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率逐年降低的原因和对策

时间:2022-07-13 12:24:08

摘要:目的 调查剖宫产术后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IUD)的情况,为提高该人群使用IUD的有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8月本乡镇17个行政村剖宫产术后的妇女展开调查。通过跟踪随访、妇科检查和超声等相关检查,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调查310例剖宫产术后妇女,有190例使用IUD避孕,占61.29%;还有120例未使用的原因因人而异,最多见的原因是传闻或听信他人说放置IUD有副作用的而感到恐惧;其次是使用后出现副反应而取出停用的对象;极少数对象还有想生二胎或三胎的念头。结论 IUD避孕率降低的原因与使用者的社会生物学特征有关,也与IUD放置后产生的副作用有关。应结合剖宫产术后子宫腔的大小情况和使用者的生物学特征,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放置及随访服务。

关键词:剖宫产;宫内节育器;避孕率;降低

近些年来,孕妇剖宫产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在2007年10月~2008年5月,孕妇剖宫产率高达46.2%,成为全球第一。据报道,深圳市剖宫产率高达60-80%,远远超出WHO对剖宫产率设置的警戒线(15%)[1]。剖宫产手术后妇女子宫位置、大小、形态及完整性常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无疑增加临床上选择宫内节育(IUD)类型和放置手术的难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1年1月~2013年8月在本镇管辖范围的已婚育龄妇女,为剖宫产术后的妇女有310例,其中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为141例占45.48%;108例,占34.83%;61例,占19.67%。而使用IUD避孕的三年度分别为106例、66例、18例,分别占使用人数的75.17%、61.11%、29.51%(其中包含IUD使用不适已取出的人群),年龄20~40岁。

1.2方法 对上述对象采用上门和电话出生随访、妇科检查、下村和来站做B超等形式进行面对面询问,主要询问对象的基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生育史、职业、剖宫产次数和使用IUD的情况及随访情况,并详细记录询问结果。通过对询问结果进行分析归类,最终得出剖宫产术后使用IUD避孕率逐年下降的原因所在。

2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190例使用IUD避孕的剖宫产术后妇女中,年龄基本上都在40岁以内。生育一孩,有一次剖宫产手术史,无不良生育史的对象占84.2%;有≥2次剖宫产手术史的占15.8%。剖宫产术后≥6个月、月经干净3~7d放置IUD的调查对象占65.7%;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IUD的占6.5%;哺乳期且月经未恢复时放置IUD的占18.5%。放置IUD1次、2次和>2次的调查对象比例分别为83.3%、13.6%、3.1%。

调查对象中由于IUD不良反应停用的有17.6%,其中移位取器和因症取出是剖宫产人群的主要原因,占总停用人数的42.8%;存在副作用主诉的对象占35.6%,放置IUD术后子宫异常出血是最主要的副反应,占71.4%。还有年龄、职业类别、文化程度与副作用的发生率有关,年龄越轻、文化程度越高副作用的发生率较高。

3讨论

据文献报道,影响IUD避孕的有效性有众多因素,使用者的群体差异及生物学特征对IUD避孕的有效性有明显影响,使用者的年龄、产次、文化程度、职业与IUD避孕的有效性有关[2]。从上述的分析数据可见,剖宫产术后使用IUD避孕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3.1传闻或听信他人说放置IUD有副作用发生而恐惧,害怕使用IUD避孕。其实这都是片面之词,不管采取哪种避孕措施都有其优缺点。在这部分妇女中,绝大多数是外出打工的流动人口,由于他们特殊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所限,加之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欠缺,面临着比同龄户籍人口更多、更复杂的性和生殖健康风险[3]。他们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缺乏安全、预防生殖道感染和避孕节育以及生育知识的普及。总以为生殖道感染都是由于放置IUD引起的,不放置IUD就不会感染生殖道疾病。

3.2剖宫产术后人群使用IUD避孕的停用率(17.6%)及副反应率(35.6%)比普通人群高,这可能与剖宫产术后部分子宫位置、形态出现了不同程度改变有关。王家光等[4]研究认为:不规则宫腔形态是导致IUD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脱落率的高低同IUD的形状、型号与子宫腔的几何形态及尺寸相匹配密切相关。这无疑增加了技术服务提供者合理选择IUD类型大小和放置IUD的技术难度,容易造成所选IUD的类型、大小与宫腔情况不相匹配,IUD放置不到位、偏位等情况;再加上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宫颈过紧和子宫内膜损伤等情况,这些可能是直接导致该人群使用IUD避孕停用率及副反应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3.3从剖宫产人群的社会生物学特征方面分析IUD使用情况可见,年龄

4对策

4.1加强性与生殖健康服务,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当今社会,性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提前而结婚年龄有所推迟,此间又是性活跃期,在这个时期性活动的出现合乎人性。但他们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一知半解,没有得到综合性知识的教育。相关部门要常规性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有无、是否使用过避孕措施、有无导致意外妊娠、有无得过性病或性传播性疾病等情况的人群,进行相关的知识讲座,鼓励他们的参与,扩大服务活动的影响和效果。教育他们用所学知识来认清和辨别传闻或谣言是否真实,是否有科学依据,不被错误的思想所蒙蔽;更重要地是真正提高自己幸福和谐的生活品质;彻底转变他们不生儿子不罢休的陈旧婚育观念,认识到生女生男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型婚育观念。

4.2加大对流动人口管理,严格按照《流动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实行户籍地与现居住地协同管理的办法,要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户籍地协助管理,现居住地与户籍地之间要及时相互提供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以便于管理。并将流动人口纳入与常住人口享受同样免费的技术咨询和服务,能够及时掌握和应用各种避孕方法,并对避孕失败者能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

4.3积极协同妇幼保健医疗机构大力宣传并鼓励产妇选择自然分娩,告知剖宫产会增加产妇手术风险,并由此产生的一些并发症(例如肠粘连、子宫内膜异位征等),尽量降低剖宫产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剖宫产术后妇女一旦避孕失败,发生意外妊娠,做人工流产手术给妇女带来的不仅是手术的痛苦,而且以后远期的并发症是不可预见的(例如妇科肿瘤等)。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率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形态、大小和位置的变化有关,还与IUD使用者的社会生物学特征有关。因此,应结合剖宫产术后子宫腔的形态、大小情况和使用者的社会生物学特征,选择合适的IUD类型及大小,加强服务提供者放置IUD的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提供者的选器和置器水平,从而有效提高IUD避孕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吴晓彬,汪勤,唐毅,等.剖宫产术后使用宫内节育器停用和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第21卷第6期(6):377-379.

[2]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12万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调查报告[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3):132-136.

[3]吴丽丽,段成荣.中国流动人口性和生殖健康公共服务政策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3:24-29.

[4]王家光,张茹,曲明,等.关于降低宫内节育器脱落率的研究[J].生殖与避孕,1983,3(3):20-25.

上一篇:探讨抗CCP、RF、CRP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 下一篇:复方鲜竹沥液过滤工艺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