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类《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工程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7-12 03:38:30

土木类《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工程意识的培养

摘 要:良好的工程意识是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其培养要从接触专业课程开始,该文探讨了土木类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工程意识的培养,从工程责任意识、强制性标准意识、工作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意识等在测量教学过程中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并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相关设计和改造,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接受了锻炼,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良好的工程意识。

关键词:工程测量 教学 工程意识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172-02

工程意识一般是指工程建设人员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完成工程的能力和素质,是对工程的更深入的理解和对工程行为更本质的认识和思维方式。工程意识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增长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了要在现有教育体系中融入工程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等环节,为工程意识培养走进课堂指明了方向。很多学者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王贵和[1]等认为工程意识应该包括:创新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管理意识等。宋涛[2]等认为现代工程意识的内涵不仅包括科学意识、经济意识、环境意识和文化意识,而且包括系统决策意识。也有学者对工程意识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工作进行了研究[3],这些研究视野较为宏观,并且也各具特色。但实际上工程意识的培养和锻炼从学生接触专业课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因此,具体到某一门课程,应该如何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来进行工程意识的挖掘和培养,目前的研究还显不足。文章结合土木类基础必修课中工程测量课程,展开了基于课程的工程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活动。下面就在该课程中工程意识的几个子项培养点,及其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的几点体会进行简述。

1 工程责任意识的培养

如何在工程测量课程中进行工程责任意识的培养呢。首先责任意识最初表现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然后上升到为集体负责,这样逐渐扩展到为社会负责。教师把责任意识融入到工程测量课程中各个部分的测量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述。让学生认识到测量工作的超前性,以及测量工作如果出现失误对于工程的危害,这些思想层面的案例教学要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并且展开。既要讲授成功方面的案例,比如国家的航天及卫星测控,高层建筑及跨海大桥施工中的成功测量和精度保证等;也要加入失误方面的案例,比如土木工程中轴线位置偏差导致的砌筑返工等。从正反两方面逐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测量责任的教育。从测量误差的传播规律引申出小的测量误差会产生大的工程事故,使W生能够对案例的内容感觉离得很近,体会到测量中的一毫一秒,都是工程责任意识的体现,逐步树立工程责任意识和负责的态度。

2 强制性标准意识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有很多国家和行业的相关强制性标准,对这些标准的熟悉和掌握,是达到建设目标的根本保障,这种严格执行标准的意识也要在平时一点一滴地培养。测量工作中的强制性标准就是各项测量任务中的观测限差值,以及线路成果的误差容许值等,如果超出这些限值,是需要进行返工重测的。以往学生的实验与实习环节,主要是以学生练习为主,并没有完全按照限差要求,学生达到会操作熟悉流程就可以了。但是从工程意识培养的角度,教师们调整了相关的做法,返工重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相关的实验和实习中严格要求成果的正确率,不容许有丝毫的超限及修改编造等行为。刚开始学生表现极其不适应,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和体会,大多数学生能够开始自觉遵守测量的限差要求。因为他们也发现了,如果前阶段的测量误差超限,后阶段的测量超限的可能性极大,最终还是要返工,还不如一开始就按照限差要求把工作做好。通过这种严格的实战化的要求,强制性标准意识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3 工程合作意识的培养

工程建设是系统而复杂的,需要多个专业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是基于工作的一种典型的团队合作关系。我们从工程测量课程自身的特点,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工程合作意识进行了培养设计。在测量实习中要求同学之间相互轮换各个测量操作岗位,既要保证小组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在轮换中使学生体验到了每个角色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关系,也对自己的配合程度有了及时的反馈,经过几轮的磨合,各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逐渐成熟,最后的测量速度也逐渐加快。对于各小组中出现的矛盾和不和谐,要求学生以自主解决为主,如果反映到老师这解决,首先小组成绩统一降一等,采用这种办法后,再没有出现过学生互相告状的情况。

4 吃苦耐劳意识的培养

承担具体的工程建设任务,必须要在户外进行,这对于在优美安静的校园学习的学生来讲,感觉相对比较遥远。为此,我们在测量实习环节,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吃苦耐劳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在实习期间,测量室外作业需要携带测绘仪器,携带相关资料书籍,并要进行不同的测绘工作,同时还要保证这些设备和携带物品的安全,是典型的费体力又耗脑力的工作。我们要求学生取消以往的8 h上课的观念,以测量任务为导向,在清晨就需要外出观测,因为早上人员较少,利于测量工作的实施。白天还要忍受风吹日晒,并要保证测区环境的整洁。这些都比较符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许多同学两周下来,都出现了皮肤晒黑、体重减轻的现象,虽然感觉有些苦,但是也体会到了实践的乐趣。

5 结语

当然除了上面这几点,还可以挖掘出其他的工程意识训练条目,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上述工程意识的培养,该校学生在学完工程测量课程后,参加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地理信息局培训部门共同举行的的中级测量工考试,很多同学获得了相关资格证书。同时在吉林省测绘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很多毕业生的回馈信息反映,正是这些优良的工程意识品质,使他们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很快就成为了业务骨干。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工程意识的培养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 王贵和,吕建国.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2006(4):62-64.

[2] 宋涛.任务型英语教学的实施与研究生工程意识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187):139-141.

[3] 武贤慧,王步.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研究――以结构设计竞赛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3):24-28.

上一篇:高校机房的网络安全管理 下一篇:安泰集团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