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12 05:25:54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与研究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教会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本领,是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具以它的直观性在小学实验教学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自制教具不仅为学校节省了开支,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对教材进行了补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制教具;实验教学;学习兴趣;业务素质;教学质量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农村的实验教学与县城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除了师资力量的原因外,就是实验教具的配备不足以及配备的实验教具不实用。基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亲自动手,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经济、实用、直观的教具,不仅为学校节约了开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合作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又对教材进行了补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通过应用自制教具的教学实践,感觉到它对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自制教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自制教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学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的过程。现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的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知识,以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课堂教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自制教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自制教具,就是就地取材,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制作的简易教学工具。利用生活中的易得材料进行实验和制作使用教具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激发学生好学,树立创新意识。自制教具从设想开始到动手设计、制作、试用,最后定型,都要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创造设计出新教具,学生的能力和思维都得到极大的发展,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如,四年级上册四单元第二课“骨骼、关节和肌肉”,利用自制教具,加深学生对肌肉与骨骼、关节协调运动时作用的理解;在学生观察挖掘机的伸缩后,教师在黑板上粗略画出手臂的结构,加深学生的印象,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儿童的注意力,从中可体验到创造的无穷乐趣。

三、自制教具有利于学生化腐朽为神奇,获得画龙点睛的功效

有些教具缺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性,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不易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因此,老师在讲课时要根据自己班的情况制作教具,要有针对性,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突出、强化某一知识点。画龙点睛,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对正规教具进行改进、完善,化腐朽为神奇,让普通平凡的教具产生惊艳的效果。如,通过改变摆长、摆角以及摆锤的重量来探索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我们都知道摆的摆动频率与摆长有关,与摆角大小、摆锤轻重无关。而系摆绳有些麻烦,我就自制一个摆,改变摆长可以把系摆绳的横木一头劈开,把摆绳夹在里面然后绕几圈来改变摆绳的长度。

四、自制教具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以往配置的仪器(教具)虽然仍起主导作用,但教师针对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利用设计制作的自制教具,在教学中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容易在最需要教具的时机发挥它的作用,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扎实、透彻。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为教学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氛围,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自制教具有利于弥补教具的不足

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如,易拉罐、塑料饮料瓶、各种文具、竹枝竹叶、乒乓球、橡皮筋、汽球、儿童玩具、废旧电器零件、鸡蛋、蔬菜水果、建筑和装修的各种下脚料、各种昆虫等,大多数都可以直接或经过简单加工组合就可以进行实验和教具制作,这样不仅补充了实验仪器和教具,制作和使用得好还能增强实验演示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化抽象为直观,易使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总之,自制教具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师生共同动手制作教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优秀品质,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广大师生大力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振海.教具的制作与使用[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章伟勇.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3).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数学思考在数学课堂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