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时间:2022-07-13 12:24:21

论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摘 要: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创造性思维也是一种自觉的能动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它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真理性和价值性。

关键词:数学 兴趣 初中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开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去把握数学知识结构的核心和灵魂,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学生身心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心理上表现出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自我监控能力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反应在学习上就是对有兴趣的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上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记忆知识清晰、准确、持久。对学习上的困难也有足够的毅力去克服,从而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而学习上的成功又能使他获得喜悦的情感体验,这种情绪必将使他的学习兴趣更加持久而稳定。最终使兴趣成为他愉快主动学习的一种实际的动力,把社会和学校对他的客观要求变成他自己内在的需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注重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设计应在启迪思维、解决困惑上多挖掘,为顺利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学生对各种知识理解的难易程度是不尽相同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之所以产生一些思维的困惑或理解的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同化和顺应教学的内容,因而形成了思维障碍。造成了知识运用上的脱节现象,而这些又恰恰是课堂教学中应该解决的矛盾。所以教师就要善于寻找矛盾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合适的习惯,设计好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学生顺利地理解知识、消除困惑、掌握基本解题技能创造条件。

2.问题设计应在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关联处深化,在探究意识上提升,为思维向更高层次推进服务。数学课本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教材中每章节的内容都是处于特定的知识结构中,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表述方式犹如一条链子环环相扣,任何一节的松动就会造成链子的脱节。知识之间的联系也与这相仿,因而知识之间的关联处是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形成数学能力的关联部分,若处理不好,则很容易成为制约学生正确掌握教材内容的“瓶颈”。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关联处设计好问题呢?我的体会是应努力探究教材中潜在的思维题材加以诱导联想,探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理顺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达到既深化知识,又发展能力的目的。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用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例题生活化,让学生易懂易掌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学数学是有用的,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在讲授数学建模这节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煤气灶上,在相同的条件下,把相同的水烧开,开关的旋钮旋到什么角度时,才能使煤气燃料用的最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诱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通过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拟合,来构造数学模型,经历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的过程。因为数学化,就是数学的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现实世界中许多实际问题所以不仅要学好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数学思考,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从中。体会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和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丛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二、不断改进教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数学给很多学生的印象是很枯燥的,但我们可以经过充分准备,认真备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去钻研教材及相关资料,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合相关知识营造一个情景,让学生在这一情景中去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们可以用“神六”回着陆点作为引言,以某纬线为横轴,以某经线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讲点的坐标时,我们可以以课堂桌排列的某竖线为纵轴,以某条横线为横轴,再以某一长度为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让每个同学读出自己在这一坐标中的坐标。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类的例子,是完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

只有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会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让他们经历知识发现、形成的过程。由于教无定法,因此,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三、把教学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从感官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接触培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在黑板上做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许多学生会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上这节课时,就可以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不仅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还丰富了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非比拟的,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注重师生情感,理解学生的需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大家知道,初中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模仿能力也较高,教师具备高尚的情操,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时时做学生的表率,事事为学生的模范,并引导他们如何正确认识事物,感知事物,为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注重以情为纽带,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到爱生如弟,爱生如妹,爱生如子,时刻注意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谈心,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并帮助他们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老师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从而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加强了师生间的亲合力,必然学生的兴趣就容易得到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多方法。只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的魅力,从所谓的枯燥无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到其乐无穷的数学境地。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保持数学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上一篇:将技能大赛引入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关于中职班主任工作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