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斯里兰卡考“茶”

时间:2022-07-12 03:16:05

2009年12月23日至31日,由云南省贸易促进会组织的茶产业考察团对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茶产业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参观了印度的茶园、茶厂、拍卖交易中心、拜会了印度商会等部门。在斯里兰卡,看到了斯里兰卡红茶的茶园、生产、加工和出口情况,拜会了斯里兰卡农业部的茶叶管理局。印度和斯里兰卡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红茶生产国家,拥有大吉岭红茶和锡兰红茶等世界著名红茶品牌。

此次考“茶”,感触颇深,受益良多。印度茶产业情况

印度是传统农业大国,茶叶是印度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全国22邦均生产茶。阿萨姆是印度最大产茶区,产量约占印度茶产量的50%以上。大吉岭茶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优质红茶,但其产量较小。

印度的地理环境适合茶树生长,茶叶产区分布很广,按地理可分南、北两大区。产量以北部为主占35%,南部占25%。印度几个主要产茶区的茶叶备有其特点,如阿萨姆茶的茶汤醇厚、味浓;大吉岭茶以其独特的幽雅香气被称为“茶中香槟”;尼尔吉里茶味鲜爽甘甜,香气清新,被誉为“拼配商之梦”。

印度的茶叶种植水平很高,大的茶厂都是自己培育新品种,一般采用枝条扦插方式。大茶园里都种植一些树木,一方面起到遮阴作用,另―方面防止茶园水土流失,实现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茶叶口感也比台地茶特殊,具有野生茶叶的口感。在茶园的周围或茶园中间种植柠檬草或其它草类,然后把草榨汁,或与其它草的汁液混合发酵,喷洒到茶树上,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印度茶叶产量占世界的28%,茶叶产业就业人数超过300万人。20世纪初叶印度茶叶产量已达10万吨以上,2007年为94.468万吨,2009年1至9月产量为70万吨,与2008年同期产量基本持平。

印度茶叶贸易的主要方式是拍卖。印度早在19世纪中叶以后就陆续设立了几个产地茶叶拍卖中心,2004年增加到8个,即加尔各答、古瓦哈蒂、斯里谷里、柯钦、古诺尔、科因巴托儿和姆利则。印度政府规定,75%左右的茶园的茶叶必须通过拍卖进入市场。

印度茶叶出口情况:2007年茶叶出口15.38万吨,出口金额3.47亿美元,主要出口市场为独联体、中东、英国等。印度茶叶内销80万吨。印度在2006年向中国开展了市场攻势,其“大吉岭”和“澜沧”两种产品受中国中等以上收入消费者欢迎。

印度茶叶局属政府机构,不是行业协会,全印度的茶业都由印度茶叶局管理,并把茶产业作为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积极推行自由竞争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展茶产业。

印度茶叶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所有印度企业生产的茶叶质量要得到政府的许可,才能得到印度茶叶局颁发的“印度茶”标识。保证了品牌和质量。他们运用LCD红外遥感技术区分茶叶品质、等级,茶叶企业的品质必须经过相关茶叶品质认证机构的认证才能形成品牌。印度还实施政府拨款的方式建立学科齐全的茶叶生物、化学科研院所,为茶树品种改良、精制、茶叶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印度政府于50年代通过了《茶叶法》,是茶叶生产、流通环节的法律依据。印度商业部代表政府依据《茶叶法》对茶叶的生产。流通领域实施监督。商业部下设国家茶叶局,茶叶局是实行具体行业管理的机构,具有管理生产、出口和制定发展计划等行政职能,并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负责技术研发和推广。茶叶局在国内主要茶区都设分支机构。国外在莫斯科、汉堡、伦敦、纽约、迪拜等设立代表处或常任代表。茶叶局官员由政府任命,经费都由政府提供。但总的来讲茶叶局职能在慢慢弱化,而茶叶协会等民间组织的职能在加强。印度这种统一的管理模式对促进印度茶产业的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斯里兰卡茶产业情况

斯里兰卡是世界主要红茶生产国,是世界四大名红茶――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和锡兰高地红茶之一的茶叶,种植历史已有144年。

斯里兰卡茶叶种植情况。锡兰高地红茶以乌沃茶最著名,产于山岳地带的东侧,常年云雾弥漫,以7-9月所获品质最优。锡兰的高地茶通常制为碎茶,成赤褐色。乌沃茶汤色橙红明亮,其风味具刺激性,虽较苦涩,但回味甘甜。

