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科育人主阵地优势促进学生生涯发展

时间:2022-07-12 03:58:30

发挥学科育人主阵地优势促进学生生涯发展

一、问题提出

1 目前生涯规划课程的“瓶颈”

生涯规划即在有限的人生中,借助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倾听自我内心的声音,辨析外界纷繁的信息,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选择可能的发展路径,继而采取有效行动。平衡生活,发挥潜能,贡献社会,过一个有意义的幸福人生。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我的一生会怎样度过?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是对的且应该做的事情?怎样的人生才能不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使自己的生命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

现在,生涯规划在我校已经发展为一门课程。以上的问题,是生涯规划课程需要帮助学生理清的问题,也是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要命题。很显然,以上的目标和问题宏观且高远,仅仅靠生涯规划这一门课程肯定是难以胜任的。如何让生涯规划“接地气”?如何突破仅仅依托一门单独的课程去实现学生规划的目标?这是生涯规划必须突破的“瓶颈”。

2 学科育人目标与生涯规划课程目标的交集

笔者以为,“接地气”就是要把生涯规划引渡到学科育人的阵地上来,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科育人主阵地作用的发挥。

所谓学科育人主阵地优势,是指各个学科在学科育人方面能够首先重视学科育人使命并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作用,因为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主要是由具体的学科来承担,在学科教学中把育人放在首位,把“传道”放在“授业解惑”的前面,把培养人放在传授知识的前面。

在中学阶段,发挥学科育人主阵地的作用,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是必要的。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学科都有可资挖掘的“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特别是偏文的学科,比如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学科,在这方面上有先天的优势,也应该有更多的承担。

比如,笔者任教的语文学科,育人的目标是什么?我以为,可以这样表述:让学生成为具有人文素养的人,让学生成为具有公民人格的人,让学生成为人性健全的人。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学校里学得的知识将来正向地发挥作用,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而避免成为“知识的奴才”和“职场的矮人”,这种“素养”对于学生的生涯规划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的“公民人格”,让学生在学堂里对于自身精神层面的道德构建形成自觉意识,对当下日益物质主义的现实形成“免疫力”,这种“人格”对于学生健康的生涯规划与发展同样不可或缺,

让学生具有公民人格、让学生能够把精神富足,富有超凡的同情心、慷慨高尚的道德力量和人格力量,能将自身精神发展、心态发展以及传统道德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学生将来的生涯中才会有“不屑于做”和“不懈去做”的事情,才会不仅仅以谋求所谓的“事业成功”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才会收获一个真正的幸福人生。

推而广之,每一个学科,在学科育人方面应该有与语文学科相近的目标。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在学科育人主阵地上各个学科如果能够形成合力,有“仰望星空”意义的生涯规划发展才能“脚踏实地”,有切实的收获。

反之,学科育人优势的彰显又离不开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增强与生涯发展能力的增长,因为一个有着良好的生涯规划的学生才有求知探索的内驱力,反过来促进学科的学习。

所以,笔者的结论是:发挥学科主阵地优势,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能真正有效持续发挥学科主阵地优势。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所以,二者很有结合的必要。

二、研究过程

1 以阅读为切入点,构建生涯规划语文学科支撑体系

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又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也是积累思想开阔视野的过程。

生涯规划是什么?不是理论说教,不是生涯规划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是基于大数量广视野的生涯了解之后的思考、判断和思想生成。学生阅历有限,比较现实的途径,正是有效的大量的阅读。

阅读应该有规划,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匹配,与生涯规划的任务相契合。比如,我们在高中阶段,分别选择了以下主题来规划学生的阅读。如“祖国利益与个人发展”主题:“做一个勇敢的坚守者”主题:“做人当有境界”主题;“信仰的力量”主题;“人生的智慧”主题:“道义的价值”主题;“竞争的意义”主题:“孔孟的启示”主题;“自然的启示”主题;“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主题:“异化”主题;“忏悔”主题:“个性”主题。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规划?一是出于语文学科目身建设的需要,语文学习关键在于思想的积累和生成,这有赖于大量的阅读,大量的阅读必然要成体系,成体系的原则自然是“人文素养”与“公民人格”培养的内在要求。依据这样的原则我们精心选择了“四大母题”。

“第一母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母题:做人需要的道德与智慧”

“第三母题:法先贤、法自然”

“第四母题:正确认识当今社会”

这“四大母题”其实与学生的生涯规划密切相关,同时也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与认知规律。每个母题下面又分若干主题予以分解落实:比如,第一母题对应“祖国利益与个人发展”主题、“做一个勇敢的坚守者”主题、“做人当有境界”主题。

每一个主题我们配套若干阅读材料,比如“做人当有境界”主题配套以下7份阅读材料:《庄子的“三无”境界》《达尔文的境界》《子罕拒玉》《齐白石的“两笑”与马寅初的“两噢”》《梁思成保护日本京都与奈良》《五台山的云游僧与托尔斯泰》《无偿捐献国宝的张伯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1)他/他们有怎样的境界?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境界?(2)什么样的人是有境界的人?你还能提供类似的人或事例吗?(3)谁给你的感触最深?为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多少这样有境界的人?

2 以阅读为抓手,铺设促进学生生涯规划的三条路径

阅读是学生广泛涉猎的过程,在广泛的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情怀提升了,对于他们的生涯规划无疑会正向地发挥作用。所以阅读就需要有体系,有引导作用。基于我们的阅读积累,我们为学生的生涯规划从语文学科阅读层面铺设了以下三条路径。

(1)学科教学渗透路径

所谓学科教学渗透,要求教师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统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自己学科中的话题,结合相关的资源形成相关的思考或讨论的问题,并择机让学生思考或研讨。

上一篇:贫困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的现状 下一篇: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