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唤醒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2-07-13 12:38:32

如何唤醒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科学

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科学课堂是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习惯的自留地。那么怎样才能让科学课堂成为唤醒孩子创新意识的沃土,培养创新习惯的良田,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实现教学手段创新,为学生创新提供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老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要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科学课程的创新活动中去。“身教胜于言教”教学中要做到身体力行,用行动告诉学生什么是创新。比如,我们在学习《灯泡亮了》这一课时,引入新课我就拿着我自己做的画有皮卡丘的“暗箱”(电路的基本组成)闪亮登场了。孩子们在学习时兴趣盎然,创新的点子层出不穷,光电路的连接就想了不下十种,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五边形的,立体的……最后孩子们还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小台灯,手电筒,学习休息多用照明工具。我体会到了老师自己的行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影响是多么的不可估量。只有这样,科技创新才不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才不会是空中楼阁。

第二: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大胆猜想,乐于表达,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不同的意见。

传统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是常用的教学形式,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让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一个答不上再多问一个,答对了,就算全班都懂了。这种强制、封闭的教学限制了学生个性和主体性的发展,长此以往,容易养成学生一种服从、保守、循规蹈矩的人格特征。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减少整齐划一的要求,老师提供给学生观察的对象,让学生对同一个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经常用“谁还想说”“谁还有不一样的看法和发现”等话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勇于创新。因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运用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善待新奇的想法,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比如在学习《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时,我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就看到的视频说出她说观察到的现象,想提出的问题,并作出大胆的猜想。同学们的问题之多简直难以想象,竟贴了一大黑板,说起来依据也是有板有眼。其中陈硕是这样说的:“我的问题是这些气球为什么都往上跑,而且形状都是下边尖上边圆呢?”“猜一猜”我说,“因为……因为……它……轻所以往上跑,因……为这样的形状……阻力小”星宇磕磕巴巴的猜道。“孩子有想法还是很愿意表达的,只是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才不敢说,不愿说,渐渐地就不会说,孩子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都是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里的”我想。意识到这一点,在我的科学课上,我不仅鼓励孩子看,想,说而且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善于安排了学生间的交流活动,通过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使学生有机会展示个性,乐于探索,勇于创新。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守旧于框框,不拘泥于形式,要有独到创见、变换的思维、更新的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第三: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老师首先应给予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老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教学中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包括书成的、口头的、操作的)。

最后:实现作业内容的开放。

改变布置作业的传统做法,布置创新作业。例如作业超市:“回去利用本节学到的知识制作一个创新作品”“找一找家中物品,把它改进一下,使它使用起来更方便”……等作业形式让学生自选。在减负的新形势下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作好榜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我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以上是我对于在小学课堂中创新唤醒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一些肤浅认识,供大家商榷。

上一篇:教学中数学与多元智能理论的整合 下一篇:培养中学生个性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