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道路客运集约化发展

时间:2022-07-12 04:12:23

大力推进道路客运集约化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客运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运输能力、车辆数量和车辆档次不断提高,客运服务网络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但是随着运输市场供求关系的发展变化,道路客运领域仍存在着运力发展不协调、运力结构和经营结构不尽合理、运能和服务水平落后于社会发展需求、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同时,城际铁路等新型运输方式对传统道路客运市场的影响正在步步逼近,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政策对道路客运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道路客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压力也逐渐显现。为进一步强化道路客运安全管理,促进道路客运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抓紧时机推进道路客运集约化经营工作。

关键词:道路客运 集约化 发展 经营

一、市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道路客运车辆集约化程度偏低,企业主要采取单车承包经营和单车融资承包经营方式,企业对实际的利益主体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导致市场盲目竞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运输供给质量不高,行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

实际经营主体多、小、散、弱。真正属于企业集约化经营的车辆少,其余车辆全部是单车承包经营或融资承包经营,导致了实际的利益主体偏多、过小、高度分散、竞争力弱。

客运集约化经营工作推进迟缓,部分班线承包人自发组成“利益共同体”,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力度相对弱化,给行业发展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运力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中级客车成为主导车型,部分线路出现运力过剩,运力大于运量的矛盾突出,造成运力资源闲置浪费。

运输组织方式落后。单车承包成为道路客运的主要经营方式。客运违章屡见不鲜,运输服务质量低下,经营者相互间恶性竞争,运输安全隐患大。

除此之外,今后道路客运对外还面临城际铁路影响,对内受到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制约,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上述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客运的健康发展,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加快道路客运结构调整,推进集约化经营势在必行。

二、解决思路

深入分析道路客运面临的困难及自身优势,道路客运相对其他客运方式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道路客运企业应以提高道路客运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为目标,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道路运输行业管理机构应加强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督导企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推动威海市道路客运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的总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和改善道路客运的经营组织方式和运力结构布局,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对道路客运市场中营运客车达到一定数量、班次达到一定密度、条件相对成熟的客运班线及车辆,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进行升级改造,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整个集约化改造应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重点搞好客运集约化发展规划,研究制订具体班线改造方案,进行广泛宣传发动,争取在已取得的集约化成果的线路上有新的突破。各道路客运企业和行业管理机构要进行充分调研论证,选取一条相对成熟的客运班线进行试点,并取得实质性成效。

第二阶段,将集约化经营工作逐步推开,并进入稳步推进阶段。力争在第二阶段末期,实行集约化经营的车辆数要达到总数的50%以上。

三、道路客运集约化的具体工作措施

(一)严格运力控制

对今后新增的客运班线(含客运包车)一律实行集约化经营。客运企业在申请新开辟客运班线和新增客运包车前,应对客源情况、预期收益、潜在风险等进行评估论证,能够确保实行集约化经营的方可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许可申请,并提交由客运企业法人代表签订的集约化经营承诺书,否则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不予列入运力发展规划,不予许可。

(二)加快运力整合

今后道路客运管理和运力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对现有运力进行整合,特别是对运力过剩、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客运线路,要优先进行整合。本着科学规划、重点突破、实事求是、充分协商的原则,成熟一条集约一条,不搞一刀切,不搞绝对化。具体改造形式上,允许集约化经营、公司化管理、公车公营、参股经营、线路公司等形式共存。对条件暂不成熟的线路允许以现有模式营运至经营期限结束,到期后立即纳入改造计划。

四、推行道路客运集约化的其他要求

(一)对集约化工作思想认识方面

推行道路客运集约化经营,是加快道路客运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是实现道路运输“两保两树”和“四化管理”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服务档次和经营效益、保证运输安全和市场稳定的治本之策。各级行业管理机构、各有关道路运输企业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在广大运输经营者中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排除各种畏难观望情绪,一以贯之地把集约化工作推行下去。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推进集约化经营改造

道路客运企业是推进集约化经营改造的主体,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承包车辆的集约化改造。对融资承包经营车辆,可进行评估,由客运企业与承包人协商进行收购,原经营者退出经营;也可将融资承包车辆作价入股,由客运企业控股经营;鼓励客运企业间以资产为纽带,通过线路资源置换或股份合作等方式组建线路公司,实行集约化经营;对承包合同期满的车辆,客运企业要收回线路经营权,优先实行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的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公司,也可以按模拟法人方式规范运作。集约化经营的范围,可以一个公司一条线路专线专营,也可以一个公司多条线路在一定区域内专营,还可以在同一线路、区域内由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的公司对开联营。推行集约化经营的线路车辆,鼓励一次性整合到位,也允许新、旧并存,通过延续经营逐步整合到位。

行业管理机构要加强政策引导,对推进集约化经营改造成绩突出的企业,可以考虑在站场建设配套资金、各种道路运输试点项目补助资金、新增运力指标投放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三)发挥行业管理宏观调控能力

改革和调整客运审批及管理办法,一是新增车辆必须实行集约化经营。对集约化经营程度较高的企业,可优先予以审批。在推进集约化经营方面没有进展的企业,其申报的新增班线将不予审批。二是在申报班线延续经营方面,属集约化经营的优先给予审批,并在运行班次和车辆座位数等方面予以优惠。对没有参与集约化经营的,视情从缓审批,并对车辆等级和座位数给予限制。三是针对一条线路多家公司经营的现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逐步随集约化经营改造,采取到期班线招投标、企业间线路置换、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市场并购等方式,将同一条线路调整到1-2家公司经营,便于集约化经营和管理。四是各汽车客运站要适应客运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设置相对独立的购票、候车、发车场所和设施,为集约化车辆和旅客提供一条龙规范服务。

(四)搞好道路客运集约化经营的规划

在认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客运线路集约化改造总体规划。对纳入规划的客运线路,结合企业现状、运力布局、车辆级型和站场条件等情况,制定具体的集约化经营改造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并以此为引导,逐步实施,有序推进。

(五)采取切实措施杜绝客运班线私自买卖炒作现象

客运班线属于国家公共资源,严禁个人私自买卖,各级运管机构、各客运企业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坚决杜绝客运班线私自炒买炒卖现象,对私自买卖炒作客运班线的,客运企业一律不得办理合同变更手续,并且要收回该班线的经营权,实行集约化经营。

(六)稳妥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推行道路客运集约化经营改造工作,必将触及有关各方利益关系。要坚持尊重历史、合同约束、合理补偿的原则,通过收购、补偿、带车入股、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为原客车经营者退出市场提供条件。不得以推行集约化为名,无偿强行收取车辆和营运手续,也不得无理索取不当经济补偿和阻挠集约化经营改造工作。

(七)正确把握客运安全、稳定的关系

客运企业既要加强对承包经营车辆的安全监管,积极推进集约化改造,又要妥善处理好与承包业者的利益关系。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努力防范和随时化解各种问题矛盾,确保行业稳定。

上一篇:专利劫持形成机理与规制研究述评 下一篇:艺术与技术关系的历史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