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7-13 10:30:47

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

师资是立教之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不断深入,学校必须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为实施课程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一、 提高认识,确立校本教研的新理念

校本教研,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校本教研的提出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变革教研制度的一种必然选择。我们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要求全体教师领悟精神,把握实质,提高认识,坚决贯彻,彻底转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念。

二、 增强实效,规范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

1. 构建校本教研网络。学校把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明确要求校长成为校本教研的领导者、研究者、组织者、指导者、服务者,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抓,教导处具体抓,教科室、德育处协同抓,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骨干,全体教学人员共同参与,形成一体化的校本教研网络,保证了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 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为了保证校本教研工作有章可循,不流于形式,学校在充分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领导干部听课、评课制度》《教研组教研活动制度》《教师校本教研考评制度》等,确保校本教研工作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

3. 切实抓好校本教研各项常规工作。

(1) 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对教研组的管理主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谋实效,真正使教研活动常态化、专题化和系列化。为了发挥教研组长和业务骨干的示范作用,由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与组内年轻教师结成对子,一对一进行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了激活教研组的研讨功能,开展同组间互助帮扶活动,每学期,在各个教研组内举行“教学公开周”的互听互评活动,采用“同课异构”和“一课多上”等形式,同组教师间开展探讨、交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整合全组人力量,每学期初,我们要求各教研组针对本学期热点问题确立研究专题,每月围绕专题开展学术沙龙活动,鼓励教师畅谈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反思,使各科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锤炼。学校每学期末对各教研组活动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对获优秀等次的教研组和教研组长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和业务考核结合起来。

(2) 推行集体备课改革。要想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对教学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实施有效教学才成为可能。为了改变过去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一人备课多人复制使用”的弊端,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做好“三个转变”,即从注重研讨的形式到注重研讨效果的转变,从注重研讨教法到注重研讨学情、学法的转变,从注重研讨教学任务的达成到注重研讨学生能力发展的转变,认真落实每一个细节,极大地提高了备课的质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分五个步骤进行实施,即“集体研讨构建框架个人设计课堂实践教后反思”;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每周二下午集体业务学习时间,青年教师按照教研组的安排,谈自己的设想并说课,骨干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和新的创意设计,各任课老师针对各班学生实际各自备课、上课。二是由教研组在开学初宣布集体备课任务,同年级老师各自承担相应的备课内容,拿出备课的整体思路,在教研活动时再集中进行商讨,一人发言,多人补充,确定教学的基本流程后,再分头进行教学实践和反思。集体备课的教案,必须具有教师的指导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和本课设计意图三方面内容。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各自的业务水平。

(3) 举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水平是课改成败的试金石。每学期,学校通过骨干老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优秀老师的观摩课等,为广大教师搭建起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遵循“四字方针”:细、小、严、实。细,就是要细化教学设计,认真研读教材,从细微处见功夫,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就是要从小处着手,教学的环节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整堂课的思想能“小中见大”;严,就是严肃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态度要严谨,语言要严密,要求要严格;实,就是教学目标要落实,技能训练要扎实,教学风格要朴实,教学活动要真实。

对于每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学校要求广大教师牢牢把握住“五个环节”:听、议、思、评、改。听,就是认真听课,写好听课记录,不仅听教师,更要听学生;议,就是相互交流,各自发表对所听课的见解;思,就是进行教学反思,既有执教者的反思,也有听课者的反思;评,就是在反思的基础上,自评、互评这节课的得失;改,就是执教者、听课者各自提出改进意见。

(4) 引领教师在反思中成长。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内化吸收的过程,教学反思无疑是帮助教师迅速提高业务水平的高效办法。我们提出了“三思而后才能成功”的口号。所谓的“三思”,就是要坚持做到“日思”“周思”和“月思”。教学反思有其时效性,灵感和感受转瞬即逝,一定要当天记录下来,这就是“日思”;一周后,对这一周的教学情况及效果进行反思,探索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周思”;一月后,教师要回顾总结这一个月的教学得失,分析原因,思考策略,写出深层次的有实质性内容的文字,这就是“月思”。实践证明,反思有效地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

(5) 以专题研究打造个性品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向我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校要有特色,教师要有特长;教师不仅要做教书匠,还要做教学的研究者、教材的开发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解读》中指出:“要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进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学校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根据本校实际,成立了以教导处和教科室为龙头的教研专题研究小组,要求教师要人人有课题,个个参与研究,促进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方向转变,迅速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新华小学】

上一篇:做学生成长的奠基者 下一篇: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