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播电视报社走基层专题 探觅京城社区人物故事

时间:2022-07-12 12:11:47

北京广播电视报社走基层专题 探觅京城社区人物故事

她被居民称为“解难书记”

职业:高家园社区党委书记

经历:在社区服务已经12年

王青文

她的笑很感染人,温暖而又爽朗。12年的社区工作,王丽华就带着这样的笑容,为高家园的居民们做了很多事。其间她对工作尽职尽责,给了居民们亲人般的关爱。“我在这个社区住了24年了,对这儿特别有感情。能给居民们做点儿事心里很高兴,就像是给家人做!”

让“老”社区充满活力与正气

2000年,当时在北京电子管厂工作的王丽华通过了全市首次招募社区工作者的考试,如愿进入高家园社区居委会。

对高家园,王丽华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她1988年结婚后就一直在这里和公婆一起住,和街坊邻居们都很熟、很融洽,甚至有种亲人般的情感。带着这份情感,她在高家园社区一千就是12年。

高家园社区有个特点,国企退休人员多。社区刚成立时大部分人无所事事。王丽华先从组织活动和社团抓起,想方设法活跃大家的精神生活。很快,太极拳队、合唱团、越剧队、京剧队、舞蹈队,柔力球队都办起来了,并且很快便风生水起:太极拳队曾到太庙表演过;合唱团更棒,拿过大大小小很多比赛的奖,几年前已“升级”为酒仙桥街道合唱团,去年还拿过北京市社区合唱比赛第三名……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区党委书记的王丽华非常重视。她在组织党员学习中发现,对这个老年人居多的党员队伍,总是念报纸、读文件,并不受欢迎,大家或者找理由请假,或者边听边睡觉,学习效果很难保证。意识到这一点后,王丽华开始寻找新的思想教育方式。她请来社区里的一位退休教师、70多岁的符先生给社区党员讲课。大家想听什么,符老师就讲什么。开始时讲过国企改制,后来物价开始上涨,大家议论纷纷,不能接受,他就讲为什么要涨价,讲国家的难处和用意;符老师还讲国际国内形势,讲台海关系,讲人口问题、能源问题。这样的讲课让老百姓了解到了很多以往不了解的,更加体谅国家的不容易,更加理解国家的政策,效果非常好。

符老师讲得特别生动,大家都听得入了迷。有一年冬天,会议室因故没暖气,两个小时的讲课过程中,没人中途离开,甚至没人上厕所。结束时有人问:下回什么时候讲?就这样,王丽华把枯燥的思想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有说服力,社区气氛也随之日益和谐、充满正气。

大大小小的事没有她不操心的

在王丽华心里,社区居民就是她的亲人。作为一个1988年入住的老旧小区,高家园社区的住宅中没有做防水设施,所以管道漏水发生的概率很高,并由此造成了邻里的一些摩擦和纠纷。甚至有的住楼上楼下的邻居,因为漏水,从上一辈闹到下一辈,几乎到了不可调解的地步。有一位教师也因此而常年备感烦恼。他找到居委会,王丽华帮他找矛盾另一方的房东,“找多少回都不露面,还挺横的。我就说,你要是不来、不签字,我就老找你。”后来,房东终于来了,“既然他来了,我就不能让他走!”最终王丽华终于做通了那家房东的工作,双方签了调解协议,事情得到了妥善的解决。那位老师感激得直想给她下跪!

不只是漏水,各种麻烦、纠纷都会找到王丽华,哪怕是节假日。有一次,有居民因邻里纠纷来找她,当时她腿受伤骨折正在休养,但她坚持让爱人用车推着到那家去解决。有一对母女,矛盾很深很激烈。女儿离了婚,带着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母女矛盾甚至闹到女儿一度想抱着孩子一起寻死。王丽华为此很焦急。在冷静分析了她们之间的矛盾之后她决定,以30多岁的女儿做突破口。“我跟她讲,你是大学生,知识很多,很有能力,但是你的能力在处理家庭问题方面没有体现出来!”一次次的开导、劝解,女儿慢慢地醒悟了。之后王丽华又做通了她妈妈的工作,终于使这对母女间的关系冰雪消融。

还有一位大妈,因为身体不好,基本无法参加社区的活动,长期不接触外界。加上性格原因,经常与家人吵架闹不愉快。王丽华针对她的情况,让家庭关系处理得好的人和她结成对子,并且让她尽量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心情开朗起来的大妈,在处理与家人关系方面慢慢地有了改变。

因为把居民看成亲人,所以对于他们的需求与困难,王丽华从来没想过哪是分内哪是分外,“不管谁来找我,我都会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绝不会推!”

