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制高职教育软件技术专业改革实践的思考

时间:2022-07-13 03:37:45

二年制高职教育软件技术专业改革实践的思考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高职教育由三年制改为二年制,突出面向岗位、面向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的大环境下,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本文认为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关键。但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条件的限制,作为二年制软件技术专业的具体教学实践人,本文对近两年的二年制教改实践进行了一些总结性的思考

关键词:二年制教改;软件技术专业;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6-0077-05

1二年制高职教育改革的背景

大学生“回炉”学习技术的事例,给我们启示:大学的学科型教育与社会就业的岗位要求之间存在严重脱节。高职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应向以就业为导向的优势学校倾斜。

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实行的是三年学制,由于在学习时间上与四年制本科教育的接近,使我国高职教育始终未能彻底摆脱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教材内容陈旧,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课程体系仍然是“基础课一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的“老三段”或变相的“老三段”。在教学计划中,除去入学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环节,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学时远远低于理论学时,重心错位,学生的技术技能训练十分薄弱。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下,学生用了很多时间去“打基础”,学习了很多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而实际工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使高职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就业需要,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因此,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二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提高毕业生就业技能、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强调毕业生“零距离”上岗,是这次改革的首要目标。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课程必然更加鲜明地强调实用性与针对性,强调课程目标与某一具体岗位知识、技能等要求的匹配性,强调课程内容对学生就业的实用性。在这一思路下,课程内容必然被精简,原有课程的学科结构被彻底改变。以就业为导向,必然要求课程随时反映工作实践的要求,按照学生的就业取向进行课程设置。

本科教育的扩招引起高职类生源的素质的整体下降,整齐划一的课程设置已无法适应实际需求,应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的课程类型,必须加强课程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实施实践教学。

2高职教育软件技术专业特点

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呈“橄榄型”,即软件高端人才,包括系统分析师、项目技术主管等,以及低端人才,如软件编码程序员等都严重短缺。通俗说,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让大家成为“软件蓝领”、“软件灰领”、“软件白领”。高职教育的软件技术专业,目标应该定位在“软件蓝领”和部分的“软件灰领”。所谓“软件蓝领”一词实际上是从印度传来,指那些至少掌握一门开发语言或开发工具,所从事任务与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系统分析、概要设计无关的程序员。

目前中国软件企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软件蓝领”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虽然,大部分院校都设有计算机专业,每年的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也相当可观,但“软件蓝领”的需求仍然存在很多的缺口。其中原因不是毕业生源不足,而是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与企业的要求脱节,毕业生没能“零距离”上岗,导致企业招不到合适、能用的人员,软件专业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而流向其它行业的现象。据统计,高职类的软件专业的毕业生,只有不足一半的毕业生从事软件或软件相关的工作。

目前,在软件的实现技术层面上,软件开发存在两大流行体系,以SUN公司技术为基础的JAVA技术体系及以微软技术为基础的.NET技术体系。两大系列并行发展,技术上相互吸收,同时也各有优势。本文作者所在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年制软件技术专业,为了使学生具有更宽的就业面,采取JAVA、.NET技术两条线路并重的双轨策略。在教学总结中,我们发现,在软件编程能力方面能够兼顾两种技术、两条线的实践能力都较强的学生是少数,大部分同学都选择在JAVA或.NET某一方面上进行应用能力重点突破,而且,也是在某一技术线上有特长的同学容易受企业的青睐,更容易找到较理想的工作。

从事软件开发,相应的技术更新很快,尤其是软件开发的工具与环境,版本不断地更新换代,采用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开发的模式与方法也在不断变化,程序员需要不断地学习。高职教育的软件技术专业应该紧扣技术的发展,不局限于滞后的教材、陈旧的技术,应采用与企业人才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二年制的教改,更应明确定位,选择某一条明确的技术路线,突出学生所撑屋技术的及时性及特长性,做到学有所用,够用为度。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一届二年制软件技术专业选择.NET技术的应用线路,采用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采用“基于榜样的案例学习”的教学方法。本人是从企业开发一线走进高校的系统分析师,承担二年制软件技术专业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深有感触。

3二制制软件技术专业的教改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

下面结合我的具体教学过程,谈谈在二年制软件技术专业的教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一些措施。

3.1高职类学生学习惯性与二年制改革

三年制高职类的课程安排大体上是:第一年是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第二年是主要的专业课,第三年是实践应用及选修课。

公共课程的学习是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弱项,专业基础课也难以给学生强烈的成就感,考入大学的第一年,学生对所选的专业常怀着美好的憧景,有较强的专业好奇性和求知欲。但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未能迅速地走上专业学习轨道,加上学生还没有掌握专业学习的规律性,部分学生没有适应大学的教育,形成与之相应的学习方法,学生容易感觉受挫。入学时,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教师上课难度较大,如果对学生引导不好、教学措施不当,好的学生可能会自满,差的学生感觉摸不着方向,学习上很容易松懈,部分学生的很容易成了电子游戏的俘虏。调查表明,常常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玩游戏的学生人数最多,甚至有些学生表明,一年级是玩过来的。

