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的构建

时间:2022-07-12 10:02:21

河南高校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的构建

摘 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建设创新型河南对我省高校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河南高校知识产权运作与发展仍存在一些障碍和薄弱环节。河南高校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的营建主要有三个基本路径:推动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培训,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宣传与普及,建立高校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管理者协会。

关键词:知识产权文化;高校;知识经济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财产,国际上针对知识产权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实践表明,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表现为其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和运用能力。而高校基于其知识创新与传播的使命,已成为一个国家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源头活水。同时,知识产权也成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然而,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建设创新型河南对河南高校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河南高校知识产权运作与发展却仍存在一些障碍和薄弱环节。比如,高校知识产权文化环境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这些都是河南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基础问题。

一、知识产权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产权文化概念最早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出,世界各国对知识产权文化问题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比如,以知识产权文化为主题召开国际研讨会、举办各种知识产权文化活动等。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规定,把培育知识产权文化作为五项战略重点之一,把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作为八项具体战略措施之一。

知识产权文化是法律文化的一个分支,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进步成长起来的。知识产权文化是知识产权的观念形态,包括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诉讼观念、心理结构、学术思想等。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的定义看,知识产权文化是一种非正式的知识产权制度,是体制、法律政策、规章等正式制度的积淀和升华。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可以让人们在尊重他人智力成果的良好氛围中更好地认识知识产权的作用和潜力,明智而成功地使用知识产权。随着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也日益重要和迫切,因为它对弥补知识产权法规的不足、促进良好知识产权秩序的形成,具有现实的需要和长期的价值。

二、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文化互动的生态系统

知识产权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文化形态。其特征是:在创新思维模式上,具有更大的发散性和更强的兼容性;在创新组织文化上,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更强的激励性;在科技创新管理上,重视促进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和互动性;在社会文化氛围上,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知识产权文化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科技创新活动创造了知识产权,推动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丰富了知识产权文化的内涵;知识产权文化反过来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肥沃土壤。

科技创新活动与作为观念形态的知识产权文化之间有三个依次间隔的层次:知识产权物态成果、知识产权正式制度和知识产权行为模式。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知识产权文化的积累、传播和发展离不开行为模式的形成、制度的构建和物态成果的产生。通过这三个层次间的交换网络关系,在整个国家和市场的大环境下,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文化不断互动,从而构成一个以精神为灵魂、以物态为动力、以制度为保障的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系统。

三、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对河南高校科技创新的意义

1.熏陶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品质

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能熏陶一个人的创新行为模式和习惯,从而铸就人才最独特的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这是个人和组织“最为珍视的生存和兴旺发达所必需的个性特点”。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良好的知识产权创新文化氛围是高校源源不断地输出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温床。

2.激发高校创新成果的涌现

器物层面的知识产权物质形态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知识产权文化生态旨在营造多元化、多样性的科技创新环境,以最广泛地调动高校科技创新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创新人员创造财富的欲望,从而创造出真正具有独创性的、新颖的科技成果。

3.凝聚创新团队和产学合作

随着“小科学时代”向“大科学时代”的迈进,高校科研的组织模式也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科研小组”再到“跨学科创新平台”的模式演变,科研团队在高校科技创新中越来越重要。知识产权文化中信任、团结、协作的价值观将成为凝聚科研团队的“黏合剂”。此外,产学合作既是一个知识流动和整合的网络,也是一个基于信赖的伙伴关系的网络。信任、创业精神、持久的耐心等价值意识和心理结构是成功合作的基石。这种文化的形成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市场化。

在当今原始性创新已成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核心的年代,在知识产权已成为重要财富源泉的年代,构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已成为高校决胜创新时代的必由之路。河南高校创新体系在强调科技创新的同时,更要重视形成使创新得以扎根和萌发的知识产权文化,并将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深深地熔铸在高校科技创新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四、高校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营造的基本路径

知识产权文化本身只有在生态体系中才能体现应有的价值,也只有依托其他物质形态成果、制度、行为模式等载体才能显示内在的力量。当前,河南高校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的营造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路径。

1.推动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培训

知识产权制度要得到长足的发展,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高校要加强各方面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认识,采用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对领导干部进行系统的知识产权知识宣讲,成为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倡导者和保护者。其次,要加强对教职工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法律实务专题培训,并将知识产权纳入相关教职工的上岗及职业培训计划,以提高教师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再次,要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如知识产权管理和法律专业人才、复合型技术经理,以尽快缓解社会和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

2.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的宣传与普及

知识产权的宣传与普及是面向大众的,是知识产权文化形成的基本手段。高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知识产权观念的宣传与普及,增强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特性的认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意识,形成团结、和谐、信任、竞争、冒险、宽容、创新、持久的知识产权文化价值理念。高校还应定期面向师生举办知识产权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会等,为师生提供各类知识产权书籍、宣传小册子、音像等资料,为非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开设知识产权选修课,在大学生中全面实施知识产权素质教育。

3.建立高校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管理者协会

美国、日本等国家高校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管理者协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高校之间的知识产权管理或技术转移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十分突出。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行业组织,政府应当推动各高校建立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管理者协会,充分发挥协会自律、协调、服务和维权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技术转移方面的关系协调、法律援助、诉讼支持、经验交流、普及宣传、培训讲座等,促进高校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徐瑞德,刘江彬.美国、日本与瑞典高校技术转移政策与模式之研究[A].数字化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C].2000.

[2]余明九,梁子卿.浅议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与构建[J].云南科技管理,2008,(2).

[3]吴汉东.当代中国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4]马维野.论文化和知识产权文化[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10-27.责编:一 木

上一篇:高校工会应注重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下一篇:浅谈郑州市高校体育文化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