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洲安老独行记

时间:2022-07-12 04:18:39

与安老交谈很愉快,别看他已年近70,也别看他是知名摄影师,可他脸上永远挂着的笑容告诉我,其实他就是一个亲切幽默的北京老头儿。一提起非洲之行,安老就异常兴奋地给我讲起他的这次探访经历,让我知道除了野生动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同样神秘而精彩……

遥远的呼唤

因为那张获奖的荷赛作品《手――乌干达旱灾的恶果》,从没去过非洲的人对非洲的印象都是一片干旱,人们正承受缺水煎熬的情景。安老也是这样。然而有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援非朋友带回来的非洲乌干达的照片,立刻惊呆了。照片中那高远的蓝天、令人心醉的白云、极具异国风情的非洲土著居民的服饰把他深深吸引住了,其诱惑力足够让安老产生去非洲乌干达一探究竟的念头。

于是安老想方设法从书本上、网络上了解乌干达的相关情况,随后又制定出详细的出行拍摄计划,准备摄影器材、办签证、寻找同去乌干达的旅伴、打预防针(一种是预防狂热病的,一种是预防疟疾的,一种是预防伤寒的)等。一切必要的手续全办妥了,安老拿着机票,看着鼓囊囊的行装,心里别提有多兴奋。

他从尼康公司借了一台D100数码相机、存储卡、充电器、17〜35mm变焦镜头、80〜200mm变焦镜头,再带上他那个f100传统尼康相机和一支300mm定焦头、百十个反转片、三脚架等设备。为了这次非洲之行,安老还专门买了一台“戴尔”笔记本手提电脑,以备存储数码照片。

一切准备就绪,就在临行前一天,那位原本约好同行的伙伴突然来电,说临时有事走不了了。安老一下子懵了,这可怎么办?不懂外语,没办法跟别人交流⋯⋯但是第二天,安老还是郑重地向朋友们宣布:不懂外语的老安,要背上照相器材,独闯非洲!虽然他知道去非洲就必须面对时时流行的疟疾,还有恐怖的艾滋病、埃博拉病毒⋯⋯这一切对一个68岁的老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不过安老坚定地背起行囊出发了。

迈向乌干达

经过漫长的24小时空中飞行和转机,飞机准时抵达了恩德培机场,安老兴奋地走出机场大楼寻找来接机的人,没想到,最先欢迎他的竟是扑面而来的蚊群。这些“空降兵”的攻击令安老的倦意全消,一下子意识到他已经到了非洲的土地上了。

第二天一早,安老背起摄影器材到乌干达街头漫步,看到好多妇女在做小生意:有的做早点生意;有的卖水果、芭蕉和木炭;有的在电话亭边守电话。据说乌干达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妇女在家庭中没地位,所以很多繁重的活都由女人来干。在乌干达的卡拉莫贾有一种习俗:夫妻离婚时,妻子要趴在地上,丈夫手执装满清水的葫芦,往她身上泼水“净身”,女方的父亲需当众将一头男方送的公牛杀死,并将大肠里的牛粪糊在女儿身上,只有这样女方才能“重新做人”。不过虽然如此,看上去这些非洲妇女非常乐观、开放。

由于乌干达自然条件较好,农牧业产品可以基本实现自给,但是大部分儿童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全国有20%以上的儿童营养不良,并因此导致耳疾和痴呆等症。无论在市镇还是在偏远的乡村,到处都能看到衣不遮体的少年儿童。由于乌干达贫民的食物比较单调,主要是淀粉含量较高的芭蕉,所以好多小孩看上去骨瘦如柴,可肚子奇大。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再怎么样也不会失去儿童的好动天性。他们三五成群地在田野里玩耍,在街市上嬉闹。他们会骑着独特的木制自行车到处跑,也会光着脚在草地上踢足球。他们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热爱生活,和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富有创造性。安老在街头和乡间抓拍了很多儿童的照片,给小孩们拍照,不用担心他们上来抢相机,他们很纯朴,自然流露出来的神态非常有感染力。

在乌干达,也有极少数幸福的儿童,那都是富人的孩子。安老就看到一位衣着整洁的漂亮小孩,满头是繁复的小辫子,戴着鲜艳的头绳和发饰。据说单是扎那些小辫就要花5万先令(合人民币200元),这是穷人孩子绝对无法享有的。当安老用镜头对准她时,小姑娘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似乎早已习惯被外人拍照了,看来乌干达的贫富也是两重天啊。

与小矮人零距离接触

安老到了非洲后并不顺利,尤其是寻找小矮人村,更是一件艰苦而又危险的事。生活在非洲中东部的小矮人,大部分在东非大裂谷原始丛林中。20世纪初,被称作欢乐好客的森林侏儒,他们平均身高1.5米,身体矮小,四肢健壮,皮肤细嫩,身材匀称,健壮的小伙子还在脸上用刀刻出条条疤痕,显得很威武精神。近4年来,由于刚果内战,乌干达反政府军以及吃人族,居住在丛林中的大约20万小矮人被追杀,甚至被吃掉。而这种恐怖的事情很有可能发生在探访者自己身上。

经过600多公里的颠簸,安老乘车顺着盘山路沿东非大裂谷向下行驶,一边是山崖峭壁,一边是非洲大裂谷的深沟。他透过车窗低下头看,深沟里有好几辆翻下去的货车和面包车,有的残缺不全长了铁锈,有的挺新,很是触目惊心。从盘山路下来后就到了东非大裂谷西支的边缘。

渐渐的,眼前出现了一片邻近森林的空地。安老隐约听到前方有人喊叫的喧闹声,像是猎人在恫吓野兽。他来了精神,朝着声音的方向寻去,发现空地两旁的两个小茅草屋,就静静地等待着矮人的出现。不一会儿,只听“呼啦”一声,二十几个小矮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了上来,他们用充满敌意的目光望着安老。然而安老的激动已经战胜了恐惧,举起相机狂按。突然,一位个头不高的小伙子走上前来,用手挡住安老的镜头,后面的人群跟着一起喊叫。他们伸着手向安老要钱,尽管个头矮小,但众人的声势着实令安老有几分心惊。最后还是同行大声叫喊把安老给请上了车,车门刚一关上,车子就飞一般冲了出去。随后安老就瞥见远处的山上有几个穿着迷彩服的人背着枪走下山来。后来得知,那些人是准备下来包围并抢夺这辆车的。想想自己曾身处那样的险境,安老不禁一身冷汗。

不过,安老的心愿还是完成了。

安老的非洲之行

在老一代专业摄影工作者中,安老是双枪将,新时代来临,他依然还在发奋,电脑、数码相机用得十分熟练,2003年底他又考取了C本汽车驾驶证。虽说没有学过外语,但凭着社会经验和头脑的灵活,他每次出国采访都能克服语言障碍获得成功。

这一次的非洲之行,无疑成为安老的采访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次。

上一篇:老罗 时刻准备着 下一篇:iPhone外设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