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让职教课程精彩起来

时间:2022-07-13 10:20:07

巧设问题让职教课程精彩起来

一、课程分析

本课程以问题为中心,分组教学、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通过助学课件、网络搜索、讨论问题,最终对问题进行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加强个别指导,重点难点分析;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视频片断、现场演示等教学方式,注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听到、看到、摸到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设计

1.决定计算机硬件档次的因素是什么?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前单位和家庭个人计算机的配置主要有哪些。

2.如果由你来选择配置计算机,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3.目前单位和家庭个人计算机经常出现的硬件问题有哪些?你知道如何解决吗?由此,你能否考虑到新计算机配置时要注意的问题?

4.给你一些计算机必要的硬件,你能否组装出一台可以正常使用的计算机?你能否预计在安装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问题?如果有,如何解决?

5.在拆、装计算机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6.在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时,主要通过哪些方法解决?

7.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一定是硬件的毛病吗?举例说明。

8.你认为今后计算机将有哪些新的功能?

三、教学构想

职业学校学生所学内容,最关键的是要学以致用。如何组装一台计算机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重点及后续维修课程的基础。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们强调市场调研,通过调研了解目前单位和家庭个人计算机的配置主要有哪些,用户对计算机配置如何选择等等,从而使本课的教学目标贴近生活,使学生所学真正能服务于实际生活。本节课是职高一年级的内容,针对职高学生的心理和认识特点,在本节课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以问题的形式放在课前进行。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组基本是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但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因素,尽量做到公平分配。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①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前单位和家庭个人计算机的配置;②通过网络查阅有关计算机硬件的知识;

在课中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对计算机拆装的学习。我们采用细拆快装的方式进行,通过竞争的方式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使其个性、特长自由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通过市场调研了解计算机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掌握计算机拆卸的步骤,会熟练拆卸一台计算机;能够根据用途开列计算机硬件清单;会初步根据需要组装一台计算机。

2.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加强个别指导;通过合作交流、课件演示、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计算机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加深认识所学专业,培养专业归属感;培养对知识的探究、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分析;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以及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工作责任心,树立产品质量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

1.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机拆卸和组装的过程;教学难点:拆卸和组装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分步展示所列问题,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操作,并利用助学网站,对每组的计算机进行拆卸,并对所拆卸的各部件进行登记,详细记录各部件的相关信息。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及时上交到老师手中。通过竞争的方式,各小组快速将拆卸的配件进行组装。在装机过程中老师强调细拆快装,突出学生拆机过程中的仔细程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快速安装,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结合拆装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由代表发言,总结得出结论。通过解决拆装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解决硬件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学生活动和查阅资料,得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对计算机维修知识进行适当拓展。

3.学生评价:学生分小组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知识点进行补充点评。

4.课后延展:要求学生结合本次项目所学知识,分别通过书本知识或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列出组建3500元左右的电脑、5000元左右的电脑的配置清单,并能写出一种方案的详细组装过程,列出配件清单,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和组装方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中。

六、教学反思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中心问题转化为任务分解成序列任务完成序列任务、解决序列问题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在激活阶段,教师通过激活原有知识结构或提供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在展示阶段,教师指导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结构加以联系,理解新知识。在应用阶段,教师辅导学生进行应用活动,让学生进行练习尝试。在整合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反思和创新。本课程在导入新课时所提问题来源于生活,教师通过激活旧知导入新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展示新知识点,在老师进行理论指导、技能辅导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学生在这种研究学习中,主动性最强,学习效率也较高,得到的启迪也最大。在教学中,有小组间的交流,也有集体的交流,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为进入深层次的学习提供了基础。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反思平常教学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的编排上:教学领域更宽广

传统教材中的内容都相对集中安排,把内容相同或者思路相近的编排在一起,其目的就是方便教师教、利于学生学。这里的教和学都是从理论的角度出发的。而项目化的教学方式,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样更切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认识规律,更加体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意使“解决问题”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应该把学生努力引导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来。

2.内容呈现形式上:联系现实更紧密

传统教学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理论,因此不给学生提供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形成问题的机会,而是把整理好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简单的“学”。大多数情况下,呈现给学生的问题表现为结构规范化、条件明朗化、答案唯一化。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调研、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再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多次的训练就能提高学生从身边的客观环境中、从现实的生活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上:教学目标更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初步学会从计算机拆卸与组装的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并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这个目标来看,理论学习仅是解决问题整体目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拓展后的教学目标关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各个维度,关乎教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各个层面,关乎到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使得解决问题的教育价值更为全面。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教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顶层设计分析 下一篇:中职生基础课学习激趣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