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课学习:学在教前教在学中

时间:2022-07-12 10:20:40

前课学习:学在教前教在学中

前课学习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江苏省如皋市推行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以“活动单”为媒介,以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的教学模式,其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所谓“前课学习”,就是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前置,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能够学习的内容。前课学习是课堂学习的组成部分,意在解决传统教学活动中的两个问题:一是改变学生“被听课”的现状,做到学在教前,让学生学有准备,思有前提;二是改变“零点授课”的现状,达到教在学中,教师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教什么,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对教者而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前课学习单的设计与实施,在学之前对学习内容做粗加工,把事情变成学生容易人手、喜做可做之事;二是前课学习单的反馈与应用,对前课学习单呈现出来的“学习起点”做处方性分析,据此对施教方案和导学方法做进一步调整。本文试从以上两个方面对前课学习做一阐释。

一、学在教前:前课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在前课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中,至少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根据学生的“现实学习力”完成基本认知。二是了解学生的“可能学习力”,即对学生现有知识、能力与学习内容的距离有着清晰的认知。三是通过前课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课例(一):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预习作业。

①抄写本课生字词。

②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人喧马嘶、喧嚣、山回谷应、气势非凡。

③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

④思考课后练习四: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

课例(二):苏教版第六册《黄果树瀑布》前课学习单。

①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②生字小研究(字音、字形、词义)。

③课文探究: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

④阅读写景的名家名篇。如巴金《海上日出》。

比较上面的两组课例,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预习作业是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学习内容亦步亦趋地完成的,作业中要理解的词语、要思考的问题都是教师精心预设的,学生完全按教师思路而“被学习”。而课例(二)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只给了学习方向――自学生字词、围绕主题读悟课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要学习的内容。在开放的空间里,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

可见,前课学习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预习,相比较而言,前课学习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以研究的方式思考问题、实践体验,体现出目标的指向性、内容的简约性、话题的开放性、时间的灵活性等特点。同时,前课学习有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就是“前课学习单”,其目的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其实现知识建构,促进能力不断发展。如果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比作一次旅游,那么,学习单就如一位导游,一路指点,引导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教师做的是“导游工作”,从线路的设计开始,根据学情、教学内容等进行具体分析,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现有水平,制定合理的前课学习单,让学习者有的放矢地充分学习,唤醒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接收新知识的学习准备。前课学习的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要突出“方法指导”。前课学习初期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内,容量也必须小一些,等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方法之后,学习的容量和速度自然会增多和加快。比如,《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一至六年级均提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这也是语文前课学习的重要内容。怎样才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一是反复多读几遍,二是会停顿。在长句中,停顿是很重要的,如果停顿得不合理就会影响表达效果,让人听不明白。如《看》中“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看”,要让学生根据句子前后所表示的意思来停顿,并用“/”画出停顿点:“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看”。句子的朗读还应注意标点符号的朗读指导,标点符号可以帮助确定停顿和语调,各种标点符号都有一定的读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第二,要注重“文本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次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前课学习单的设计要引导学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要注意,文本内容不能等同于前课学习的内容,要善于选取教材的一些点(重点、难点、疑点、盲点),作为前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部分与全篇的关联达到以点带面、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如《少年王冕》的前课学习中,可设计“留意王冕的言行,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品味,与人物、文本发生内在的交流,既给学生的自主阅读指明了方向,也留下了阅读感悟的空间。同时,可利用前课学习单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进行扩展性阅读。如课例(二)中提到的,结合《黄果树瀑布》,引导学生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等。

第三,要立足“生活世界”。“前课学习单”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关联,即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建立联系。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难度的设定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要体现基础性,让学生自己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又要体现发展性,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让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能够暴露其知识漏洞和思维偏差。同时,也可以设计选择性的学习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确定作业内容,这样既能保证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又能照顾到学生的不同能力,让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发挥的空间。比如,教学《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前课学习单(任选一项做一做):(1)读读对话,聂将军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表演其中的一两个环节。(3)给40年后的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创造一次见面的机会,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第四,要弘扬“游戏精神”。如果我们能把“游戏”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那么学生的“学”就能和“玩”融为一体。“前课学习单”的设计,要充分借助“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创造性和生成性,为学生精心创设趣味情景,想办法吸引、解放、激化、发展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尽情参与。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猜谜语、唱儿歌要成为前课学习单上的重要内容。而对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也需要采用故事、儿歌、寓言等游戏化策略,努力让前课学习变得有趣味。如《负荆请罪》是历史剧,可以在前课学习中,请同学们仔细揣摩人物的神情、心理、性格等,分组进行排演,让前课学习转化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主动揣摩、体悟言语作品,互相借鉴扩充言语经验,学习表达,语文学习便成了一种自我建构。

第五,要支持“自由创造”。在人本主义思想家马斯洛看来,人的创造性可以分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大都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再创造”。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每个学生都是积极的探究者和知识的构建者。因此,前课学习单的设计要充分体现自主性、开放性,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创造的空间。比如,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主要教学目标,就要在大量识字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最好的识字办法。下面是一年级学生前课学习时想出的识字好办法。

闻:“门”中小“耳”朵,能闻天下事。

清有“水”,池水清;晴有“日”,天气晴:蜻蜓是昆虫,忙来忙去捉蚊虫。

落:“三点水”很害羞,“草字头”下躲一躲,还有“各”字在哪里?草头下、水旁边。

虽然是一年级的学生,但他们就是能用自己创造的方式来识字!其实每个学生都蕴藏着这样的学习潜能,只要我们能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这样的学习潜能就会发挥出来。

二、教在学中:前课学习的反馈与应用

“教”最终要落实到“学”,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教学过程正逐步趋向于被学习过程所替代。”“教在学中”体现出“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前课学习的反馈与应用,总的原则是“教”由“学”而调整。通过前课学习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进行“二次备课”,重点在学生“学不懂”、“学不对”、“学不透”、“学不到”的地方给予点拨,催生学生的思维律动,真正做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否则,如果前课学习的反馈石沉大海,则不仅达不成目标,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教学《詹天佑》一课,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前课学习题:请认真自学课文,画出“两端开凿法”、“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

批阅学生的前课学习单,我发现全班超过80%的同学,能比较正确地画出“两端开凿法”、“竖井开凿法”的示意图,而对于“‘人’字形线路”,则仅有部分同学能画出个大概意思。

于是,我对原有的教学设计作了一些调整:将原先预设的“读懂五、六小节,画出示意图”,改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点评前课学习单”,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投影展示,在比较中了解“两端开凿法”、“竖井开凿法”的优势,加深对“把工期缩短了一半”的理解。第二部分为“欣赏视频,再读课文”。教师一边播放“‘人’字形线路”的相关视频,一边朗读相关文字,然后再请学生反复读第6小节,并当场修改完善自己的示意图。学生在反复读读、画画中突破了难点,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从本案例的教学中可以看到,学生因为前课学习,已基本了解“两端开凿法”、“竖井开凿法”,所以课堂上以“点评前课学习单”的方式一带而过,而将重点放在理解“‘人’字形线路”上。通过视频展示、教师范读、修改示意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突破难点,从而更深刻地体悟到詹天佑的智慧与才干。

当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前课学习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其改革实践是很有价值的。从学生“学”的立场出发,学在教前,教在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现代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必然。任何观念的践行都需要载体,前课学习就是这么一个现实载体,它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和实践。

上一篇:内容前移 角色位移 能力迁移 下一篇:你学了十多年英文,为什么还是读不懂英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