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的农村幼教师资培养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2-07-13 04:58:30

实践导向的农村幼教师资培养的路径探索

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农村幼儿园新教师后尴尬地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不会用或者用不上,从而产生了“学知识无用”之类的感慨。其实,不是知识无用,重点在于培养做事的能力。本文希望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探讨与辨析,来探索有益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的路径。

一、对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辨析

1.对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认识误区

(1)将实践性知识狭隘地等同于艺术技能

很多人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有误解,认为就是带着幼儿唱唱、跳跳、画画,所以只要会这些技能就能胜任教师工作了。基于这种观念,职前培养的重心就会放在训练幼师学生的艺术技能方面。然而,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是艺术专业,艺术技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技能固然重要,然而运用这些技能来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更加重要。

(2)将实践性知识的获取途径简单化或任务化

有些人虽然不会狭隘地将实践性知识与艺术技能直接划等号,却将实践性知识的获取途径加以简单化或任务化。他们期待新教师的专业发展,甚至心急地忽略了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内在知识积淀的区别,希望通过培训、观摩课等途径来使得新手教师直接获得专家型教师的能力。

2.对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适宜认识

(1)实践性知识的内涵

陈向明曾将教师的知识分成“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类,前者包括学科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类知识,后者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运用的知识,包括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解释和运用。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自己体验、感悟、将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幼儿园工作所需的知识是情境性的,而非僵化的背诵标准答案。

(2)获取实践性知识的途径在于反思性实践

把外在的、强制性的任务转化为教师内在的、主动的学习与反思,这就是获取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教育智慧与教学经验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生成的,而是需要经过探索与反思。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伴随着痛苦与愁闷,但是如果没有反思,所谓十年的教学经验很可能只是将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十年。

二、农村教育环境给幼儿园教师带来的现实困难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幼儿园的硬件相对较为薄弱

目前,我国大体上还是城乡二元化的社会,虽然国家在关注教育公平,政策也向农村地区倾斜,但是划拨给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经费总体而言仍然比城市幼儿园要少,硬件设施也比不上城市幼儿园。

由于教育经费有限,每一笔钱都需用到刀刃上。陶行知先生主张开办“适合国情、节省费用、裨益平民”的乡村幼稚园,怎样才能做到呢?需要农村幼儿园教师来动脑子了。

2.量体裁衣不容易:课程文本面向城市而非农村

通行的幼儿园课程文本主要基于城市而非农村。例如,许多幼儿园课程文本都会有“交通工具”的主题,对地铁、公交等城市常见的交通工具都会有所涉及,城市里的幼儿对此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生活经验,但农村幼儿就不一定了。

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农村与城市幼儿的生活经验迥然有异,脱离幼儿知识与经验储备的教育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故而农村幼儿园教师很多时候不能照搬通行的课程文本,而需要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目标,乃至适当地根据幼儿园所处的现实环境与幼儿的实际情况来转换课程文本。

3.秀才遇到兵:农村幼儿家长对幼教理念的理解时有偏颇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比自己过得好,农村家长更是如此,对孩子的期望也特别大。然而家长毕竟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很多家长不理解幼儿园的理念与做法,常常会抱怨“你们幼儿园就只知道让孩子玩,不给他们学本领,他们现在快乐了,将来怎么办?”不仅如此,望子成龙的心态还使得他们常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加以横向比较,稍有不如意就埋怨自己的孩子。

这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经常遇到的情况。面对这些对幼儿教育理解比较片面的家长时,受过专业教育的幼师生往往也会很困惑,自己的专业术语家长听起来似懂非懂,颇有一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

三、实践导向提升学生的反思性实践能力

1.提升学生挖掘与运用农村教育资源的能力

如前所述,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得盲目配置昂贵的教育设施是不合时宜的,而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运用得宜必然提升教育质量。自然资源方面,相对于城市幼儿园来说,农村的幼儿更贴近大自然,农村有着山林水流、泥土沙石、鸡鸭猫狗、鱼虾螃蟹等,都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例如,受过训练的幼师生可能做到: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时候,他们可以利用树干、竹子、树叶、石头等等来创设真实有趣的环境;教室区角布置的时候,他们会让幼儿捉一些小溪中的小鱼小虾螃蟹等放在区角中;他们可以在幼儿园开辟一块菜地,帮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这块菜地进行浇水、除草、施肥等;到了丰收的季节,他们也会鼓励幼儿去农田体验辛勤劳作的辛苦与丰收的快乐。从游戏、玩具来说,农村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跳皮筋、跳方格、掷石子儿、扔牛角帽儿、丢沙包等等,然而这些游戏与玩具很少被搬进幼儿园。故而,农村幼儿教师就特别需要具备挖掘与运用这些资源的能力。

2.提升学生转换课程文本的能力

将参考的课程文本转换为适合当地实际环境的课程方案的能力是重要的。比如“交通工具”主题,农村幼儿也许没坐过地铁,却见识过骑牛、骑自行车,见过从天空掠过的飞机,水乡儿童可能还见过划小船。那么,教师完全可以从幼儿的生活经验着手,不仅可以介绍身边常见的交通工具,还可以引导幼儿展开想象。例如“天气与季节”主题,农村虽然没有气象站,但在自然环境中对天气与季节变化的感知更加敏锐,直接邀请老爷爷来讲讲“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五九六九,隔河看柳”等民谚是什么意思,远比去气象站参观更加直观,更加便于幼儿接受。

3.提升学生指导家长的能力

与农村幼儿家长沟通,并引导他们正确地支持幼儿园教育的能力也是重要的。这不仅要求幼师生自己具有适宜的教育理念,还要求他们能够用自身的知识来影响家长。例如,当家长不理解游戏对幼儿的意义时,幼师给家长讲教育学大道理收效甚微,应具体地告诉家长游戏能发展幼儿的哪些能力,例如建构游戏能促进幼儿空间思维能力等。这种解释的语言虽然在学术上缺乏逻辑的严密性,但是对于说服家长却很有效,家长对此更加容易理解并且愿意接受。而且,幼儿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家长理解幼儿园在提供游戏材料、设置游戏场景时怎样注意材料的丰富性与层次性,鼓励家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

目前,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群众的重视,幼师这个专业也变得热门,困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学校的培养下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农村幼师面临的条件更加具有特殊性,培养方法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对应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知识论基础[J].教育学报,2009(4):52-54.

[2]梁淑美,司洪昌.对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评述与反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49-54.

[3]陈丹,蔡樟清.幼儿园教师情绪困境与求解[J].中国教育学刊,2013(7):78-80.

上一篇: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初探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