斯里兰卡茶叶产量:2002年至2008年间,斯里兰卡的茶叶产量一直维持在30万吨至31万吨之间。2006年,斯里兰卡茶叶产量为31万吨,2007年为30.4万吨,略有下降,仅次于中国和印度。

2009年年初以来,斯里兰卡茶叶产区天气干旱,造成茶叶产量大幅减产,一季度斯里兰卡茶叶产量为4.8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41.6%。其中3月份产量仅为1.82万吨,同比减少44%。

斯里兰卡茶叶出口情况:斯里兰卡茶叶以出口为主,2008年茶叶出口29.7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金额12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其茶叶出口总量占斯里兰卡农产品出口的42%,占斯里兰卡出口总收入的13%。

2008年出口的主要国家是阿联酋4.49万吨,俄罗斯4.39万吨,伊朗3.1万吨,叙利亚2.61万吨,土耳其1.59万吨,约旦1.43万吨,伊拉克1.16万吨,日本1.02万吨。上述国家和地区占2008年斯里兰卡出口总量的67%。

斯里兰卡的茶叶交易方式与印度相同,也以拍卖为主。斯里兰卡科伦坡茶叶拍卖市场建于1883年7月,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拍卖市场。近期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20%,达20万吨,居全球之首,几乎垄断该国茶叶贸易。斯里兰卡茶叶总产量居世界第3位,但由于其出口的茶叶占95%,所以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而出口的茶叶中又有95%以上通过科伦坡茶叶拍卖市场成交。科伦坡拍卖市场由科伦坡茶叶贸易协会管理。目前共有8家茶叶商,经常参加拍卖的买主(出口商)有30多家,由茶叶贸易协会协调,每家商拥有固定的茶叶供应厂(场),即每家茶厂(场)生产的茶叶只委托其中的2―3家商负责拍卖。茶厂(场)生产的茶叶必须在15―20天前把茶样(每批3公斤)、编号及最低价等送至商。商再把各茶厂(场)送来的茶叶按茶号、生产厂家、规格、等级、批次、件数、重量、包装和存放地点等编制成目录,连同样品一并送至各有关公司,供审评定价。

斯里兰卡的茶业管理与印度有所不同。斯里兰卡茶叶除了实施拍卖交易外还十分注重集中打品牌。进行品牌的管理,如“锡兰”红茶品牌。不经过锡兰商会认证的茶叶不能进入交易市场,更不能使用“锡兰”商标。在国际茶叶市场上,“锡兰”红茶已经成为国际著名的四大品牌红茶之一。斯里兰卡茶产业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多年殖民地情节和英语优势,使斯里兰卡在茶叶向西方国家推广上占据优势;另一方面,政府高度重视打造茶叶的高附

加值。斯里兰卡不卖原料茶,而注重茶叶的深加工和品牌塑造,在种植、生产和拼配、包装、营销等环节做到了精细化管理,形成了150多种不同口味,适应不同国际市场的红茶产品。同时重视包装设计和品牌营销,定期举办茶博会,将产业文化和时尚旅游结合起来。

考“茶”感受

印度和斯里兰卡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产地,也是红茶出口的大国。此次考察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各部门的热情接待,有趣的是每到一处,听说我们是从普洱来的时候都会说:“知道,就是产普洱茶的地方。”此次考“茶”我们也刻意的宣传天士力“帝泊洱”速溶普洱茶及其科研成果,尤其是普洱茶降血糖、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功效,他们都非常感兴趣。尤其在斯里兰卡,一位当地的大企业总裁看到可以在普通常温矿泉水中溶解速溶普洱茶时非常吃惊,没有想到茶还能不用热水溶解;在听到普洱茶降血糖功效时更是感叹中国人在茶科学研究方面的领先水平。并表示要在斯里兰卡的大医院以及糖尿病专科医院进行患者体验,在斯里兰卡以及周围国家推销这种速溶普洱茶。

通过此次国外考“茶”和学习,感觉到了科学研究、产品创新以及主动宣传对云南特色产品推广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了中国茶行业、茶产业走出国门的重要性。

中国茶产业发展思考和建议

中国茶叶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达到2300万亩,居世界第一、出口量世界第二。出口金额世界第三的地位。目前中国7万家茶企业不敌一家“立顿”就是目前茶产业的尴尬局面!

