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迎香:用铁锤打通脱贫之路

时间:2022-07-12 07:26:59

她是贵州山里的一位普通村妇,却被誉为“当代愚公”。

而她最初的朴素愿望,是只想能有一条路,不要再让村民们出行翻山越岭几个小时,也不再让村中的小孩子有病了来不及医治,落得和她儿子一样的命运。

2016年5月24日,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三届“CCTV慈善之夜”晚会。这届慈善人物的推选,紧紧围绕“精准扶贫”这个主题,不仅关注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榜样人物,而且继续发掘那些默默奉献、帮助他人、温暖社会的凡人善举。

被誉为当代“女愚公”的邓迎香与姚明、塔林夫、徐之伟、孙雪梅等人获此殊荣。

10月16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38名为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获得表彰,其中邓迎香获得“奋进奖”,而参与贵州脱贫攻坚的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则分别获得“奉献奖”和“创新奖”。

在邓迎香的家乡贵州省,她的故事被新媒体以动漫形式在全省的公众微信号平台。

邓迎香,一个贵州大山深处的普通村妇,就这样一下子成了“网红”。

不堪回首的往事

少女时代的邓迎香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用双手一点点地去凿开大山。那会儿她生活在罗甸县董当乡一个富裕的村子里,偶尔也能听到老人们讲大山里的人过得如何穷苦,但她觉得这种生活距离自己很遥远。

改变发生在19岁,邓迎香遇到了自己爱的人――生活在董架乡麻怀村翁井组的村民袁端林。1991年,为了爱情,邓迎香不顾父母反对,执意翻山越岭嫁到了七、八公里之外的麻山深处。

麻怀村位于贵州黔南州罗甸县沫阳镇董架社区东南面,距社区7公里,离县城48公里。这里属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石漠化喀斯特山区,村子因被大山挡住,一直很穷。出了村子,山高坡陡,村民必须攀越悬崖峭壁,从山脚爬上山峰,再从山顶下到坡脚,才能走出山,每次翻山就得耗费两个多小时。村民们卖牛卖猪,都要屠宰之后,一块一块背到山外卖。村里的果子熟了,也只能背出山去u,有村民实在背不动,只能让果子烂在地里。村民建房子,一砖一瓦也要靠肩挑背驮运进来。

生产生活物资拉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麻怀村成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被认为是“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区域”。

刚嫁过来时,邓迎香心里对生活充满期待。和丈夫每天起早贪黑地种地,但横亘的大山,让她的希望一次次碰壁。“我种出水灵灵的蔬菜,想卖个好价钱,一大早背着背篓翻山赶到集市时,菜蔫了,只能贱价卖掉。”她说。

最苦的是村里的孩子们,天不亮就起床,每天翻山去学校,一个来回就要四个多小时,疲惫不堪的孩子们上课时直打瞌睡。而村民们最怕的就是生病,因为路不通,不能及时就医。

让邓迎香始料未及的是,村民们最怕的事情有一天就落到了她的头上。1993年5月16日,她三个月大的儿子“小红球”重感冒,晚上突然开始“打摆子”。她和丈夫急忙就往山外的医院送,但还没翻过山,“小红球”就在丈夫袁端林的背上停止了呼吸。

痛失儿子后,邓迎香和袁端林下定决心逃离大山。他们外出打工,只在闲暇时回村照顾一下家里。哪料想,不幸再次降临到邓迎香的头上。2004年6月,袁端林打工的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袁端林不幸遇难。

邓迎香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又回到大山里的穷村子。

凿出一条路

麻怀村有一条隧道,周围的村民都叫它“麻怀隧道”。隧道不长,200余米,隧道的入口有块大石碑,介绍了这条隧道的由来。

每次站在隧道口,邓迎香都感慨不已。她说:“这条隧道是我们麻怀村村民花了十二年时间,人工开凿出的一条隧道。”这条隧道打通了,过去村民需要数小时才能翻越到达的大山外面,就只需要五分钟便能到达了。

邓迎香清楚记得:“我们是从1999年的冬月初八开始打洞的。”1999年,国家实施农村电网建设覆盖,当工程实施到了董架乡麻怀村,就无法进行了。这里山高路险,电线杆和变压器根本没法抬进村子。当时的村副主任李德龙组织村民探路,发现村子南坡有个200多米长的天然溶洞,溶洞北端刚好连着麻怀村。李德龙突发奇想:“能不能打通溶洞,挖一条通往麻怀村的隧洞?”

李德龙和村民们一商量,有27户村民同意跟着他一起干,其中就包括外出打工回到家乡的邓迎香和丈夫袁端林。他俩深知,如果李德龙的想法真能实现,打通这个隧洞,村里的孩子就再不会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夭折,村民出入也会方便很多。

邓迎香和丈夫积极加入到李德龙组织的“挖洞大军”中,渐渐地,有更多村民加入到其中。“当时溶洞狭窄,我们只能跪着、趴着一镐一镐地凿岩石,然后盘坐在地用双手把凿下的岩石、泥块传递到洞外。”邓迎香说,她每次回到家,就已经累得直不起腰,“端碗的手一直抖,连晚饭都没力气吃”。

后来,在很多获奖现场,邓迎香都重复地讲起这段往事:“2001年正月二十八,我们正在挖石头的时候,听到另一头敲石板的声音,咚咚地响。凌晨两点,一个村民挖着挖着,突然就抓到了对方的手,两人激动地大叫起来,‘通了,通了!’”

那一晚,麻怀村的村民一夜无眠,又是唱又是跳,都嚷着要一醉方休。

电线杆顺利抬进村,麻怀村终于通了电,村里历史上第一次亮起电灯。通电那天,村里几个老者想将烟卷放到电灯上去点燃,引来年青人的哄堂大笑,“因为他们从未见过电灯,还认为它像明火一样也能点燃东西。”邓迎香和村民们都流下了夹杂着心酸和激动的眼泪。“后来,我们又把洞口扩宽了一些,大家弯着腰基本上能走过去。尽管窄一些、矮一些,但这条路把村子与外面连起来了。”

很快,邓迎香和乡亲们发现,虽然隧洞打通了,但只能勉强过人,车辆无法通行,对村里经济发展帮助并不是太大。

当时,由于再没有凿洞经费,春节过后,村民又开始大量外出打工。邓迎香记下了每个外出村民的电话,并对他们说,一旦经费有着落,大家就返回家继续挖隧道。

上一篇: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模式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工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