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良好心理预期的探讨

时间:2022-07-12 02:57:54

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良好心理预期的探讨

[摘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成才,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点。不少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资助工作方面,但是贫困生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尝试从需求理论分析问题,从心里预期角度解决问题,达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贫困生 需求理论 心理预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38-01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高校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做好贫困大学生工作,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成才,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立和社会的进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资助学生存在的问题却不少,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从事务的表象去入手,没有深刻地分析这些表象背后的内在含义。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衍生的一系列问题,其本质是由于贫困生作为人的最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尝试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出发,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不同需求层次上的不良心理表现,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的心理预期。

一、高校贫困生不同需求层次上存在的不良心理表现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各种需求分成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层次:基础层次、高级层次、最高层次。不同层次需求的贫困生,存在着不同的不良心理表现。

基础层次:仅仅满足于受到资助,解决物质困难,对于受资助后的个人发展没有明确想法,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受资助学生,把贫穷当做一种资本,认为受到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不思进取,想各种方法占取各种资助,存在着“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高级层次,不仅仅满足于受到资助,更渴望得到平等的交往和尊重。由于教育资源、经济背景和童年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贫困生在社交才能、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与家庭经济较好的学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学习、活动、就业等多个方面缺乏安全感。同时,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自尊”表现得极为强烈,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同,拼命地希望通过考取奖学金、获得更好的成绩来证明自己。他们渴望获得资助,但又担心自己“弱势形象”被暴露,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社会的善意,在强烈的虚荣心下,甚至拒绝接受资助。

最高层次,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终极目标,具体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且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独立处事能力提高,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对于这类家庭困难的学生而言,他们缺乏的是提高自我和锻炼自我的平台,以及由于经济劣势,导致在未来升学乃至国外深造的犹豫不决。

二、构建高校贫困生良好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是指在行为发生前对行为过程和结果的预测和期望,并“先于一切的观察经验”,是人们对未来情况的一种心理预测或估计。它实际上是人们对末来在心理上的一种假设,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对现有状况的实际感受与期望值比较,二是对未来的预期。预期是依据现有的情况来对未来做出心理估计,现实状况是心理预期的基础。

因此,贫困生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现实状况,还要引导他们对未来形成积极的心理预期。当然光靠学生自我形成这种预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一定的外部机制来控制和管理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预期。

(一)引导贫困生认清现状,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对于第一类学生,需要将他们的需求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向更高层次引导,让他们形成增强社交、争取尊重、努力实现自我发展的预期。鼓励他们将社会赠与与回报社会有机结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第二类学生,需要加强思想认知教育,需要引导他们全面地、辩证、客观看待问题,改变他们强烈而敏感的防御性思维,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和集体荣誉感,鼓励他们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对于第三类学生,鼓励他们坚信自己的选择,勇敢克服困难,向自我追求出发。

(二)设立合理的外部机制,控制和管理学生心理预期

对于第一类学生,必须通过受资助名额与公益服务、综合测评成绩、学生荣誉等挂钩,改变以往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促使他们追求更高需求,对于少数不理想的贫困生甚至可以采取停止一定时间资助的方式来促进其进步。对于第二类学生,学校应当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提升他们的自信,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积极与他人交流,使他们明白,贫困只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同时需要加强对贫困生的交流和沟通,实实在在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此外应该为他们提供活动、竞赛、实践等多个平台,能够充分发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对于第三类学生,应该给他们创造充分的条件,作为他们坚强的后盾,使他们更加坚强。

【参考文献】

[1]杜杰,胥书霞.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探讨高校贫困生对策[J].中国市场,2014(34):181-183.

[2]邢利伟.需要层次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05):13-15.

上一篇:西式军乐在近代中国发展初探 下一篇:加强少先队建设,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