“我们小区绝不能出现这样的悲剧”

高家园是个严重老龄化的社区,60岁以上的人竟达总人口的36%。而且不少人的子女不在身边甚至远在国外。

这种情况下,王丽华和同事们向老人们伸出了温暖的手。有一位70多岁的大爷,老伴去世后,家里只剩下他一人,因为身体不好,基本没有自理能力。王丽华他们隔三差五就会去他家,刷碗、刷厕所、洗衣服,什么活儿都干。老人感动得直流泪。

让老年人“一帮一”互助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社区的组织下,凭借“结对子”,空巢老人无人探望、照料的问题得到了缓解。“我们今年计划所有的空巢老人全结成对子,如果有结不成对子的,党员全包了!”王丽华说得很坚定。

高家园的“一帮一”现在已经实现了500户,而“全覆盖”怎么也得超过1500户。“这是个很大的工程,但高家园八九十岁的人太多了,这件事必须做,老人在家里去世很多天都没人知道的事,我们这儿一个都不能出现!”

采访手记

从去年开始走基层采访以来,去过高家园多次。社区里的气氛很祥和,走进的每一个家庭都很温暖,见到的每一个人也都很良善友好。每每感觉,这一定是个模范社区,而这模范中一定有社区工作者不寻常的付出。

那天的采访中,这个猜测得到了证实。我了解到高家国社区是酒仙桥街道的一个窗口,曾经得到过“北京市先进居委会”等多项荣誉。而领导者王丽华本人,也曾获北京市“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荣膺“百姓心目中的好党员”等称号。

那天的一个小插曲尤使我印象深刻。采访中,居民杨素珍大妈忽然到访,给王丽华送来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真诚解难好书记为民服务暖民心”。原来,杨大妈家也遇到了管道漏水的问题。这一次漏了3天3夜,正常生活都受了影响。找楼上住户、找物业解决未果后,扬大妈找到了王书记。王书记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事马上跑到她家,即刻着手解决,仅用半天时间就解决了问题。杨大妈激动地告诉我:“其实她不光是对我们一家好!在这儿住挺福气的!有事儿就找居委会,就像一家人似的!”

我知道,偶然撞上的这个小插曲真的绝非偶然。

新镜头

快乐生活 美好邻里 幸福家园

高家园社区

开展“法律服务需求调查”

近日,高家园社区召开党支部、自治组工作会,进行“高家园社区居民法律服务需求调查”。会上发放了调查问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涵盖了婚姻、家庭、继承、赡养、财产分割、邻里、物权、医疗、消费、食品安全、意外伤害及妇女、老年人、青少年权益等,鼓励居民写出自己最想知道的法律知识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该项调查是高家园社区为满足居民对法律的需求,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而推出的。它是使社区法律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对构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平台的一种积极探索。

据悉,此次发放调查问卷共100多份,回收率达百分之百。下一步社区将会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有针对性地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开展“法律服务大讲堂”、“送法进家门”等服务。

苑国达

东城区永外街道松林里社区

筹集善款 爱心大接力

4月23日晚6点,松林里社区的工作人员站在辖区院门口的马路上向来往的居民呼吁向灾区人民捐款,这已经是社区连续第五天在辖区内为边疆灾民设站筹款了。灾情牵动着社区居民的心。为了完成此次街道布置的任务,营造社区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爱心大接力的良好社会氛围,社区所有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在中海紫御、三元街路口、小花园西侧三个点进行宣传,并设置了爱心捐款箱位。在捐款现场,一些老年人抱着自己的孙子孙女,一起将捐款放进了捐款箱。现场,有一个3岁多的小女孩,手里拿着1元的零钱,没有数有多少钱,全部投进了捐款箱。不久,又拿着一个存钱罐,里面全是1角、5角的硬币,共有50元,全部拿出来捐给灾区。难能可贵的是,多数人捐款不愿意留下姓名。有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也加入了此次捐献活动。这份爱心令人感动。他们说,捐钱不多但表心意,希望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居民的积极响应,此次捐款任务圆满完成。

彭立昭

93岁高龄老人参与社区健步行

“一日万步行,健康你一生”、“参与全民健身,乐享低碳生活”,健步行活动在东直门街道东环社区举行,90余位居民前来参加,参与者都热情高涨。让大家很惊讶的是,东中街42楼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郭良琛老人,在女儿、女婿的陪伴下精神抖擞地行走在健步行的行列中。生命在于运动,郭良琛老人已经坚持步行多年了。“年轻时就要好好锻炼身体,老的时候才会知道健康是一切。”他的爽朗笑声在热闹的活动场地回荡着。

王晓娟

上一篇:饱览美景 收获爱情 大堡礁岛主干满三年美差 下一篇:600分钟纪录片 丈夫唤回半脑妻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