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会计核算中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7-12 06:39:05

浅析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会计核算中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近几年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项目的逐渐多元化,对外投资也成为了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的资金支出项目,占据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容的一席之地。由于资金的收支结构和项目也日渐复杂,因此加强会计核算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目前事业单位中对外投资项目中存有的会计核算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对外投资 会计核算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文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应设置专项基金科目,立名为“对外投资”和“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对外投资账户反映着事业单位中对外投资的真正价值,用于帮助事业单位进行单位内的财务核算以及帮助处理财务事务。

实际上,随着社会投资意识的进步,事业单位也越来越重视单位自身的投资,不断引入投资,扩大事业单位的规模,也不断对外投资,扩展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相对比事业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之时,现在的外部经济环境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形式以及事业单位人员对于对外投资的认识和利用也早已和过去不同,人们寻求着更高效更质优的对外投资方案,希望通过对外投资可以让事业单位得到最大化的效益。因此,要对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进行改革,首先要从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入手,革新会计核算方式,为事业单位做出的对外投资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信息依据。

一、现行制度中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会计核算处理

(一)事业单位购入债券的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

国家中对于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有着明文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对于购买债券形成的对外投资,要设立专门的款项项目进行记账,独立一门财务科目;同时要设立专项基金,年度总结的时候讲当期末分配的结余转入其中,记作另一财务科目记账。若同年出售债券,则同样计入债券的专项款目中,但要标明是投资收益项目。由对外投资所回收的所有收益,包括利息、红利等等,都应该计入投资的收益项目中。

(二)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材料的会计处理

事业单位对于自身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的对外投资项目,应根据市面的评估价或合同认定的价值单位,对这笔项目进行登记,记在对外投资项目中,列入事业基金的内容中去。若按账面原价,则计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基金中,归入固定资产的管理科目内容中。属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对于其他的单位投出的生产材料等等,按照合同议定的价位进行记录,对外投资项目中的材料科目,若含税也要另外记清楚。按照合同,扣除各项税款和必交费用后,结余也是归入事业基金中。

(三)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无形资产会计处理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无形资产,按照双方议定好的价位,计入对外投资项目中,再按账面原价单独分出“无形资产”的科目进行记录,两者之间的差额记录归入事业基金中。

二、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存在的弊端

(一)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对外投资时的会计处理弊端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利用单位内的资产(货币形式或非货币形式)进行对外投资时,会计上处理应该记录为:借记“对外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事业基金――般基金”,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按照投资的金额数,将事业基金内部的一般基金取出用作对外投资的基金款(用作投资核算时,但固定资产例外)。而只有当一般基金有盈余才对外投资这并不合理,除了一般基金之外,事业单位中还有许多其他资产的存在,这些资产都是自由的,可以用作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且可投资的金额数远远大于一般资金的盈余数量。按照规定,事业单位的投资基金不得大于一般基金,否则会导致事业单位的事业基金出现短缺无法进行结转或是负债。事业单位中的投资基金的会计核算限制了对外投资的规模,但国家规定中却没有明文标出事业单位允许对外投资的最大限额。

(二)纳税人单位用库存材料(产成品)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弊端

事业单位中使用单位中的库存材料进行对外投资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详尽的记账,或者是错误评估材料的价值,导致记账错误,由此产生了账目中间的出现了差额,对不上账。原因是因为会计核算的记录处理中并没有将材料包含的应缴的增值税进行登记,核算时没有计算上增值税款,导致对应的账目关系互相矛盾,出现资不对账的情况,对外投资项目的财务清算数据失真,无法完整地反映出事业单位资金活动的全过程,事业单位对于对外投资的情况无法全面掌握。

(三)对外投资科目设置的弊端

对外投资之规定了成本法核算,却没有规定权益法核算的详细内容。事业单位中对于对外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只设立了“对外投资”“事业基金―投资基金”两个科目,对于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决策无法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关于投资方的投资情况、被投资方的情况、两者间的关系等等信息都无法掌握,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的财会队伍进行会计核算时的技术需要。而被投资方的实际经营情况、财务处理状况等等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都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然而事业单位却对这些信息都无法掌握到实处,为自身的财务管理埋下了风险的种子。

(四)收回投资的会计处理弊端

国家规定中并没有对事业单位投资期满后资金回收后的会计核算做出明确的相关规定,因此事业单位对于对外投资回收回来的资金的会计核算仍是各有各的做法,或者是生搬别的事业单位的方法硬套,无法对回收资金进行最有效的科学会计核算。

三、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的改进

(一)取消净资产类“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

该科目的设置大大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规模,而且因为记账问题,导致资账之间多有矛盾,资账不对应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从资产属性来看,不论是对外投资还是无形资产,都是事业单位的持有资本,仅仅是表现形式不同,而无形资产或者是事业单位的库存材料无论增减都未必会对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产生影响,更加难以对应上事业单位的会计账目。因此取消该类科目,简化会计核算的内容,减少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数据错误或失真。

(二)增加净资产类“投资收益”科目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不仅包含了计算对外投资的收益,还包括核算对外投资的亏损。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最真实的会计数据,提供最可靠的决策信息给事业单位。然而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不愿意承认对外投资中的亏损造成的国有资产的流失,妄想逃脱责任。由于会计核算时时按照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进行计算,而对外投资中亏损的部分很多不会计算或记录在账内,因此财务报表上不会反应出变化,依然是原始的资本情况,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无法如实反应。事业单位对于对外投资选取的核算方法关系到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因此建议使用“投资收益”来对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的真实盈利亏损状况进行最公平公正的评价。

(三)改进对外投资核算

对于事业单位使用库存材料进行的对外投资,不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都应该如实缴纳材料包含的税款部分,并且如实记账然后进行会计核算。对于材料的价格要科学评估或者是忠实按照合同价交易。

(四)投资期满事业单位收回投资时会计处理

国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事业单位对于对外投资收回的投资资金的会计核算应该如何处理,但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参考国内外的优秀的会计核算方式,对回收的资金进行妥善的核算处理。

四、结束语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眼下的事业单位也不断对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革新,选择更优的管理方式,同时将单位中的结余资金或闲置资金进行对外投资以扩大单位规模,以此实现单位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然而要想达到目标,必须要科学的方法同行,优化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实现事业单位的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广益,石国华.探讨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1

[2]陈洪波.浅谈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J].商情,2012

上一篇:浅谈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及完善 下一篇:做改革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