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案件督办制度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7-12 09:21:01

公诉案件督办制度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论文摘要:督办制度是新刑诉法修订后公诉改革机制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建立督办制度主要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和督导意识两方面着手。本文通过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在制定、落实督办制度一年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说明了该制度对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积极的作用,进而对下一步如何建立适应公诉工作的创新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深入探讨。

论文关键词 督办制度 公诉改革 工作效率 创新机制

纵观公诉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公诉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创新和完善始终是公诉工作改革的一个永恒主题。新刑诉法的修订又开始了新一轮公诉改革的帷幕。在原有的主诉检察官办案制、人民检察院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办案质量预警机制、人民监督员制度、案件简繁分流、案件诉后量刑建议、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等机制创新后,督办制度是又一重大举措。

如何加强对基层院落实公诉案件督办制度工作的检查、监控和评估,建立一个有力、长效的运行机制和推动机制,对于促进和保障公诉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我院公诉处抽出专人组成督办组,以督办案件为抓手,开始了对9个基层院办案流程进行跟踪督办的初步探索和全新尝试。

一、抓住机遇,发挥督导职能

顺应新刑诉法改革的要求,建立案件督办制度应当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

1.主动适应,强化责任意识。公诉工作机制改革是深化公诉改革的重要措施和关键环节,要真正把深化公诉改革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对公诉改革的监督和指导。我院公诉改革工作是上下领导,横向配合,对外协调的必然要求的共识。通过这次公诉案件督办制度在全市检察机关的建立,对9个基层院承担办理交办案件,检委会批复、决定案件,职务犯罪案件的流程期限,承办人相应职责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是我院公诉处在新形势下指导职能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重任在肩,必须主动适应。

2.深入调研,强化督导意识。我市公诉部门紧紧抓住新刑诉法改革的机遇,对公诉案件督办制度建立、落实的进程和操作等问题的主动探索和调研。首先,对积存案件进行了全面清理排查,重点为市院交办的刑事案件;公安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自侦部门移送的刑事案件。通过具体的案件,深入到基层院办案的第一线,全方位了解基层院办案的各个环节,感受基层院在办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影响办案质量的突出问题,加深对建立公诉案件督办制度的直观认识。其次,通过对积存案件形成原因的剖析,探求如何在建立公诉案件督办制度中,解决基层院独立办案和我院公诉处督导的最佳结合点,以便在建立公诉案件督办制度中正确定位,充分发挥相应职能。最后,专门召开检委会,对公诉案件督办制度的内容,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实际困难,积极进行对策研究,并及时听取有关部门提出的建议,引导和促进这项制度的建立向纵深发展。

二、把握方向,规范管理职能

我们从呼市地区公诉工作发展需要出发,在集思广益、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公诉案件督办制度》。这个制度既是促进各基层检察院办理交办案件、拟不案件、执行市院检委会决定事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发展目标,又是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严格办案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公平正义的理想标准,更是加强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领导的工作依据。为了增强对公诉工作的针对性指导,促进公诉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制定公诉案件督办制度时注重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机制,在制定《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公诉案件督办制度》时注重规范。一是强调了制度的全面性。从案件受理初始到案件审查完毕,涉及案件流转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规范和机制。二是增强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定该制度时始终坚持目的明确、内容详尽、责任到人、赏罚分明,保证落实中有程序可遵循。三是保持了制度的及时性。坚持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制度,让制度解决问题,哪里有问题,哪里易出现问题就把制度制定到哪里。该制度针对交办的普通刑事案件、自侦案件及检委会的决定和批复的特点,分别建立《交办案件流程跟踪卡》、《自侦案件督办卡》、《检委会决定、批复回复卡》,一案一卡,在交办案件或检委会决定、批复时,由专人填写《交办案件流程跟踪卡》、《自侦案件督办卡》、《检委会决定、批复回复卡》,随案移送承办部门,承办部门审结后向市院专人备案,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有效地控制了超期办案现象。

2.抓落实,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实行流程管理,把干警执法行为和案件办理过程置于流程管理的约束和控制之下,不断增强程序意识,一是按照《交办案件流程跟踪卡》、《自侦案件督办卡》、《检委会决定、批复回复卡》的要求,明确具体案件流程,进一步细化每一个办案环节,使其环环相扣,步骤分明,明确每一环节中处长(科长)、办案人、内勤、人民监督员等责任人的职责、要求、做法和办案期限,理顺案件流程走向,避免了责权不清和办案的随意性。二是按照《公诉案件督办制度》的要求,明确案件督办范围,督办方式,明确办案责任制,对不正确履行职责,严重不负责任,不积极履行职责,拖延办案,贻误工作等失职、渎职行为的给予处罚,对基层院办案工作有违法现象或作出的决定确有错误的,及时指令纠正或撤销基层院的错误决定。确保案件质量。