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学习逐渐上轨,对主要的专业课的学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及学习紧迫感,是学生专业学习进步最大的一年,学生的专业学习自觉性最好,受干扰最小,教师上课的专业发挥空间最大,最容易把教师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学生。

受就业的大环境影响,三年级学生的心理最为复杂,受到的干扰最大,正常的教学与学习秩序也受到一定影响。一场场招骋的洗礼,好的学生在专业上更上一层楼,脱颖而出,基础差的学生由于受挫而茫然。参与实际项目的实习,可以减少这种干扰,同时又获得全面的煅炼与应用能力的提升。

相对于三年制,二年制的改革在时间上就是减少了中间的重要一年,这就是说,实际上的专业学习时间至少减少了一半。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尽早地专业上轨,成为了二年制教改的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首先,在课程安排计划上要专业课前移,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特色,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其次,采用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是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生成就感和专业兴趣的有效方法。第三,要让学生感受到二年制的专业紧迫感,防止二年制的一年级向三年制的一年级看齐,学习心理上必须“早熟”。

3.2公共课与专业课的问题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实用、够用原则。二年制高职学生主要的出路是就业,在有限时间内要得到最佳效果,必须坚持此原则。生源素质差,学制短,如果仍然按照三年制学科体系要求,开设公共文化课程,不仅会使学生再次遭遇学习挫折,而且会造成与所学专业脱节,与就业导向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要体现高职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所有课程的实施围绕专业开展,做到因材施教。许多学生虽然公共文化课比较差,但对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欲望强烈。由于学制时间的缩短,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课程设置及安排的冲突问题十分尖锐。必须改革目前的公共文化课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机制,不能挤占专业课,尤其是一年级的课程,专业课要前移,公共课与专业课在整个学制内交错。

3.3生源素质下降,使教育教学面临极大挑战

高职教育生源素质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很多院校的二年制软件技术专业的生源是三校生,生源复杂。在现行的职高、中专的教育制度下,三校生的整体素质比普通高考生差,专业基础相差很大。由于学制缩短,教学时数大大减少,按照设置的课程体系,整齐划一的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针对好、中、差的学生采用面面照顾到的教学方法。要完成预定的培养目标,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具体做法是,惯彻合作精神,强调交流的重要性,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抓好的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及时地帮助他们树立“专业权威性”,在学生中制造一个个专业小核心,以学生带学生,形成专业学习的圈圈。

3.4尽快适应大学教育,提高学习能力

“讲课内容能否慢些?再讲细点”,“复习一下吧”“这个问题我没学过,就要我们做作业?”,这些是上一年级专业课时,常碰到的学生提问。经常并不是教师讲课的问题,而是部分学生没有适应大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大学的教育方法,不同于中学阶段的那种内容较单一、举一反三式的教学模式。大学教学知识面广泛,应用场景多变,知识交错关联,内容广深,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面传授,教学重在引导,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拓展能力。这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常常就是一个学期才能适应下来。

二年制的学生没有这样的缓冲时间,必须尽快适应,并在心理上稳定下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不能一味迁就学生,“替学生学习”,给予过于详细的帮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学生必要帮助的同时,要给他任务,给他一定学习压力。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序渐进地布置新知识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在“案例式”教学中,通过案例引伸出新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查资料、文档、书籍,并整理、讨论解决。对学生的考评,应该有意识地导向学习能力的考核。

3.5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以实践架构理论

二年制高职课程变革必须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用实践架构理论,以实践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其一,由于学制缩短,教学时数大大减少,按照学科逻辑设置课程体系,很难满足就业岗位需求,也难以完成预定培养目标。 其二,高职学生的素质相对较差,从实践人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其三,职业技能的获得,虽然能够通过理论学习了解应该怎么做和如何做得更好,但要真正形成技能,必须经过反复的实际训练,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因此,我们提倡“用手去思考”。

实践教学必须有相应的培养计划、目标,分阶段、科学合理地开展,要有真实或模拟的项目背景,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实践课程架构理论课程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按照就业岗位的实践要求,把学生的专业学习划分成相应的实践学习阶段,确立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其次,根据上述分析,按照实践环节确立理论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学生实践到哪个阶段,就学习相应的理论。第三,教学方式可以是先实践后理论或实践与理论并进。第四,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能结合实践生产过程中的真实状况讲解理论

在教改实践中,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个个教学案例、再现项目,以案例驱动的模式实施教学,以较为完整的实训项目,尤其是综合实训项目,来提高和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邀请企业一线工程师对学生进行项目培训,教师直接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商业项目的开发。实践证明,参与项目的学生,应用能力及专业自信有质的飞跃,有达到“零距离”上岗要求的能力。

计算机系应大力开展与企业的横向合作,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承接商业开发项目,带领学生参与项目的开发,不但有效地煅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的项目经验与教学的结合,正是实践教学所要求。

3.6在强调就业功能的同时,引导升学、全面发展的功能

二年制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其就业功能是主要的、显性的,采用的教学过程及内容,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但升学功能、全面发展的功能不容回避,不应该把二年制高职再办成终结教育,必须给毕业生一个向上发展的机会与通道,其升学功能不该淹没在就业导向之中。

