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偶像剧发展史(2000—2010)

时间:2022-07-13 12:23:04

台湾偶像剧发展史(2000—2010)

[摘 要] 台湾偶像剧诞生于2001年;2002年起,每年约有20部剧作登陆荧屏;至2010年,各类偶像剧已超200部。台湾偶像剧情节幼稚却模式成熟的制作,已在亚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台湾对抗外来剧的重要文化产品之一。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台湾偶像剧的发展分为童话言情风潮(2001—2004)、校园玄幻风潮(2005—2007)、现实风潮(2008—2010)三个阶段。

[关键词] 偶像剧;发展史;新十年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的资助项目结题论文(项目批准号:2012BS30)。

台湾偶像剧在21世纪最初十年里,经历了起步迟、发展快的历程。台湾偶像剧的发展分为童话言情风潮(2001—2004)、校园玄幻风潮(2005—2007)、现实风潮(2008—2010)三个阶段。

诞生与发展

“亚洲偶像剧最早出现在日本,被称为爱情时髦剧或趋势剧。20世纪90年代初,以《东京爱情故事》为首、日本偶像剧称王。几年之后,韩国偶像剧取而代之并称霸亚洲。”①21世纪诞生的台湾偶像剧是后起之秀。目前,亚洲最受欢迎的偶像剧是韩国和台湾偶像剧。台湾偶像剧情节幼稚却模式成熟的制作,已在亚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台湾对抗外来剧的重要文化产品之一。由90年代初香港卫视中文台的“偶像剧场”引入的电视剧,最早用来统称电视台引进的、按性质被归类播出的部分日、韩电视剧。“偶像剧场”节目持续多年,“偶像剧”的概念逐渐形成,在理论界被赋予固定的叙事模式,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特定的规范。偶像剧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流星花园》推出之前,台湾电视戏剧已逐渐式微……路也越走越窄,渐渐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终被制作精致、节奏明快的日剧所击败。”②台湾电视台必须要寻求改变才会有发展的可能。2001年《流星花园》(台湾版)播出,标志偶像剧在台湾成为正式剧种。《流星花园》制作人柴智屏因此被称作台湾偶像剧之母。《流星花园》开创台湾偶像剧先河并打破日剧、韩剧垄断神话,海外版权销售二十余国。从此,台湾偶像剧如雨后春笋般争相破土,2002年起,每年约有20部偶像剧登陆荧幕。至2010年,偶像剧已超200部。《流星花园》主演团体F靡全亚洲,成为全民皆知的偶像标签。至此,与台湾乡土剧、八点档③、花系列④剧集分庭抗礼的剧种已然成型。台湾偶像剧的强项是对流行性与青少年视角的把握和对偶像剧外在包装的打造。在台湾收看偶像剧已成一种特殊的次文化:网页、报刊皆设有专门讨论偶像剧的专栏;偶像剧的附属产品常是畅销品。

多数偶像剧集中在周五到周日播出,播出时间主要在晚上9点或10点;时间长度多是90分钟左右,扣掉广告,实际长度约65~70分。金钟奖在台湾传播媒体界是一年一度的盛事,创始于1965年。现已成为台湾地区广播电视界的最高荣誉。2001年导演蔡岳勋凭借《流星花园》获第36届金钟奖最佳导演奖,是偶像剧首次获奖。2005年蔡岳勋《战神》获第40届金钟奖年度最受欢迎戏剧节目奖,偶像剧被正名。2009年蔡岳勋《痞子英雄》横扫第44届金钟奖,偶像剧终于受肯定。林依晨凭借《恶作剧2吻》获第43届(2008年)台湾电视金钟奖视后头衔,赵又廷凭借《痞子英雄》获第44届(2009年)台湾电视金钟奖视帝头衔,两人成为偶像剧史上首位视后、视帝。杨丞琳凭借《海派甜心》获得第45届(2010年)台湾电视金钟奖影后头衔。可见,偶像剧近年逐步取得了保守的学院派的认可。偶像剧男演员常常是美男子。这显现了台湾偶像剧重视男演员身材容貌的倾向。台湾偶像团体有参演偶像剧的惯例,如始祖F4。再如以明道为首的183club。这个团体由5个平均身高183cm的帅哥组成的,故称183club。以吴尊为首的4人组合“飞轮海”主演过深受“90后”热捧的“终极”系列偶像剧和《公主小妹》。“棒棒糖”男孩6人组合和“黑涩会”女孩8人组合,成员年龄较小,均为1990年前后出生,深受中小学生喜欢,其主演的黑糖系列偶像剧较火爆。“90后”组合的成员,身材容貌参差不齐,虽然个性鲜明,但总体形貌不比“80后”的偶像演员,也显现了偶像剧模式发展新动向。后现代已经进入一个“平凡个体”的时代——任何人都可以,而且必须采取个人行动以生产和展示他自己的存在。这些时代背景也显现在偶像剧的叙事设置中。

制作台湾偶像剧的影视公司或电视台主要有:三立、、可米、巨人、三匠、映画。播放台湾偶像剧的地区和国家的主要有:中国内地的星空卫视、华娱卫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香港的无线剧集台、有线电视、J2、翡翠台,日本的BS日本、京都放送、名古屋电视台、DATV,新加坡的新传媒电视U频道、星和都会台,马来西亚的Astro双星、八度空间,美国的KSCI。

台湾偶像剧与日本偶像剧最大的不同在于,日本的偶像剧都是名副其实的偶像出演,而台湾则是通过偶像剧不断捧红新人。⑤

瓶颈与突破

(一)台湾偶像剧的起步期与童话言情风潮(2001—2004)

