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学会倾听开始

时间:2022-07-12 07:26:13

教育,从学会倾听开始

【关键词】 教育;倾听;习惯;方法;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0―0085―01

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绝对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有这样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最得人缘的,不是会说话的人,而是懂得倾听的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被学生爱戴的班主任,大都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对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读懂孩子的思考。

一、教育孩子,必须从倾听开始

如果孩子心目中有一些困扰能向爱自己的人说出来,通常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对孩子来说,随时有人倾听自己、关注自己,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最大支持;把自己心中的烦恼表达出来并且不会得到嘲笑,这更是对问题的一种再认和静化。孩子心中的烦恼就像一场暴雨后的水库,大人的倾听就像是打开了一道闸门,让孩子心中的洪水缓缓流进大人那宽阔的胸膛。如果经常得不到发泄和疏通,孩子的心灵,这个还不坚固的小水库就存在决堤的危险。 当然,倾听孩子的谈话也是一门艺术,也是有技巧的。首先应当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由于孩子往往个头较低,大人应当蹲下来或坐下来,面对着自己的孩子,身体微向前倾,表情应当平静、柔和,眼睛平视着他。很多时候,我们只管自己的“教”,却忽视了孩子给予的反馈。不善于根据孩子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教育内容、方式方法、节奏和步骤,这是需要注意的。

二、倾听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觉得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倾听学生的心情、态度等。让我们的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着被倾听的愉悦,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激发起上进的渴望。《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由传递知识转变为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去思考。在课堂中,要想让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教师就要善于倾听 ,掌握倾听的技巧,在倾听中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善于发现学生探讨过程中富有价值和意义,充满童趣的世界,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学生独特的见解,要灵活应对,认真思考,深入了解,不能以成人的思想标准来衡量孩子的思想,不能将孩子童真的天性扼杀在萌芽阶段。”我觉得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心去倾听,了解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让他们更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更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

四、要学会引导孩子

如果孩子在诉说时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让孩子举一些例子。孩子可能说“老师们都不喜欢我……”,父母可以很平静地接着说“你怎么知道的?”或“你可不可以举几个例子”等,让孩子说得更清楚、更具体一些。倾听之后,了解了孩子的心事,更重要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千万不能讥讽孩子的无知和瞎想,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孩子今后再也不敢跟父母交心了。父母可通过一些引导句子如“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咱们一起想想有没有什么法子”等,来引导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总之,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会使我们领悟到学生的潜能,体察到学生存在的问题;会使学生感觉到接纳和包容,体验到理解和信任。学会倾听,会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民主、和谐,会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更加精彩,为学生拓展出一片展示自我的自由天空。

上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强化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