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对河南省旅游集聚区项目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2-07-13 12:17:32

高铁对河南省旅游集聚区项目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河南省“十二五规划”的颁布,给河南旅游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城际高铁的建设对河南省旅游集聚区在空间结构、空间布局以及项目布局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高铁对旅游集聚区项目布局及功能的影响,以了解河南省旅游集聚区发展的趋势,为项目的合理布局提供借鉴。

一、前言

“十二五”时期也是我省交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我省以高速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以及民航直航等四大要素构筑的立体高速交通体系逐渐形成。尤其是城际高铁网络将彻底改变我省传统的游客空间结构、集散流动形式以及游客消费行为特征,并直接影响到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规划思路、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

二、河南旅游集聚区的项目布局

(一)河南省旅游集聚区的项目

没有项目就没有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旅游的项目建设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带动,品牌带动”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和支持力度。通过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培育和大品牌引领,河南省旅游项目投资建设实现了长足发展。

大项目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河南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郑州华强文化基地项目、许昌的花都温泉国际度假小镇项目等大项目的建设,对于河南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旅游的时代性,新业态的旅游项目出现并加速发展。全省形成了集山水观光、文化体验、保健康体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旅游产品群,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河南省在依靠旅游项目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大企业的培育。先后成立了一批旅游企业集团,推选出了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旅游企业,并且它们被推选进入首发上市重点后备企业名录。在以后的旅游发展过程中,河南省还积极引进,发展创新,引进美国万豪、喜来登、法国雅高等10家国际著名酒店管理集团。

(二)河南旅游集聚区的项目布局现状

1、地理上呈现集中性

“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十大旅游集聚区,政府以及政策的支持对旅游项目的建设起到引领作用。除了郑州新区旅游集聚区和南阳卧龙岗文化旅游集聚区之外,其他的八个旅游集聚区都是依托旅游景点建立起来的。这些集聚区周围的旅行社、餐饮、旅游饭店、旅游商店、旅游交通等都是围绕着这些集聚区建立起来的,因此项目布局在地理上呈现出集中性。

2、旅游链需要进一步完善

河南旅游集聚区初步具有了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游览、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纪念品和商品零售、旅行社等各类企业,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以游为主,其他要素所占的比例小,行业内部分工不明确,还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旅游产业链需要进一步扩展。河南旅游项目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旅游景点附近,以旅游景点为依托,虽然在住宿、餐饮、娱乐等项目建设上取得很大成绩,但是分布小范围集中,大范围分散,各个项目之间缺少关联度,而且缺少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

3、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

“十二五”规划中的十大旅游集聚区就是政府提出来的,这些集聚区不仅汇集了旅行社、餐饮、饭店、购物、娱乐以及交通,而且还包括各种组织和企业,这些组织和企业都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从而使布局更加合理。同时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对项目建设者来说,消除了后顾之忧,他们敢于去做,放心的去做。政府的指导作用还表现在促进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达到双赢,减少不良竞争,对企业的项目进行审核,防止出现同质化,造成旅游产品的单一化。

三、高铁对河南旅游集聚区项目布局的影响

(一)交通的发展影响旅游项目的选址

对于交通对经济的影响,弗里德曼提出了“核心-边缘模型”。Stafford指出旅游企业结构对垄断企业竞争作出响应,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大部分企业受垄断型竞争的控制,通过服务质量、差异性产品、公共形象来实现可进入成本的低竞争。交通成本的下降会影响旅游企业的选址。就旅游业而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使旅游企业在最发达的地区集聚,提高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十二五”规划了十大旅游集聚区,高铁的通过会使许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重新考虑选址布局。核心区发展城市观光旅游、城市购物旅游、城市会展旅游和城市商务旅游,而边缘区则可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建设旅游度假村。

(二)促进区域旅游的均衡发展

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合作包括旅游产品的合作开发,旅游资源等。郑州以人文景观为主,打造商务和会展之都。高铁沿线的洛阳,开封等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高铁的开通运营,打破了空间限制,缩短了时间距离,根据不同景点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整合旅游景点,联合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实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发展格局,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旅游均衡发展。

