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方式及行使期间

时间:2022-07-13 08:33:34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217-01

摘 要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还是不行使撤销权,由其自由决定,但若行使撤销权就只能以诉讼方式进行。撤销权行使期间应为除斥期间,期间届满,消灭的是实体权利。

关键词 债权人 撤销权

一、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方式

撤销之诉是撤销权行使的唯一方式。债权人撤销权最早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中最先是以保留斯诉讼的形式出现,故又称废罢诉权。各国法律均规定撤销权须通过诉讼的方式行使,不得以诉讼之外的任何裁判方式行使,即使是仲裁方式也不可行使撤销权。撤销权由债权人以自己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讼,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诈害行为。我国《合同法》第74条规定,对债务人实施的有害于债权的行为,不论该行为是无偿行为还是有偿行为,债权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行为。这里的可以,不是指债权人既可以采取诉讼方式,又可以不通过诉讼而直接向债务人行使撤销权。之所以采用可以,是指债权人行使撤销权还是不行使撤销权,由其自由决定,但若行使撤销权就只能以诉讼方式进行。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必须采用诉讼的方式,理由如下:一是从功能和价值来看,诉讼方式优越于非、诉讼方式。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涉及到众多的利益关系和纷繁复杂的处分行为,非诉讼方式没有法律的强制力和最终确定力,当事人很容易因此而产生新的纠纷,徒增麻烦。二是从撤销权的目的和效力看,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是为保全债权,避免债务人因不当减少财产导致资力欠缺而损害债权,该权利的行使与债务人以及受益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对交易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生活秩序都有影响,对债务人活动自由原则和私法自治精神的维护关系密切,故法律要求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应以诉讼方式。由法院审理债权人撤销权案件,对其要件进行审查,有利于避免债权人滥用撤销权,防止发生新的纠纷,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

二、撤销之诉的当事人

债权人撤销权须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以诉讼的方式加以实现,即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要求审理和判决的请求。撤销之诉的实施首先涉及诉的当事人。

(一)撤销之诉的原告

原告就是撤销权人,即债权人。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必须由享有撤销权的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讼,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不当处分财产的行为。如果债权为连带债权,则所有的债权人可以共同行使撤销权,也可以由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提讼。如果数个债权因同一债务人的行为而受到损害,则各个债权人均有权提讼。

如果某一债权人向债务人提出撤销之诉后,其他债权人也针对同一债务人提起了撤销之诉。根据《合同法解释(一)》第25条第2款,两个或两个以上债权人以同一债务人为被告,就同一标的提起撤销权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审理的规定,则法院可以将这些诉讼合并审理但是如果只是一个债权人提起撤销之诉,其他债权人并未提起撤销之诉,只是请求债务人清偿债务或承担违约责任,则尽管这些诉讼中被告相同,但由于诉讼标的和诉讼性质不同,不能合并审理。

(二)撤销之诉的被告

确定撤销之诉的被告,首先应确定撤销权的性质,采纳不同的有关撤销权的性质的理论,将会直接影响撤销之诉被告的确定。具体而言,第一,如果采取请求权说,则撤销权是对因债务人的行为受有利益者请求返还所得利益的权利,因此撤销权针对受益人行使,应当以受益人为被告。第二,如果采取形成权说,债权人希望撤销债务人的单方行为,撤销之诉的被告为债务人,债权人希望撤销债务人和受益人的行为,则撤销之诉的被告为债务人和受益人。第三,如果采取请求权与形成权结合说,则以债务人、受益人为共同被告。在确定撤销之诉的被告以债务人、受益人为共同被告。

《合同法解释(一)》第24条规定,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提起撤销权诉讼时只以债务人为被告,未将受益人或者受让人列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该受益人或者受让人为第三人。由此可见,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仅承认撤销之诉的被告为债务人,至于受益人不得作为撤销之诉的被告,而只能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笔者认为,这一司法解释有不妥。《合同法》第74条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必须基于债务人三种行为,即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低价转让财产。当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仅以债务人为被告是合理的。因受益人并未作出任何积极行为,只是消极地享受利益,此种情况受益人不应作被告,当然,由于受益人与撤销之诉判决结果有利害关系,应将其列为撤销之诉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对此,《合同法解释(一)》的规定是合理的。但在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时,受益人已与债务人形成了合同关系,其取得财产是于法有据的,债权人在撤销该合同之前,不得请求受益人返还财产。因此,债权人撤销合同的行为,应当以债务人与受益人为被告。但《合同法解释(一)》只将受益人或者受让人列为第三人,在事实上限制了受益人或者受让人的诉讼权利,如其不能提出诉讼管辖异议,而且只能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诉讼中很被动。尽管撤销权是为保障债权人的利益而设,但不能以限制他人的权利为手段。

三、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期限

撤销权长期持续存在将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及交易安全,同时也不利于债权保全。因为撤销权若长期不行使,有可能第三人从债务人处无偿取得的财产己被消耗,债权人就不可能取得财产,法院也无法强制执行,债权人行使撤销权也就失去意义。另外,经过较长时间,债务人、受益人的善意恶意等的证明也变得困难。所以要对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限作出规定。我国《合同法》第75条规定,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即如果债权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撤销事由,应该在一年内主张权利,如果债权人不知道该事实,法律保护最长期限是五年,从发生可撤销的事由之日起计算"其中的两层意思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选择关系,而是在前一规定不能适用的情况下,才.适用后一层意思。《合同法解释(一)》第8条规定,其中的一年、五年是不变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延长的规定。可见,撤销权行使期间应为除斥期间,期间届满,消灭的是实体权利。

上一篇:论表见的类型 下一篇:我国民事证人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