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这个世界看明白

时间:2022-07-13 06:19:12

要把这个世界看明白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4月13日发表了您关于奥运火炬传递的文章,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您能否介绍一下发表这篇文章的背景和考虑?

■奥运火炬伦敦传递结束后,有感于当时的情景,草拟了一篇小文章记述自己的感受。后来我看BBC转播奥运火炬在旧金山的传递,评论员尖酸刻薄的评论令我觉得他们实在太无可救药了,就放弃了发表这篇文章的想法。

几天后我与英国电讯媒体集团座谈时,直言不讳地谈了看法,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现在所谓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吹起来的。我也讲了的历史,他们太不了解情况了。我说,西方媒体对拉萨事件和火炬传递的歪曲报道已经引起海内外中国人的强烈反感,西方媒体报道别的国家更应该恪守职业道德,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参加座谈的有报社管理层的人,还有两位总编,他们总的态度还是好的,承认英国媒体人士普遍对中国缺乏了解,一些报道缺乏客观性。他们也表示英国公众对中国人民没有恶意,随着奥运临近,人们对中国的兴趣将不断增长,电讯集团愿加强与中方沟通与交流,为促进中英公众之间的健康辩论提供机会和平台。他们也希望中国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声音,我答应把自己那篇文章找出来,《星期日电讯报》就给全文刊登了。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最大意义在于,让英国普通公众听到了来自中国的声音。

这倒不是我们第一次与媒体打交道,最近集中一些,我3月28日接受过BBC早间新闻节目的采访,4月5日在《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谈到自己去的感受,的历史和现实。我们使馆的发言人也经常接受各种采访,回答问题。

火炬传递之后的这篇文章在英国刊登以后,在网上引发了比较激烈的辩论,两天跟帖600多条,许多人是署了实名的,内容还都很丰富,大部分人都不是随便写两句的,说明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用一个网民的话说,在伊拉克战争之后这样激烈的辩论还不多见。

我们看了看,持支持和反对立场的人旗鼓相当,各占40%,余下20%持中立观点。支持的有到过中国的,也有关心中国的,许多公众都赞成北京奥运会和火炬全球传递,对暴力冲抢火炬行为表示遗憾和道歉,相信并祝愿中国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一些网民批评部分西方媒体滥用权力,早已偏离了客观公正的标准,认为西方媒体没有认识到中国公众对举办奥运会的全力支持,配合“”分子抹黑中国,给喜欢西方文化的中国年轻人心里留下了创伤。有的网民指出,西方公众和媒体对的历史极度无知,很多示威者根本不能准确说出的位置。西方不应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民主模式强加给中国,更不能居高临下地看中国。使馆还收到许多来信和电子邮件表示赞赏和支持。反对的人对中国政治制度和政策提出批评,调子很老,反映了很深的意识形态偏见。也有不少网民提出了积极和建设性的建议,认为中国应该更加大胆、大声地介绍,采用外界容易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对外传播信息。

我注意到国内媒体也转载了这篇文章,评论也不少,既有积极的肯定,也有尖锐的意见。例如,有人针对西方长期不了解中国的问题,质问为什么使馆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我完全能够理解这种批评也愿意接受,我们所有驻外使馆都会继续努力宣传中国。但是,正如我们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并不主要是通过外国驻华使馆一样,在当今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信息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交流仅仅通过大使馆就远远不够了。

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还这么少、这么片面?

■了解还是有的,这些年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增加了不少,另外,我们的文化交流也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在逐步增加。但是相对而言,还是很不充分的,这次就暴露得比较突出。这恐怕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境外关于中国的信息确实有限。我到英国赴任之前,在国内书店买了十多本介绍英国的书来看,对英国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英国人喜欢看书,但是,在英国的书店里找找看,能够把今天的中国说清楚的书太少了,能找到的书有不少还是对中国带有情绪甚至仇恨的人写的。在英国媒体上,人物采访节目特别多,不过较少有中国人接受采访。

我自己经常阅读国内各类文章和材料的英译文,有时感觉有点涩,英国一些关心中国发展变化的人士也经常向我表示,中国有的信息让人比较难以理解。我看有文化差异的问题,也有语言的国际化问题,当然,也存在语境上的不同。

中国新闻出版业发展很快,每年出版图书约23万种,有2000多种报纸、9000多种杂志,各地都有各类电视台、广播电台,一些大的网站一天滚动信息上万。但其中能够译成英文的还是很少的。英文的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和《中国日报》都很不错,但也是主要面向国内公众的。如何更有效地向外部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值得认真思考。这个靠政府去做、靠行政解决恐怕困难,还是要走市场的道路。

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西方一些媒体、公众和政治人物意识形态的色彩很重,他们在政治上对华偏见很深。随着中国迅速发展壮大,这种偏见不仅没有淡化,反而因为中国的发展强大而更加复杂化,例如,在更深层次可能有担心、恐惧、嫉妒等各种情绪,因此,让他们来了解中国是更加困难的,并非我们说中国要和平发展,他们就会相信和接受。不过对这种现象我们也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判断:这是西方世界的主流吗?是西方公众的主流看法吗?能影响西方政府的政策方向吗?我看还不能这样看。

我们这一代人目睹了冷战时代的疯狂和盲目,我觉得,在西方存在冷战的残余心态,尤其因为苏联东欧的解体和剧变,西方一些媒体人有那种意识形态上的优越情绪,当然也有旧殖民心态作祟,那种西方至上的傲慢,在一定时机稍遇风浪就会沉渣泛起。但是,当我与许多人接触后,感觉到这不是西方世界的主导面,也代表不了西方整体。

我们要成为世界大国,就要把这个世界看明白,踏踏实实地做工作,坚持不懈地把中国积极、正面、真实的信息传播出去。

西方媒体总以近乎苛刻的眼光看待和报道中国,似乎总是更多关注中国存在的问题。您对此如何看待?

■我们需要不断主动提供中国的正面信息,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当然,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我在英国看报纸,每天都有许多关于这个国家的坏消息。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前进道路上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仍有许多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这方面,我们的政府和领导人从来都不回避,一直都是坦诚相见的。看看我们国家发展面临的挑战之多、任务之艰巨,这都是事实,我们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我觉得没有必要担心西方媒体报道中国存在的问题,西方公众也只有在了解中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后,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中国只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责任,为什么中国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我们必须对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及时揭露和批评,不能让这种东西长期误导公众,更不能让政治偏见干扰国家关系。4月19日在英中国留学生搞了一场很有声势的反对BBC歪曲报道的和平示威活动,我想这对BBC和其他媒体应该是很有震动的。

您如何看当前中国同西方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回顾“东学西渐”一千多年和“西学东渐”四百多年的历史,中西方相互宣传、介绍、沟通、融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进程,并且还将继续下去。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当前,我想更重要的是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特别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办好北京奥运会。我喜欢东北老乡的一句话,“听拉拉蛄叫还不种庄稼了?”在这个世界上,最终是要靠实实在在的发展来说话的。

上一篇:美国与世界:超越抑或回归纯真年代? 下一篇:香榭丽舍大街回荡激扬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