕过程和各种症状。另一个例子来自《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1年9月初,飓风艾琳袭击了美国东部的大西洋沿岸,该报利用社交位置服务网站四方(Foursquare,详见本刊2010年8月号《梦想照进位置》),在头版头条罗列出了纽约所有疏散中心的详细信息。而在日本地震之后,一本由Twitter上的消息汇集而成的地震回忆录Quakebook也在率先推出电子版后付梓印刷。

社交网络时代,信息的泛滥让内容筛选和过滤的重要性凸现。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信息把关人”的作用却在进一步弱化,话语权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了冲击―无论他是否受过正统的传统教育,是否服务于专业的媒体机构,甚至是否意识到自己是在编写新闻,类似Storify等服务的出现,几乎让每个自然人都拥有了这样的机会与权利。无怪乎有媒体人士反应激烈,宣称媒体生态系统和盈利模式受到了双重威胁。即使真有那么一天,那也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起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媒体仍将会是新闻事件的主要呈现者,但社交网络的盛行注定将改变他们的某些行事作风。

上一篇:卖方研究业务向何处去 下一篇:数字音乐再“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