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完善

时间:2022-09-12 10:04:34

略论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208-01

摘 要 应将浮动抵押的设押主体只限定为公司法人。公司受资本三原则的限制,财产相对稳定、财产关系及经营情况容易受到监督。我国应当将浮动抵押的设押财产范围作出扩大的规定。

关键词 浮动抵押 正常经营

我国《物权法》关于浮动抵押制度的规定是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并结合我国国情基础上制定的,其既吸收移植了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又具有中国自已的特色。但是,由于浮动抵押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引入我国,我们有必要在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关于此制度立法中的一些不足,以期进一步完善,使此制度在我国实现良好的运行。

一、限定设押主体为公司法人

我国对浮动抵押主体范围的规定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是比较宽泛的。对于抵押人的范围,英国和苏格兰法则将其只限定为公司;美国则对其没有任何限制,任何主体均有可能成为抵押人;在日本引入浮动抵押制度后,制定了“企业担保法”将抵押人只限定为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抵押人可以为企业 、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

物权法将浮动抵押制度的抵押人范围作出相对较为宽泛的规定,立法者是如此考虑的:“考虑至我国设立浮动抵押,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民贷款难,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将浮动抵押的设定主体规定为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立法者能从社会的融资需要出发来制定法律,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浮动抵押这种担保方式在实践中通常适用于大型企业项目融资担保,因为大型项目融资所需的抵押财产价值较大,如只限于采用固定抵押方式对企业来说会因为可抵押财产价值不够而不能融到所需的足额资金,所以引入浮动抵押对大型项目融资是很有必要的。然而,中小企业或农业生产者所需的资金额通常不是很大,可以通过固定抵押贷款或其它的担保方式提供担保财产来解决担保问题,浮动抵押这种担保方式对中小企业来说未必是最适合、最可取的。所以,用浮动抵押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见得是最好的方法。然而,在扩大了主体后,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抵押人范围的扩大会大大增强债权人的受偿风险。浮动抵押本身浮动性的特点如果不能在适当主体上善意的来发挥其作用,那么对抵押权人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抵押制度设定的根本目标是为债权人提供担保,以保障债务人不能如期如约还款时,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仍能得以有效保护。如果将浮动抵押的主体扩大到个体工商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等一些非公司法人主体上,对抵押权人来说就需要面对不能对抵押人的经营状况及财产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在抵押人恶意处分财产等行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时候,会因不能及时发现而对债权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综合以上从融资需要及担保目的出发,笔者建议将浮动抵押的设押主体只限定为公司法人。公司受资本三原则的限制,财产相对稳定、财产关系及经营情况容易受到监督。因此当抵押人恶意处分财产或进行了其它在合同中约定的限制经营行为时,抵押权人能及时察觉并行使抵押权。

二、适当扩大设押财产范围

我国将浮动抵押的设押财产范围规定仅限于动产,且只有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及产品这四种动产可以设定浮动抵押,除此之外的其它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等均不得设定浮动抵押。与之相比,在一般固定抵押的规定中,设押财产则既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另外,在世界其它国家,对浮动抵押财产的范围没有特别限制,设定抵押的财产可以是企业的动产、不动产、无形资产及对外享有的债权。相比之下,我国物权法对设押财产范围的规定是极其狭窄的。

我国物权法中引入浮动抵押制度的本意是要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担保种类,但在立法上却对抵押物的范围作出如此狭窄的限制是否与此制度的立法本意有些相违背呢?“现代企业,是由各个动产、不动产、权利、法律关系、事实关系以及其他有形、无形的财产构成的,并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结成的有机组织体,它具有超过各个财产的个别价值的总和以上的整体价值。”在企业当中不动产的价值通常在企业财产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与企业的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可能构成企业的大部分财产,所以,将这些财产排除在浮动抵押的抵押财产之外,会使企业可抵押的财产价值大为减少,为企业融资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障碍。因此,对于什么样的财产可以设定浮动抵押,在法律当中不应有过多的限制。在我国应当将浮动抵押的设押财产范围作出扩大的规定。各国都对浮动抵押的标的没有任何限制,设押财产通常规定为企业的全部财产或部分财产。借鉴其它国家的立法经验,我国也应该对设押财产做出一个较为宽泛的总括性规定,公司可以其全部或部分财产设定浮动抵押。

三、严格界定“正常经营行为”

浮动抵押的特点之一在于给予了抵押人在正常经营中对设押财产的处分权。这一特点是债务人将财产设押后仍可利用财产进行经营的重要依据,也是浮动抵押制度在经济运转高速的今天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的原因之一。然而,我们不应忘记,抵押制度的最初目标应是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只有在充分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来探讨如何维护债务人的正常经营。我国物权法中对浮动抵押制度设定后,对抵押人利用抵押财产进行正常经营活动没有进行相应的法律界定,这是立法上的一个不完善之处。因此,应对抵押人的“正常经营”行为进行相应的法律界定,对抵押人进行的一些对抵押权人不利的行为在法律上予以限制,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不因抵押人恶意处分财产而受到侵害。在对“正常经营”行为的界定上,我们可以在借鉴英美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法律界定。正常经营行为是指公司为继续经营而进行的交易行为,如购买、出售、租赁、借贷抵押、偿还债务等相关行为。立法中采用一种概括加列举的方式对其进行界定,在个案中判断一项行为是否符合正常经营行为,将由法官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及交易习惯结合案情进行断定。

参考文献:

[1]袁钰菲,何庆梅.论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引入与完善.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关涛.浮动抵押刍议.法学论坛.2007(3).

上一篇:略论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下一篇: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