自从《流星花园》大红大紫之后,偶像剧便取代了台湾花系列的家庭剧,为观众提供了有别于乡土剧、古装剧的另外一种选择。在起步期的偶像剧作品中,爱情是一个核心,其他的要素都可以淡化,无论战争、政治、历史等,都是爱情的陪衬。台湾境内目前共约142个电视频道。台湾的社会风气习惯一窝蜂跟进,什么事物流行,就有无数模仿者,追随者。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偶像剧一部接着一部开拍,《薰衣草》《贫穷贵公子》《爱情白皮书》……大都改编自日本人气漫画作品。起步期偶像剧走的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爱路线,从《流星花园》到《吐司男之吻》《蔷薇之恋》,清一色的白马王子爱上灰姑娘、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神话。起步期的偶像剧,生存问题、职场压力统统不用考虑,最能触动少女对于浪漫的想象。

(二)台湾偶像剧的瓶颈期与校园玄幻风潮(2005—2007)

由于粗制滥造和跟风者众多,偶像剧一度陷入低谷。从2001年开始,不到五年的时间,偶像剧便进入低潮。剧组一窝蜂地跟拍,让质量良莠不齐的作品同时瓜分基本收视市场,观众的选择变多了,品牌忠诚度当然也因此降低。台湾偶像剧故事范围狭窄、制作品质粗糙的缺点严重影响了市场前景。《蓝星》成为首部未经播完即因收视率过低而下档的偶像剧。

感受到偶像剧发展进入瓶颈期,不少导演和制作方大胆进行了新的尝试。“三立”从2003年开始成立“创作中心”,坚持原创精神,培养编剧团队。2009年开创岛内第一个内容产制的创意研发中心。原创剧集仍逃不开漫画般的传统套路,剧情充满梦幻,公主与王子的故事,虽然雷同,却依然能吸引观众,也显出台湾偶像剧明显的风格。随着《王子变青蛙》的热播,以三立为首的电视台开始了偶像剧本土化的探索之路。这阶段的剧集开始脱离漫画原创剧本,情节更浪漫更离奇,人物脸谱化。偶像剧的本土化探索,稳住了原有收视群体,尚未扩大新的收视群体。

2005年“”的终极系列⑥横空出世。剧中充满友情、道义与恶搞的故事,将偶像剧与玄幻结合,改变了台湾偶像剧的套路,打破了以往偶像剧的常规梦幻爱情模式,也为偶像剧的发展指出了新的道路。玄幻偶像剧取用西方的魔法、中国的武术和谋略、日式的人物造型,再加上科幻、神话或历史典故,构建出神奇的世界,天马行空的故事。漫画真人秀的方式让年龄较小的观众感觉分外亲切。2007年,黑糖三部曲⑦诞生,由“棒棒糖”和“黑涩会”组合的年轻演员担纲主演,剧情风格更显低幼化。至此,偶像剧的收视群体扩大化,收视群体年龄向下减小至小学阶段。拓宽偶像剧的题材和扩大收视群,显示出台湾电视人为突破偶像剧的发展瓶颈所做的努力。

(三)台湾偶像剧的扩展期与现实风潮(2008—2010)

2008年以前,台湾偶像剧大部分改编于日本漫画,脱离现实。2008年以来出现了几部别样的偶像剧,或紧贴社会现实,或创出一番新模式。前者如《败犬女王》,讲述剩女的姐弟恋,关注年轻人话题。后者如《痞子英雄》,遵循希区柯克理论,学习美剧的故事设置。《痞子英雄》以警察、案件为素材,开创了台湾偶像剧的一个新局面,被视为台湾偶像剧的转型之作。2008年之后,最火的几部偶像剧《败犬女王》《命中注定我爱你》《下一站幸福》和《痞子英雄》均以其写实风格博得观众青睐,也成为台湾偶像剧变革的标志性作品。无论是“便利贴女孩”还是“败犬女王”,都有着鲜明的社会和时代特色,已不再是老套的校园王子灰姑娘,配角人物的设置也不再是一味地拷贝日本漫画,有些独特的台湾乡土特色,开始贴合社会热点,呈现出多元特色。偶像剧2008年以来的趋势是贴合社会焦点,扩大收视群。鉴于收视群体的年龄正在往两极扩张,扩展25岁以上的收视群体和拓展海峡两岸合拍剧应该成为2010年之后新风向。

总之,台湾偶像剧经历了一个从零起步到飞速发展的过程,经历了一个题材从简单到丰富、风格从单一到多样、制作从粗糙到精致的发展过程。偶像剧在题材选择范围上从少女漫画改编向多种内容全面进发,在剧作风格上从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在具体制作上从快速、粗糙发展到快速、精制且有意识的注意质量。台湾偶像剧的丰富性与类型之多变,也造就台湾偶像剧持久的竞争力。

注释:

① 田园、付清泉:《2009海峡两岸暑期偶像剧比较研究》,载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第3期,第51页。

② 《可米“胖哥”的偶像剧王国》,载于台湾《剧作家杂志》,2006年第7期。

③ 台湾本土剧,人物说闵南话,多在8点播出,收视群体年龄较大,以家庭妇女为主。

④ “花系列”,以家庭伦理爱情为主轴,渐倾向辛辣、变态的重口味情节。

⑤ 台湾《大成影剧报》,2002年11月12日第3版。

⑥ 终极系列偶像剧:2005年《终极一班》,2007年《终极一家》,2009年《终极三国》。

⑦ 黑糖三部曲偶像剧:2007年《黑糖玛奇朵》《黑糖来了》,2008年《黑糖群侠传》。

[作者简介] 田园(1978— ),女,四川自贡人,博士,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艺、文化与传媒。

上一篇:人类逻辑漏洞的洞察者卡尔·波普尔 下一篇:惊险片的衰落与类型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