3.定责任,设立专职监督员。配备富有办案经验、责任心强的老同志,专职对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一对交办案件的办理情况、自侦案件证据的审查情况、检委会决定、批复执行情况,通过报备的《交办案件流程跟踪卡》、《自侦案件督办卡》、《检委会决定、批复回复卡》,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发现办案工作有违法现象或作出的决定确有错误的及时纠正。二对办案过程中,由专人根据案件审查期限和退查、重报时间,掌握案件进程,及时提醒办案人员在法定时限内办结案件。三对案件办结后,由专人根据归档期限催促、监督干警及时归档,对照卷宗归档标准对主要法律文书和卷宗质量进行检查,并签署评价意见,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案件承办人,承办人纠正后的情况,还要再向人民监督员反馈。

4.重反馈,实行评查制度。一是实行定期评查,由处长主持,对下业务指导员和专案督办人参加,对一段时期内的业务情况、疑难案件、法律法规适用等进行讲评与研讨。二是由主管检察长与部门负责人组成评查组,定期对督办制度的运行情况及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查。

督办制度实施一年来,我处督办各类刑事案件405件,其中对391件普通刑事案件的诉讼流程进行了跟踪,对14件自侦案件的审查及退补情况 进行了督办,发现并纠正了1件超期办理的案件。同时对60件本院检委会决定、批复案件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回访检查。通过公诉案件的督办不仅有效地控制了超期办案现象,缩短了诉讼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队伍养成讲究规则、程序、质量、效率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从而全面带动了各项公诉管理工作。在此我们有必要在建立适应公诉工作的创新机制方面作深入探讨、思考和进一步实践:

1.加强协作,构建促进公诉改革发展的办案、管理、督导联动机制。公诉改革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公诉改革工作涉及到侦查机关(部门)、审判机关等部门和基层院等多个方面,没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通力合作是不可能顺利开展的。在这次建立公诉案件督办制度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建立一个由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公诉改革联动机制,是推进公诉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力保障。我院公诉部门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的基础上,正确定位,明确职责,坚持“四强、四重”促进公诉案件督办制度的顺利实施。一是加强对新时期公诉工作的把握,注重调查研究,确保工作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二是加强对落实工作的经常性督查,主动同有关职能机关和部门联系、沟通,注重共同构建各部门在公诉改革中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情况分析,在落实督办制度的各个阶段,与各基层原定期召开会议,互通信息,注重共商发展良策。四是加强对实施督办制度过程的阶段性评估,帮助各院公诉部门总结经验,注重突出亮点,寻出差距,明确方向。在我市建立公诉案件督办制度工作中,整体联动已成为管理三方发挥职能、推进公诉改革工作发展和提高的一个重要机制。

2.加强沟通,构建促进公诉改革发展的上下互动机制。在全市检察机关建立公诉案件督办制度过程,既是我院公诉处强化对下业务指导的具体措施,也是基层院公诉部门办理交办案件、拟不案件、执行市院检委会决定事项工作从被动接受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到逐步转向主动参与的过程,是促进基层院公诉工作发展的过程。在我市检察机关公诉案件督办制度的建立阶段,作为上级院加强了与各基层院的沟通和合作,在公诉案件督办制度制定、实施步骤与措施、奖惩、保障等方面进行广泛探讨;在实施中,督办制度涉及到的办案单位、办案人、内勤及督办责任人在案件流转的各个环节中,耐心倾听群众心声,全面感受公诉改革浓厚的时代气息,也促进了自身法治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确立了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推进公诉改革服务的意识;作为被督察的各基层院也加强了与市院公诉处的密切合作,主动把自己放到督办主体成员的位置,将关注点放在自身的发展需要上,把督办公诉案件看作是一次主动参与、深入推进的过程,是自我反思、整改提高的过程,通过自评总结、交流协商和反馈沟通等途径,对成绩、经验和亮点认真分析、发扬光大:对不足和建议,主动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正是督办双方的良性互动,有效的保证了各基层院的公诉改革工作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公诉改革无止境,公诉工作机制探索也永无止境。通过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争取进一步完善公诉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公诉工作,强化法律监督。

上一篇:中学生升旗仪式发言 下一篇:分析高寒山区薄皮甜瓜生产的优势、问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