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时间:2022-07-12 10:39:05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

以资源和区位条件为基础,依托交通干线、中心城市和口岸,建设产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呼包鄂地区突出区域新经济增长带的建设,依托交通干线、黄河沿岸和资源聚集地,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承载产业集聚和项目汇聚的优势,重点发展沿黄河产业带、沿交通干线产业带和阴山北麓产业带。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互动、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形成无障碍合作经济圈。

东部地区重点建设“两区一带”。赤峰――通辽――锡林浩特经济区。以赤峰市三区(红山、松山和元宝山)、锡林浩特市、科尔沁区和霍林郭勒市为中心,依托集通、京通、通霍、锡桑铁路及国道主干线,立足能源、矿产和农牧业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构筑霍(林河)白(音华)胜(利)能源重化工业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地和商贸物流基地。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加强与京津冀、沈阳经济区的经济联系。满洲里-海拉尔-乌兰浩特经济区以满洲里、海拉尔和乌兰浩特为中心,发挥滨洲、白阿、平齐铁路的纽带作用,辐射呼伦贝尔大部和兴安盟东部。以主要交通干线为纽带,加强与哈大齐经济区的经济合作。沿边经济带依托满洲里、二连等口岸,以口岸相邻地区为重点,以互市贸易区和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等为载体,开展大范围、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高资源落地加工水平。

二、加快中心城市发展

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扩大辐射带动能力。一是明确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发展重点。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通辽、海拉尔等中心城市进一步增强聚集力和吸引力。呼和浩特建设成为以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的现代化首府城市。包头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强市。赤峰建设成为人居环境较好、吸引辐射力较强的百万人口城市。二是完善城市支撑体系。重点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城市交通网络和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城镇。三是破除城乡壁垒,建立人口向中心城市有序集聚的机制。改革“二元”结构下的城乡户籍制度,促使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实现优化配置。

三、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六大产业,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的差异,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构筑大型产业基地。

“呼包鄂”围绕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工业园区,积极发展煤电产业,为呼包鄂能源重化工业基地建设奠定基础。积极发展以钢铁、铝、铜为主的金属冶炼加工业,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盐碱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以运输机械、工程机械、机电装备等为重点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以稀土、制药、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乳产业、羊绒产业为重点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同时,发挥“呼包鄂”都市圈人口和产业聚集优势,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金融、信息服务旅游会展等为重点的服务业。

东部地区依托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等独具特色资源,突出发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培育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立足于霍林河、白音华、胜利等大型煤炭基地,积极发展煤电一体的能源工业,建设东北地区重要新型能源基地,为呼伦贝尔和霍(林河)白(音华)胜(利)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创造条件;依托煤炭资源、玉米资源,积极发展化学工业,构筑东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和生物化工基地;依托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资源,壮大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打造东北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依托于动植物资源和蒙药聚集优势,进一步改造提升医药产业,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中蒙药和生物制药基地;依托富集的林业资源,加之通过口岸引进俄蒙木材资源,积极发展林产业,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木材加工基地;立足草原、历史遗址等特色旅游资源,通过加强区域间协作,合理开发旅游产品,建设中国特色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赤峰、通辽等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东北亚重要的物流中心。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要重点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要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避免各地区之间存在的产业重构和过度竞争。二是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品牌。三是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分工,进一步发挥集群内部的规模经济效益,形成集群竞争力。四是强化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的横向联结,培育由中介服务机构、科技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组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五是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制定和执行行业规范,培养自律、诚信的集群经营氛围。六是大范围配置资源,通过引进国内外资本和技术弥补我区产业集群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的空白,有效推动产业集群成长壮大。

四、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提高公路等级,改造提升铁路运能,增加机场和航空支线。公路主要围绕呼市至东胜、赤峰至朝阳等区内通道、出口通道、口岸通道、农村公路、国边防公路及运输站场建设,全面提高路网密度和等级,形成干线公路网络及与周边省区快速直达的公路运输通道。铁路围绕完善路网布局,加强滨洲、包兰等既有干线改造,加大伊敏至伊尔施等新线建设力度,提高运行速度和输送能力。航空以建立连接自治区西部、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区域支线航空运输网络,在现有支线机场改扩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综合配套能力,围绕能源、重化工及旅游业发展需要,建设霍林河、阿尔山等新的支线机场。水利要以解决工程性、资源性、结构性和水质性缺水为核心,按照开源与节流、挖潜与调水并重的原则,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尼尔基、绰勒等水库功能,提高水利枢纽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大灌区建设力度,加快尼尔基等灌区建设和现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步伐。加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按照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地质勘探力度,摸清资源情况。加大对大兴安岭中南段等重点成矿带的勘探和开发利用。加大对资源勘探和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与俄蒙合作开发资源力度。进一步完善满洲里、二连等口岸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阿尔山、策克等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口岸过货能力。

五、建立区域内部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树立互惠互利、联合发展的双赢思想,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塑造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区域经济关系。一是加快制定呼包鄂和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为东西两个经济单元的快速发展提供指导。二是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的内部合作协调机制,形成定期沟通与交流的制度,建立专业及专门化合作渠道,逐步消除“行政区经济”的阻碍。三是建立区域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区域合作重大事宜,协调推进区域合作。四是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加强涉及区域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的协调。五是以实现“三个对接”为重点,推动早日建立我区东部与东三省的协调机制。建立以信息共享、要素自由流动、调控监管统一为特点的市场产业一体化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布局。建立以交通、通讯、物流网络的衔接配套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机制。创办东部地区与东北三省区域合作发展论坛,建立起“市场驱动、专家研究、政府促成”的区域合作机制。

六、加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是对重点区域提供宏观定位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对呼包鄂、内蒙古东部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极的认识。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如新农村新牧区和扩权强县等一些重大的改革和发展措施可以在东部等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先行试点。三是加大对东部地区、边境地区和民族聚集地区的支持,自治区应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事业等方面,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给予东部适当倾斜。四是争取国家在增值税试点、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企业破产等方面,给予内蒙古东部与东三省同样的政策支持。

(作者单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上一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本刊特约评论员 下一篇:我区盟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