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数学教学模式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7-12 02:28:37

构建新型数学教学模式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对于新型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其着眼点不是关心学生“知道了什么”,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怎么样知道的”。数学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的协商、交流、合作主动获得的。在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参与者、发现者、探索者;教学过程由讲授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经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主动参与、发现规律;例题解析、拓展思维;基础训练、变式训练;归纳结论、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吃饱、消化”,并能灵活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恰当的教学环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恰当的教学环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通过学生资助的实验、观察、探究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创设问题情境,编排导入程序,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展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以旧带新,以旧引新、以旧创新,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及其由内容反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做好有效铺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自然过渡到新课堂的学习上。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现和探究新知。通过创设具有典型性的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独立地、主动地、积极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变式训练,从不同角度去表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针对教材中某些定理、法则和公示等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中发现特性,进而归纳出一般性质,使思维飞跃。

如讲“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设计下列问题:

(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括号内填适当的数,使等号成立:

(2)试写出下列等式中未知的分子或分母

(3)试试看,你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总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吗?

教师让学生用类比法在分数基本性质基础上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由于学生亲身参加知识发生的过程,自己去发现分式的基本性质,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

二、使学生掌握训练的主动权,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多练”不是盲目的练,不搞题海战术,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的练习,创新性的练习,在教学中,如果恰如其分地发挥习题的功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练习要有层次性。事实基础训练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遵循由浅入深和分层练习的原则,体现出指示灯发生发现过程和技能形成的梯度及层次,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在定向思维训练为主的前提下,对发散思维点到即止。另外还要精心设计变式练习题,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综合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训练,建立知识联系性,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使知识升华为能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中,对课本的例题或练习题进行延伸、改造、变式,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提高,使学生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思维活动层层展开,不断深入。

如在几何问题中的讲解: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15海里么每小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0时到B处,从A、B两处望灯塔C,,测得角NAC =42度,角 NBC =84度,求从 B处到灯塔C的距离。对此例可进行下列变式:

变式1 题目条件不变,若船继续前进,是否有一时刻,船与灯塔C的距离最近?若存在,请作出此时表示船的位置的点。

变式2题目条件不变,若船继续前进,是否有一时刻,船与灯塔C的距离又等于30海里?若存在,请作出此时表示船的位置的点。

变式3 题目条件不变,若灯塔C的周围25海里内有暗礁,问船从B处继续前进有无触礁的危险?

变式4 题目条件不变,若船在B处继续前进2小时到达E处,求船与灯塔C的距离(精确到0.01)

三、发展质疑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对旧知识不断总结,反思以及不断质疑的基础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着力营造出质疑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精神。

如在讲“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一节时,编排了如下一组练习题。

根据下列条件,求出直线的解析式:

1、该直线经过点( ,2)和( ,4);

2、该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 ,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3;

3、该直线是由Y=2X的图像向下平移3个单位而得到的;

4、该直线与X轴、Y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且与直线Y=-3X+2的图像交于点(1,M);

通过变换题设条件,把原有孤立的、零碎的问题相互联系起来,最后得到同一个结论,达到触一题,同一类之功效,从而加强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训练。

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时为了实现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和迫切的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是基础教育中一主干学科,数学教育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总体目标服务立足于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知识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创新意识、及潜能的开发,注重学习方法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你,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 下一篇: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其实也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