虽然从办学目标上看,这两者应兼顾,但具体落实到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选择上,却是个两难选择。要发挥就业功能,势必强调知识的够用、实用,强调技能训练,实践性教学要占相当比例,而要发挥升学功能,则必须考虑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专业理论基础,若处理不当,则会办成新的应试教育,影响就业功能的正常发挥。

对二年制软件技术专业的38位学生进行调查,有6位学生参与国家的程序员、高级程序水平考试,有4位同学准备升本考试,有多们同学在学习.NET技术的同时,学习JAVA系列及其它软件技术。对于这些同学必须加以引导与鼓励,给予必要的帮助,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在教学上采用灵活的考试评价手段和学分制,扩大学生的学习选择权。

3.7规划教材内容滞后与新技术问题

规划教材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很难有反映新的软件应用技术、工具等内容,尤其是案例教学,应该是内容鲜活、技术主流、工具先进,与企业的要求相适应。

解决这此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因素,教师首先要能判断和掌握新技术,有能力根据学生与专业状况,不局限于教材,及时更新与修正课程内容、选择案例。其次,要给教师充分的教学主动权,扩大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权与使用权。

例如:在二年制的软件技术专业第三学期可开设一门“.NET平台技术”,目的是向学生传授.NET最新的主流技术,教学的内容与教材经任课教师“准实时”调研、计划,教研室讨论确定。课程可以“企业级COM+服务”新技术、最近提倡的“设计模式”、微软最新的“企业级应用案例”为教学内容,选用RICA的《COM+服务》、《C#设计模式》、微软的MSDN中案例文档作为教材。

新技术常涉及较广的知识面,新技术的教材、文档没有规划教材通俗易懂、规范标准、适合学生阅读, 教师必须有处理教材的能力,如何将复杂知识、理论基础精简化、通俗化、可操作化是关键。我们知道,新技术的出现和采用应该是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而不是复杂化。尊循这规律,抓住简单化的本质,把注意力放在实践上,避免纠C于难于理解的概念、术语,可以使用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做到事半功倍。例如:《COM+服务》涉及的概含很多,描述也很复杂,但实现非常简洁。COM+服务是使用开发简单、快速、高效的技术,绝不是增加开发负担。抓住它简单化的本质:了解服务用途à设置或编程实现à理解技术概念,就可以使用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大大降低。新技术常常是概念复杂,实现简单,先实现后理解、由程序反推概念是一种好办法。

3.8技能针对性、岗位适应性、职业理想、职业道德

提高毕业生就业技能、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强调毕业生“零距离”上岗,是这次改革的首要目标。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课程必然更加鲜明地强调实用性与针对性,强调课程目标与某一具体岗位知识、技能等要求的匹配性,强调课程内容对学生就业的实用性,从而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技术的进步逼迫人们不断地创新与学习,以适应可能面临的岗位变迁。因此,不能因为强调就业技能而忽视宽厚的知识基础,不能因为强调零距离上岗而忽视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不能为片面强调就业导向而忽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

4二年制软件技术专业的教改方向

4.1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改革要具有岗位针对性,要能紧跟岗位技术的发展,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软件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构成这些能力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要素的详细分析,确定各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制定教学计划。

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状况,偏重于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学生就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做到有的放矢。加强实践课程比重, 提倡“基于案例设计式”的教学实施模式,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4.2二年制软件专业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为适应二年制高职实践教学的需要,要组织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环节,编写一批具有岗位针对性的实践教材,做到每个实践环节有实践教材,并且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设备、工具环境的更新而不断修订。

4.3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师队伍,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对课程与学生的适应性、未来工作岗位的技术方向性,能很好地把握。教师应该成为岗位技术的研究专家,在这基础上,扩大教师的教学自,扩大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权与使用权。

4.4处理好共公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养培养的问题

由于二年制的时间限制,共公基础课教育、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养培养,不能忽视,但必须采用灵活有效的机制。

4.5掌握各岗位的人材需求动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二年制的时间周期短,这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所在,课程针对性强是它的优势,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窄是它的劣势。培养的学生必须有高就业率,才能算是成功的,因此,要求专业定位更准确,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专业方向调整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洛等. 以就业为导向确定高职高专培养模式[J]. 辽宁教育研究,2006,(1).

[2] 杨旭丽. 谈高职院校的发展取向[J]. 教育与职业,2005,(1).

[3] 匡瑛.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博士论文)[D]. 华东师范大学,2005.

[4] 李晓明. 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 计算机教育,2004,(8).

[5] 谈松华.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1).

作者简介:廖永红,广东轻院软件学院双师型教师,系统分析师(高工)。李洛,广东轻院软件学院教授。古凌岚,广东轻院软件学院副教授。

联系方式:广州市海珠区逸景路逸景东五径六号1007邮编:510300

电话:13316010782

E-mail:

[基金项目] 二年制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广东省第三批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粤教高[2005]167号

上一篇: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结构的教学改革... 下一篇:“数据结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算法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