中国茶产业发展需要转变思路。培育品牌,实现标准化和工业生产,生态是普洱市独特的资源,也是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最宝贵金钥匙,更应该成为普洱亮丽的名片。茶山是茶叶加工的第一车间,也是茶产业旅游的目的地。

1、加快现代科学技术在茶科学研究领域和生产领域的应用。一是要加强茶叶的基础科学研究,对茶叶的分类、成分功效以及长期饮用的副作用进行长期、系统的研究,尤其要长期积累人类饮用茶的功效数据和副作用数据。二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三是鼓励多学科、多专业的科研合作,四是加大数字技术、新机械等在茶产业中的应用。

2、开发适于国际社会和现代生活结构和适合市场需求的茶产品。茶文化一方面要重视茶种类的多样化,照顾不同人的口感;同时更应该引导口感、引导习惯以及引导市场消费。针对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开发适宜的茶饮品,三是发酵茶尤其是普洱茶和黑茶,面临国内外新的、巨大的市场机遇。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和俄罗斯等国家,他们主要以牛排、烤肉、牛奶以及奶酪等为主食,红茶等发酵茶在国外流行符合其生活饮食规律。从工作性质变化、饮食结构变化等规律来看,微生物参与发酵的茶(如普洱茶等)必将在未来成为这些国家饮品的主流。

3、培育国际化品牌。积极主动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加大国外宣传力度。斯里兰卡和印度国外市场拓展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方面这两个国家具有原来是英国殖民地的历史,具有英语好、对外宣传的语言独特优势,另一方面也从他们在国际上推广本国红茶的经验中得到了启发。斯里兰卡在俄罗斯和其周围的国家销售额较大,占到其出口的20%以上。这些国家并不是英语国家,因此,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4、扩大自然生态茶园的种植。只有绿色不够生态,只有体现生物多样性才能调整茶叶的香气和口感。为什么野生茶或古树茶香气、口感特殊?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茶树的生长环境。“台地茶园”改造为“生态茶园”,将是中国茶业发展的一次变革。“生态茶园”建设将提升茶的品质,形成普洱地区产茶地的独特性,为传统茶和深加工茶提供良好的茶叶原料。自然生态茶园的建设能够防止大面积单一台地茶的病虫害发生。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教授研究证实,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防治植物的病虫害。因此,建立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茶园是建设绿色有机茶的重要手段。

5、加强茶叶自然杀虫剂的研究和应用。为了保证生态茶园的茶叶质量,还要加强对生物杀虫剂和生物肥料研究和开发。印度和斯里兰卡绿色有机茶园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对茶树种植和生物制剂的使用,通过对生物杀虫剂和生物化肥的开发和使用,保证了茶叶的质量安全。如根据普洱市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除了香樟树间种外,用核桃的外皮作为生物杀虫剂喷洒茶叶,防治害虫。

6、发展茶园旅游产业。云南自然风景和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缺乏“产业旅游”的开发,现有的大理、丽江、腾冲等旅游胜地是依靠自然条件发展起来的。花卉产业、普洱茶产业以及特色食品产业是云南未来旅游的新资源,它也必将超过依靠自然资源的旅游业,因为产业旅游将提供风景旅游没有的产品资源。因此建议普洱将自然生态和绿色普洱茶产品作为发展普洱旅游产业的特色进行开发和建设,打造普洱自己独特的旅游品牌和名片。

7、探索和尝试茶叶拍卖的交易方式。建议国内产茶地区尝试和探索茶叶拍卖的交易方式。在产茶集中地选择地理位置临近的市县设置交易市场,设计一套合理的茶叶拍卖方法进行交易。实行茶叶的三级认证,即市级质量监督机构对市级茶叶协会认证,市茶叶协会对县茶叶协会认证,县茶叶协会对专业合作社认证;经过认证的茶叶、茶园、企业可以由当地推荐向国内或国际市场;不经过认证的产地和茶叶不能在拍卖市场交易(个八或企业可以在其它场合交易),不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待遇。

8、实施茶产业的规范和标准。建立茶相关行业的标准,规范茶园旅游、茶饮店、茶宣传的语言、文字等,开发适合于旅游携带的茶产品,加大现代科学新技术在茶产业中的应用力度,提高宣传效率,减少宣传成本。

9、加强茶叶协会和专业台作社的作用。政府引导,市场向导,企业主导,引导企业以及个体茶园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要充分发挥茶叶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国内外的有效茶叶认证,协会积极向国内外推介认证企业和茶园的茶产品。

上一篇:一九八几的那杯茶 下一篇:温馨“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