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物探究实验课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11 10:26:18

谈初中生物探究实验课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课堂的教育目标就是围绕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在学生学习、巩固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物探究性实验;思维能力;培养

新课标把生物探究性学习列为十大主题的第一主题,探究性实验课在其中也占了不少内容。实验中学生学习实验知识,完成每一个实验过程,都是伴随着人与外界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都伴随着大脑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极好的形式。

初中生物“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课。笔者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尝试对学生在思维的问题性、思维的全面性、思维的实践性、思维的创造性等方面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一、提出问题

探究什么?这就是指提出问题。怎样提出合理的问题呢?学生先要做的是观察,观察鼠妇的生活,注意将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观察到的鼠妇作比较,用可能影响鼠妇的各种因素对鼠妇刺激,观察鼠妇的反应。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带着问题去观察的,渗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段去观察鼠妇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几种?等。在观察中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课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先要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提出一个与探究主题相关的问题,问题应在学生质疑之处提出,有启发性,这样容易满足学生探究的动机和情感,学生才能较快地投入到探究问题的情景中。在经历了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养成了动脑的习惯,不断锻炼自己思维的创新性和全面性。

二、作出假设

“作出假设”是探究实验的第二个环节。假设就是预测问题的答案或结论。有了假设,就为下一步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方案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指明了方向,也就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一座桥梁。

当学生提出了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他们就很想知道“会怎么样呢”,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脑海中就会猜测:光线对鼠妇的生活会有(或不会有)影响。这就是假设。学生不管是选择肯定的还是选择否定的假设,都会做全面的考虑,这个过程会激发起学生全面性的思考。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作出假设,努力营造一种民主、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使思维进入兴奋点,这是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的心理条件,这种氛围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极为有利。

三、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用什么样的方法,遵循什么样的实验程序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学生都不清楚,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是陌生的。学生要对课本对应的内容进行自学,结合教师的重点讲解,尝试亲自动手去实践。最后确定了“光”是变量,要设置“阴暗”“明亮”两个环境作为对照实验,这是制订计划关键的一步。接下来是以此为依据准备实验材料,确定实验的方法步骤。随着实验的进行,还要仔细观察鼠妇的活动情况,认真记录实验的数据,这便是实施实验计划,这是实验中最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学生做探究实验还是第一次,老师要鼓励学生不能缩手缩脚,要主动参与,大胆尝试,用心体验,积极思考。

我们应该知道,初中生探究的问题,科学上早有定论,之所以还要学生去探究,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了解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体验知识的生成,因此,过程重于结果,思想方法重于结论。通过本实验,学生体验到了探究过程,知道鼠妇为什么会在阴暗的环境下生活;学生体验到了研究者的艰辛,思维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得到了锻炼,当然也体会到了成功者的快乐。

四、得出结论

先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如果本实验顺利,实验结果应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阴暗一侧的鼠妇越来越多,明亮一侧的鼠妇越来越少,这证明了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科学实践必须有的科学品质是实事求是,这是客观性思维方法。若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推测,也不要改变实验结果,伪造结论,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主动反思,找出原因,鼓励再探究、再实践,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大自然,潜移默化地唤起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表达交流

分析实验结果,然后得出结论,结论要与前面的假设作比较,并在班里进行交流、汇报、修正,最后撰写实验报告,这些都是“表达交流”的内容。

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质疑,这时应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再作出新的假设、进行新的实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就会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感,进而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以此使其逐渐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这样的交流更具有实际意义,这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机会。

墙报、展板、制作网页等都是“表达交流”较好的展示方式,是探究活动的继续。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浅谈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下一篇:浅谈初三语文系统化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