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机构能耗预算对节能成效影响刍议

时间:2022-07-12 12:11:33

公共机构能耗预算对节能成效影响刍议

引言:人类几乎任何活动都伴有能耗的发生,尤其是社会高度发达的当今,快捷、高效、舒适的工作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先进的科技成就基础之上的,而目的的达成则是以能耗为代价的。

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共机构,承担着国家行政管理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活动有序开展,同样,能源资源消耗也是巨大的,开展节能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倡导“绿色办公,低碳生活”,践行节能降耗责任,在社会上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对于加强公共机构自身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但要看到,节能工作关键在人,重在落实,成效在于节能责任履行程度。本文以某厅局为研究对象,从编制能耗预算的角度试谈开展节能工作的一种方法。

一、能耗预算编制的必要性

公共机构使用的是财政性资金,能源资源消耗所带来的经济支出与职工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当前,人们节能意识不强,若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需要寻求一种更加直接的解决之道。

诸多的能源消耗是伴随着人们的活动产生的,假设有一种单位能耗标准,那么超过这一标准便可视为浪费。对不同的人而言,能源浪费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有意识的浪费,即过高追求工作生活“档次”而加大了能源消耗,比如比阔气、讲排场等行为;另外一种是无意识的浪费,即主观上未有浪费意愿但不知不觉又产生了浪费,比如用电设备常设置在待机状态、洗刷大量用水等。

无论是有意识的浪费还是无意识的浪费,均表现为过多的消耗了能源资源。开展节能工作,是要求人们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就需要对人的行为有所节制,即约束浪费行为。目前,制度层面上引导和约束机制均已具备,但落实到每一个人还存在困难。既然无法监督过程,那就监督结果,由结果追溯过程。

大多数机构把能源资源节约工作纳入了年终目标考核,而节能目标是个百分比,执行起来比较抽象,折算成具体数据则清楚直观。比如,某部门(单位)所有的用电设备经核定一年用电10000度,按每度电0.60元计算,一年需支付电费6000元,考核时对于超出部分加倍支付电费,对于节约用电的部门则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

综上可以看出,在公共机构中通过编制预算将节能目标转化为经济数据,节奖超罚,考核结果与职工直接利益挂钩,能够达到约束行为目的,因此,做好能耗成本核算,编制能耗预算,不失为做好节能工作的一种工作方法。

二、能耗预算的执行

诸多研究认为,节能工作中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责任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纵观这些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核定能耗成本,确定用能经济标准,责任落到实处,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1.核定能耗成本,确定用能经济标准。作为能源管理部门,以目标考核单位为核算对象,核算出在满足正常公务活动的条件下各项能源资源的消耗量,换算成货币金额,颁布各项消耗的支付金额标准。比如,厅局下设多个处室,每个处室正常开展业务一年所使用的水、电、暖、油料、办公用品及耗材等是相对固定的,在此基础上分类核定年度消耗量,折算成货币,编入预算。这一过程中单项消耗预算就是年度使用标准,各项间盈亏不得调剂。量化后的使用标准,使得各处室在业务开展中要充分考虑行政成本,养成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工作作风,促成节能效果最大化。

2.责任落到实处。把能耗支出编入预算,单位、部门便有了能源资源使用标准,接下来应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将预算执行贯穿于能耗的整个过程。

一方面,落实能源使用部门节能责任。上面的例子中,由于能源资源消耗量已经编入预算,且各处室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处室和职工利益息息相关,那么,处室在能源资源使用过程中便制定计划,降低规格要求,有节制使用,自然而然增强了节能责任感和主动意识,使责任得以落实。

另一方面,落实能源管理部门监督责任。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具有对能源使用的监管职能,每一季度完成能耗统计后,通报能源资源使用情况,并记入年度考核记录。日常工作中加大巡查次数,纠正诸如夏季空调温度设置过低、长明灯、长流水等能源浪费行为。同时,要落实工勤维修人员职责,确保管道线路完好,杜绝水管跑、冒、滴、漏等情况发生。

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编制能源资源使用预算,落实节能工作责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能够进一步促成节能目标实现。

一是采取价格差别制度。能源资源预算纳入部门“包干”经费,预算内消耗的各项能源按照正常价格由财务部门予以扣缴,但是对于超出部分按照正常价格的5倍进行扣除,当该项预算已被扣完尚不能满足费用的,可以从目标考核奖金中扣除,但不得占用其他办公经费预算和能耗预算。同时,对于能源资源节约的部门,节约部分按照正常价格2-5倍予以奖励。价格差别制度属于经济重罚重奖制度,直接关系到职工切身经济利益,从思想认识上能够引起警醒和重视。

二是加强能源资源监管力度。节能监管部门对照预算进度有序展开工作,每一季度完成能耗统计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能耗规律,尤其是对较大幅度超出正常水平的能耗指数进行调查,找出原因,及时纠正浪费行为,并通报将统计结果,且结果反馈到各处室。

三是建立能耗严重超标“一票否决”制度。把能耗支出纳入预算管理,作为考核目标之一,那就划定一条底线,对于能源资源消耗超过计划50%(可根据单位实际制定比例)以上的单位、部门,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这样能够彻底引起领导和职工的重视,从管理和意识上切实把节能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待和开展。

三、能耗预算的局限性

编制能源资源支出预算,加强节能工作监督考核,以经济手段实现节能目的,更多的强调了开展工作的经济性,使更多的人被动接受这种节能要求,容易引起参与者抵触情绪。

同时,当前公共机构中节能环境尚未成熟,人们节能意识普遍不强,节能手段难以实现市场化操作,编制和执行能耗预算不失为一种工作方法,采用这种工作方法的需要制度保证、政策支持,应注意其适用范围和环境的局限性。

上一篇:农村经济发展之我见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