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我国民事诉讼强制制度的构建

时间:2022-07-13 12:52:28

再探我国民事诉讼强制制度的构建

摘要:文章从民事诉讼强制制度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现实情况,细致探讨了构建我国民事诉讼强制制度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民事诉讼;强制

中图分类号:D9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民事诉讼强制制度的概念及内涵

民事诉讼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接受人民法院的指定或者当事人的委托,一方当事人并以被人的名义进行民事诉讼行为的活动。[1]诉讼制度就其本质而言,是当事人为了充分维护自身的民事权益,而借助他人帮助获得司法保护的一种诉讼制度。强制制度,是指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后,当事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委托律师参加诉讼,否则可能面临不利后果的一种制度。此举在西方法律制度较为发达的欧美国家被普遍适用。

二、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现状

我国新版《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我国新版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人制度作出上述改变,体现了我国法律人才的现状,即在基层和边远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这一改变可以说是对我国法律现状的妥协,但也提供了另一个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提高我国法律制度水平的方向,即让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成为当前律师缺乏的有益补充,是实行民事诉讼强制制度成为可能。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事诉讼案件趋向专业化、复杂化,非专门从事法律行业的人是很难全面深刻了解法律问题。在民事诉讼中,一方是不了解法律的当事人,另一方是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法官、律师,形成不对称的三角结构,这种诉讼很难具有真正的对抗性和公正性。因此,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不能满足日趋专业化、复杂化的诉讼,且不能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三、构建民事诉讼强制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律师数量和质量的大幅提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大量存在是可行性的客观基础。我国律师行业自恢复律师制度以来,发展迅猛,实力逐步壮大,但也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在我国律师缺乏的地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对实行强制制度的有益补充。我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因为某些地区律师的缺乏而产生的,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其法律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较好的满足了中国边远地区和基层社会法律服务需求。新版民事诉讼法明确增加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为诉讼人,与律师地位并列。该法律规定可以有效解决因律师地区分布不均衡而不具备在全国实行民事诉讼强制制度这一客观问题,为该制度的构建增加了筹码。

(二)保证诉讼程序公正,实现程序正义是实行民事诉讼强制制度必要性的公正体现。与实体正义一样,程序正义是法律正义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实体正义,实体正义必须由程序正义来保证。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切实的感受到法院审理的程序,在追求实体公正的同时能够体验到法院的程序正义。在法院的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因为自身法制教育水平不高,虽然参与到诉讼程序中,但“当事人的程序参加如果不从参加后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的观点来考虑就可能成为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口号。”[2]当事人在没有专业人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一般很难完全了解法律赋予的权利,更难以有效的行使该权利。

(三)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是实行民事诉讼强制制度必要性的效率体现。针对当前大量的民事纠纷日趋专业化、复杂化,提高诉讼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诉讼,避免诉讼资源的浪费是有效解决途径。强制制度的实施,则可以减少法官保证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实体权益而做的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从而实现诉讼效率的提高。强制使专业诉讼人有机会介入诉前或审前调解,促成当事双方早日和解。这一做法,可改变民事诉讼传统,由人主导案件的调解,和解工作,降低法官在审判中的直接控制作用和诉讼调解中的主动地位,从而实现审判资源的节约和诉讼效率的提高。

四、构建我国民事诉讼强制制度相关内容

(一)合理限定民事诉讼强制制度的案件范围。在实行强制制度的国家,其案件范围也是受到限制的,也不是所有民事诉讼案件都必须有律师的。德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在地方法院以上的法院进行诉讼,必须委托律师进行,当事人在州法院须由初级法院或州法院许可的律师作为诉讼人代行诉讼,在上级审法院必须由受诉法院所许可律师作为诉讼人代行诉讼。”在法国,对于在大审法院进行的诉讼,除了亲权丧失案件、商事租赁案件、海关案件、公有财产案件以及税收争议案件之外,都要求当事人必须选任律师。[3]由此可见,强制制度既可有类型上的范围限制,也可有审级上的范围限制,但可以肯定的是往往只有部分案件实行强制。笔者认为实行强制的案件范围应该慢慢放宽,先行先试。对一些案情比较复杂、影响较大、较专业类型的一审案件和所有二审案件应先行实行强制制度。

(二)根据我国国情,民事诉讼人资格实行以律师为主,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有益补充的制度。在我国,一些边远地区和基层社区还存在着大量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他们可对当地律师短缺进行有益补充。应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对民事诉讼人进行变通性规定。只有当地法院规定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才具有民事诉讼权,普通公民不得从事诉讼业务。允许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存在,但要逐步的减少其人数,使其向职业律师靠拢,最终实现司法资格认证一元化制度。考虑到我国尚有很多县没有律师的实际情况,可以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由全国律协和司法部等相关部门建立并完善律师援助制度、公职律师制度等相关制度,实施律师志愿者计划工程,吸引更多的法律专业人员加入律师行业,壮大律师行业,以此夯实强制制度实施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谭世贵,主编.律师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3]罗结珍,译.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151.转引自肖志姣.民事强制律师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上一篇:名为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 实为土地使用权转让合... 下一篇:探究涉案物品价格鉴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