(三)出现新业态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

按照规划,我国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形成小时交通圈。高铁的布局使城市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促使“同城化”得以实现。但是,高铁沿线的许多旅游目的地都单靠门票收入,游客停留的时间很短,因此它们很可能成为高通旅游的中转站,没有办法分享高铁时代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那些旅游目的地不得不进行产业的升级和旅游项目的布局的调整,需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构建一批接待服务类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旅游购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旅游项目,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发展新业态的旅游,创新旅游业态。在郑州、洛阳等城市大力拓展会展商务旅游;依托国家4A级以上景区,发展自驾游、自行车旅游;发展养生旅游,依托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和四大怀药原产地,建设太极拳健身和中医康复养生度假基地。新业态旅游的出现将为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

(四)“同城化”旅游和“快旅慢游”得以实现

郑州和西安的时间距离因为郑西高铁的开通而被缩短,实现了同城旅游。“两小时旅游圈”的实现,改变了洛阳、郑州、西安这三个城市的旅游格局。游客由原来的“快游慢旅”向“快旅慢游”转变。交通时间的减少,增加了游客在旅游景点的逗留时间。两省之间的旅游景点相互补充,优势互补,实现了我国以大中原旅游和黄河旅游线路为主的“中国文化核心旅游圈”,旅游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游更多的景点。

(五)旅游集聚区项目可能出现“同质化”和不良竞争

高铁的开通,客源的增加,旅游业为了吸引游客,相互效仿,导致推向旅游市场的产品单一,雷同化产品多,有创意的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的产品少。而且同质化的旅游产品,导致旅游市场的削价竞争愈演愈烈,使得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吸引力较弱而且档次较低的旅游区会被淘汰,这不仅不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反而造成更多的不良竞争的出现,破坏旅游业的相关政策,不利于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四、高铁对旅游集聚区的项目功能的影响

(一)旅行社的经营形态发生变化

高铁的开通会为我省带来更多的游客,游客数量的增加,促使旅行社由单纯的组团社向地接社转变,或组团和地接社并重,相应的导游也会发生从全陪导游向地陪导游的转变。郑西高铁降低了游客对于交通的时间预期,陕西的游客愿意走出家门,加入到“同城化”的旅游中,到我省的旅游肥肉游客数量增加,旅行社就需要接待这些游客,经营形态自然而然的向地接社转变。

(二)旅游产品由传统型向中高端产品转变

高铁的开通使跨省旅游变成感知上的短程旅游,高效率的现代旅游缩短了游客在旅游景区的停留一时间,减少了过夜游客的数量。高铁开通以前,旅行社主要通过价格竞争来争夺旅游者,产品的质量差,缺乏核心竞争力,往往导致游客的高投诉现象的出现。高铁开通以后,对旅游产品提出了新的挑战。“同城化”旅游降低了价格的影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对于旅游产品追求也会大声改变,不在局限于以前的传统旅游产品,而是追求高端有质量的旅游产品。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目的地就必须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在传统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中高端旅游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用品牌效应吸引游客。

(三)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1、设置旅游团队接待餐厅

高铁促进了团队旅游的增长,但是团队游客行程比较紧,使得目前很多的酒店都不能适应。武汉高铁开通以后,武大在樱花盛开的期间,武汉平均要接待100左右的旅游团,但是在这期间,大多数酒店由于缺少接待团体旅游的经验,导致出现许多的旅旅游纠纷。在我省未来的旅游建设中,应吸取武汉的教训,设置旅游团队接待餐厅,这是被国内外实践证明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2、建立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目前河南省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弱,缺少为散客服务的咨询、标识、食宿、购物、娱乐等完整的服务体系。高铁时代,有必要将旅游业涵盖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企业像集团化方向发展,并通过建立与新一代互联网特征相适应的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加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3、高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通方式

对于远程旅游来说,民航一直都是首选。但是高铁的开通给民航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高铁比汽车更加舒适,比飞机更准时,且不受天气的影响。现在郑西高铁已经建成,它建成不到50天,郑州到西安的航班都取消了。由此看来,高铁的建设及运营将改变河南旅游交通业的布局,成为旅游交通方式中的后起之秀。

4、旅游项目的功能定位方式发生变化

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影响旅游项目的功能。依据旅游者的偏好,确定旅游项目的功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观念也由单纯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由追求物质享受向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转变,因此旅游经营者需要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重新的定位。

五、结语

高铁的发展对旅游产业集群的项目布局和功能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带来同城化旅游、小时游的同时,促进旅游项目的不断完善,促进旅游集群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上一篇:旅游性感资本的研究 下一篇:旅游场景与民俗文化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