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整合多学科知识

时间:2022-07-13 01:07:56

在语文课堂中整合多学科知识

【关键词】语文课堂 学科 整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73-01

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又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学科的知识点,能让语文教学更有效、更精彩。

一、巧借历史故事

小学生对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故事以生动、有趣、神秘的特点吸引着孩子,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入故事,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深刻地体会文章人物的内心情感。

例如,《伯牙绝弦》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刻的交友哲理。文章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对于文言大意,学生是很容易读懂的,但是要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伯牙与子期深厚的情谊,绝不是对照注释讲文意就可以了。所以,在课堂山我们就需要引入伯牙与子期的背景故事,让学生充分理解伯牙绝弦的悲痛,才能感受他俩深厚的知音情谊。上课后,笔者便以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吸引学生:

相传,伯牙与子期的相遇缘于一段偶然,有一年中秋伯牙出使楚国,行船至汉江口,遭遇暴风雨的袭击,不得不停船上山躲雨,正好与前来避雨的樵夫钟子期相遇。俩人交谈甚欢,于是伯牙操起瑶琴,子期能根据琴声准确说出寓意,俩人配合得相当默契,并约定来年此时此地再相聚。

这样学生就更能理解文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理解什么才叫做“知音”。

在理解“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一句时,再次引入历史传说: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汉江边。可是迎接他的只有一座冷冰冰的墓碑。一个老农告诉他,子期临终前嘱咐。一定要把他葬在汉江边,好让他来年能听到伯牙兄的琴声。伯牙听后,悲痛欲绝,他仰天哭诉:“天不该亡我知音,地不该灭我知音,天下可以无伯牙,不可无子期呀!”因为当他再次弹琴,心里想着高山时,没人能像子期一样为他赞叹。弹琴对于他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学生不仅能理解伯牙绝弦的真正原因,更能深深地体会出他俩深厚的友情。另外在教学中如涉及到的话题,我们可以引入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来吸引学生;学习《詹天佑》一课,引入《马关条约》签订的背景和内容,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入细致地理解文章。

二、善用绘画板书

绘画也是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一种表达形式,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善用绘画板书,能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抽象的文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写搭石在家乡人的生活中的作用,赞扬了搭石朴素、平凡的美,让读者感受到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善良品德,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们就可以用绘画的形式再现这道美丽的风景。

师: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它美在哪?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想象书中描绘的画面,好好体会搭石的美。

生1:踩上搭石,泛起一圈圈的波纹,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2:两人相对而行时,总会有人止步示意对方先走,谁有急事谁先走,善良的乡亲们懂得互相谦让,这也是一种美。

生3:年轻人帮助老人,等他老了,也会有更年轻的人来帮助他,这样的美德会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这是一种尊老的美。

生4:所以,在搭石上,我们可以看到、感受到家乡人的善良、和睦、谦让、尊老的美德,这是一种可贵的人性美。

绘画板书特别适用于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如课文《一株紫丁香》《坐井观天》《风娃娃》等,都可用绘画方式板书。

三、妙用英语

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才能为他们进入高年级的写作乃至今后的创作打下基础。妙用英语,将英语生动、自然地融入写作课堂是―个很好的教学办法。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通常我们介绍―个人会按这样的顺序进行:

1.姓名、外貌、衣着等(给人的总体印象)。

2.鲜明的性格特征,如勇敢或胆小,活泼或文静,爱好、特长等(举例说明)。

对于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构思框架作为参考,同时加入英语的元素。如:

1)Hello,my namo is***.I am eightyears old.I and a tall boy.

2)I can play basketball.

3)Could I make a friend with you?

这些简单的句子已经显示了文章的写作框架,学生可以在轻松的英语游戏中掌握“介绍自己”的基本方法,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产生写作的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多形式地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辅助教学,如音乐、实验等形式,从不同角度再现语文知识点,让学生多途径获得语文知识。

(责编 黄鸿业)

上一篇:计算机基础教学“以考促改”实践研究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