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7-12 10:02:36

例谈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兴趣;前奏;间奏;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2—0075—01

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其真谛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鼓舞学生的兴趣。“宝黛初会”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三课时,笔者就以这堂课为例,谈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途径。

一、导语——阅读的前奏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端,也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切入口。导语设置要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课文主旨的感悟铺垫,为学生的课堂情绪蓄势。这节课我是这样导入的:“这是一部把爱情写到极致的传世经典。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凄美缠绵,哀婉绝伦的爱情故事。那么这两位史上最诗意玲珑的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见面是什么样的情景?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人物形象,初步探讨他们爱情发生的根源。”既渲染了课堂氛围,又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点明了本节课讨论的要点,可谓一举三得。

二、设疑——阅读的间奏

根据心理学原理,要想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并持久,必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扩展新知识,形成内驱力,不断利用知识和活动满足自己探索解惑的需要。而提问设疑,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宝黛初会的段落,然后分别读出二人初见时,不同的表现,并紧接着提问:“两个人的感觉是相同的,都有似曾相识之感,用李商隐的诗来说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样的感觉,表现在二人身上却又截然不同,黛玉是‘惊’,宝玉是‘笑’,现在老师改一改(投影):

黛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哥哥我曾见过的。’

宝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样改,行吗?为什么?”一石激起三层浪,学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师当然退而居其次,只稍加点拨就可以了。

三、鉴赏——阅读的旋律

我国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文学教育。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出发,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使学生在品味欣赏中体会乐趣。本文中黛玉之形象,是曹雪芹精心打造,也是最为钟爱的一个人物,笔者通过这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去品鉴人物:

1. 这一惊一笑,两人的性格、身份、地位凸显。而这一对视,也如电光石火般震撼了两人的心灵。那么,在宝玉眼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林妹妹?2.从这段描写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黛玉?3.别人眼中的黛玉,又有什么特点呢?找出文中另外能体现黛玉相貌的语句,看看和宝玉眼中的黛玉有何不同?4.理解胭脂斋评点:“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是何等品貌。”

另外,作者对黛玉形象的描写,通过宝玉之眼展示给读者,却对其服饰描写完全忽略,旨在突出黛玉之美,不仅美在外貌,更美在内心,美在她的的精神气质,她的灵秀气、孤傲气。笔者以“宝玉眼中的黛玉,竟无任何服饰描写,是作者疏忽,还是宝玉马虎”这个问题让学生品味,体会作者的匠心独具。

如此,指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在再造想象中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为形象而动情、移情、融情,在艺术共鸣中潜移默化,产生美感,贮美于心。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是语言的精品。阅读文学作品,就必须品味作品的语言。更何况是像《红楼梦》这样的精品小说,文中对宝黛二人肖像描写最是精彩,除了让学生分析其语言特色外,还指导学生朗读甚至背诵,在激情诵读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四、多媒体——阅读的加花

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而深入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声音和图画的完美结合, 往往会给学生以强大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也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本节课的高潮部分,也是收尾部分,提问:“如此纯美的感情,能为世俗社会所容吗?此时,宝玉做了一件让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事,他干什么了?”笔者适时插入了宝黛初会的视频,对于平时极少看过这类片子的“90后”来说,可谓是惊呼四座了,有了前面理解的铺垫,这会看视频可谓是别有一番滋味了,相信,学生对宝黛的形象也是挥之不去了。

总之,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教材、学生、教师、课堂气氛的不同而变化,它体现出教师的个性。正如上文所说,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多种因素影响,它常呈现一种动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随时加以关注,不断调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最理想的阅读教学的效果。

上一篇:抓好书面表达训练 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下一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