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为学 促进学生发展

时间:2022-07-13 12:38:10

变教为学 促进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039-02

前段时间听县教研活动的《平行与垂直》两节同课异构课以及前后测分析,深有感触。两位教学水平相当的教师,同一教师带的两个班级,孩子平时的水平差不多,针对这一内容的前测也差不多。A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一步的引领孩子们学习。B教师则放手让孩子们自学,再组织交流解决自学中的问题。听完课后,老师们的感觉是A教师的课更精致到位。可是后测的数据结果却表明B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好。究其原因A教师教的太多,孩子学的时间和空间就少了,只有还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变教为学”,教在关键处,孩子才会学好、学得快。我们常常上完一节课后觉得很累,感觉效率低。恨铁不成钢,巴不得把自己的那点墨水都倒出来,滔滔不绝地讲,“不讲不放心”“讲了还不会,就反复讲”,可是孩子却不领情。教师意识到学生“学”的重要,可为什么很多老师还是“教”的乐此不疲呢?

一、原因分析

(一)不够信任

很多时候我们担心孩子“做不出,做不对,做不来。”所以替孩子去说,去做。殊不知“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辨别困难找方法”的智慧,“克服困难获成功”的体验不正是我们要培养的吗?所以让孩子们去承受,去反思吧。

(二)自身的定位

“引导学生的学习,诊断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的学习”。教师只起穿针引线、收集材料、点拨、激励评价的作用。很多教师不是不愿意这样做,只是这样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备课,要处理好随机的各种问题,需要教学机智,需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要不然还是收不到满意效果。

二、对策探寻

(一)以“学习单”促“先行学习”

利用学习单进行收集学生学习的数据资料,然后跟进教学。学习单可分为课前测、课中测、课后测的学习单。

例: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可以出这样的前测题来了解学生的起点,展开教学。

1.生活中你见过百分数吗?写出你见过的一个百分数,____写作____读作____。

2.我县有25%的小学生近视了,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个百分数的意思。

3.你有什么问题?

让孩子先预习并完成学习单。其中问题2孩子会有这几种思维层次:①100个小学生中有25个近视了;②用百格图表示;③近视学生占100份中的25份;④近视学生占全县小学生的百分之二十五。这是一个能提供教师发现孩子思维水平的问题。教学研究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学什么”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预习单我们发现和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和难点,并决定下一步的“怎样学”。为教师如何进行下一步导学和助学提供材料和支点。

(二)以“问题”促“学习前置”

例如:教学《平行与垂直》时,可以先自学课本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平行?什么是垂直?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组平行线和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

3.我的疑问?

教师通过整理自习单,展示学生作品,发现学生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调整跟进策略,进行“课中备课”。这是高段学生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较大小,眼睛很难算出,生:“算面积。”“要算面积需要给出哪些数据,怎样算呢?”“长方形需要知道长乘宽,平行四边形需要知道哪些数据,怎样算呢?”大部分学生认为是要给出邻边乘底,小部分学生认为高乘底。师:“数学是讲道理,请你们摆事实讲道理向对方说明自己才是对的。”(教师提供有方格图,平行四边形纸片,以及一个活动的长方形框架等材料)。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或巡视或作为成员参与组里讨论,最后双方辩论。

教师通过问题情境,让孩子自己先自主探究,教师只是作为主持身份出现,偶尔点拨,这是“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要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指向结论的问题。思维含量高,空间容量大,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的问题才我们的首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探索者,他们有自己的数学思考与实践反思。

(三)变“讲授”为“学习活动”

例:教学《9加几》时,学生在“一共几瓶牛奶”的情境中,得到9+5=14。接着教师提出学习要求:14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请小朋友们先自己静静地思考,可以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用点子图圈一圈,用计数器拨一拨,也可以用符号画一画、写一写。教师巡视并收集不同算法,展示、交流、梳理方法。通过眼、手、脑协调作用,多向求联,建立“凑十法”模型。低段学生特别适合这一方法。

上一篇:借电子白板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下一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