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比较

时间:2022-07-12 12:41:06

24 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比较

【摘要】 目的:讨论研究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结果差异并进行分析,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疗的196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情况进行研究。按检查方案分为常规心电图组和24 h动态心电图组,每组98例。其中常规心电图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24 h动态心电图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搜集检查数据,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两个方面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常规心电图组经过检查有49例患者检查结果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50.00%,动态心电图组经过检查有80例患者检查结果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81.63%,24 h动态心电图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常规心电图; 24 h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 R54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069-02

doi:10.14033/ki.cfmr.2015.25.032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检查中的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临床医生的认可,使心电图检查逐渐得到广泛应用[5]。该种检查方法具有多种特点,心电图属于无创检查操作,具有可重复性,患者一般可耐受。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96例冠心病患者,通过对其心电图检查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9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按检查方案分为两组,每组98例。常规心电图组98例患者,男58例,女40例,年龄43~78岁,平均(51.3±4.4)岁;其中患者病程最长为16 年,最短为2年,平均(6.5±1.4)年;其中3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胸闷、心痛症状为主,38例以气短、胸闷症状为主,22例以头目眩晕症状为主,3例以头晕、耳鸣和腰膝酸软为主。

24 h动态心电图组98例患者,男53例,女45例,年龄45~76岁,平均(53.3±4.1)岁;其中患者病程最长为14年,最短为1.8年,平均(6.3±1.6)年;其中3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胸闷、心痛症状为主,43例以气短、胸闷症状为主,16例以头目眩晕症状为主,6例以头晕、耳鸣以及腰膝酸软为主。常规心电图组和24 h动态心电图组的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和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常规心电图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24 h动态心电图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查结果。

1.2.1 常规心电图组 检查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检查描记,规定走纸速度控制为25 mm/s,检查时要求患者精神状态平稳,处于相对安静环境下检查,患者均取平卧位。具体操作中采取一定的语言来安抚和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降低因患者情绪不稳造成的检查结果偏差。检查时注意避免患者使用药物时的因素影响。常规心电图检查收录标准为:常规心电图检查基线需要保持平稳,记录的心电图结果图像清晰,其中对于T波0.05 mV的图像诊断为ST-T异常。

1.2.2 24 h动态心电图组 检查采用世纪-3000型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检查记录,必须连续无中断地记录患者24 h心电图变化。检查中需注意,要求对患者进行多检查,最大程度避免对检查结果的的影响与干扰,从而得到正确的检查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常规心电图组经过检查有49例患者检查结果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50.00%;24 h动态心电图组经过检查有80例患者检查结果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8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一般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中[1],严重情况下可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有多重,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冠状动脉的长时间硬化,从而引发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导致患者心脏功能下降,进而可导致患者各种心脏疾病的发生[2-4]。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有多种,且该疾病的发病部位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发病部位多样性,临床上早期对该疾病进行正确诊断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且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对冠心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冠心病的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该方法准确度较高,检查阳性率极高。但是这种临床检验方法为有创检查,冠心病患者多数情况下耐受力较正常人低,具体操作中,患者较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发展,中老年人是该病症的好发人群,轻者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重者可直接致死[6]。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如今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检查中的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临床医生的认可。该种检查方法具有多种特点,心电图属于无创检查操作,具有可重复性,患者一般可耐受。

临床将心电图分为常规与动态两种,由此就引发了相关学者对两种心电图临床监测冠心病的功能和疗效的疑问。常规心电图是在临床应用较早且诊断费用低,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中,能够有效的反应患者心脏的电波活动变化情况,取得了心脏疾病的诊断较好的使用效果,而且常规心电图对各种心律失常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与之相对的是动态心电图,该技术是一种长时间持续纪录患者心脏电活动的检查方式,本文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发现, 临床中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效果。常规心电图组经过检查有49例患者检查结果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50.00%;24 h动态心电图组经过检查有80例患者检查结果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81.63%;24 h动态心电图组对于心肌缺血的检查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24 h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诊断效果比常规心电图优秀,且24 h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属于无创操作,具有可重复性,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秋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134-135.

[2]张东.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88-89.

[3]王强.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63-64.

[4]王继芳.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87-88.

[5]张东.运动负荷心电图缺血性ST下移与QT离散度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8-49.

[6]范秋,张丽敏.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57.

(收稿日期:2015-05-18) (编辑:程旭然)

上一篇:浅谈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 下一篇:越运动越胖?因为你不懂这些高耗能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