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与财务学学科定位研究

时间:2022-07-11 10:11:28

会计学与财务学学科定位研究

一、会计学与财务学本质定位

会计学与财务学的本质是会计学科与财务学科定位的基础。一门学科的本质取决于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与目标,无论是会计学本质还是财务学本质都是如此。同时,由于会计学与财务学的相关性,将会计学本质与财务学本质结合起来研究,更有利于会计学与财务学本质定位与学科定位。

(一)会计学本质 对于会计的本质,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会计是一种信息系统,即会计是向各种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一个信息系统;二是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即会计是参与或直接进行的一种管理和控制活动。会计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管理系统论认为,会计的目标是依据会计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二者的分歧点在于,前者认为会计只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而利用这个信息进行的相关决策与管理等活动不是会计的范畴;后者则认为会计不仅要提供管理与控制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管理与控制也属于会计的范畴。笔者认为可将前者称为狭义会计观,后者称为广义会计观或大会计观。这种广义会计观的产生与我国当时的会计教育中的学科划分、会计理论中的会计目标确定、会计实务中的会计职责界定有关。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及改革开放初期,高等教育学科及专业划分中只有会计专业没有财务管理专业,在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中,将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而成为会计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义会计观占有支配地位。

会计的目标与会计的本质确定是紧密相关的。在会计管理活动论为主导的情况下,会计的目标显然与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管理的目标相一致,从而使提供信息有用性目标与使用信息有效性目标统一。这也进一步支撑了广义会计观的形成。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往往将财务职能与会计职能合二为一而设置为财务部或会计部,实际上,无论是称为财务部还是会计部,当时主要行使的都是会计核算和资金收支等职能。这种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将会计与财务合二为一的情况下,广义会计观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无论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上,会计理论与财务理论研究上,还是会计实践与财务管理实践中,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目标与本质都有了明确的界定,因此,狭义会计观,即会计信息系统论更符合当代会计的本质。

在会计信息系统观下,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学的本质或是会计最根本的质量特征。会计学的这一本质表明,无论是会计的决策有用观,还是受托责任观,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缺一不可。所谓会计相关性是指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能满足各种不同的相关决策者或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信息需求;所谓会计可靠性是指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能真实反映财务基本状况与经营成果。特别应当注意,会计学本质体现的会计信息是用货币计量的信息,而不是其他信息。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将表现为价值信息、资金或资本信息。

(二)财务学本质 关于财务学的本质问题,财务理论界也有许多观点:一是“货币关系论”,该观点认为财务(或称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是再生产过程中形成、分配和运用货币资金的客观存在的货币关系体系的总和;二是“资金运动论”,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这是我国长期以来财务学的主流学派;三是“价值分配论”,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对其再生产过程进行价值分配的一种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另外还有货币收支活动论、分配关系论、价值运动论、本金投入与收益论、财权流等几种观点。上述观点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财务的某些特性,也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财务本质理论的建设。但笔者认为,研究财务学的本质应对财务、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和财务效果的本质进行界定。财务学的本质是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和财务效果的统一,财务学是研究一个组织如何组织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提高财务效率的学科。财务是与货币、资金、资本或价值相关的概念;财务活动通常反映为资金或资本的运动,如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等;财务关系是指与资本筹资、投资、分配相关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财务效率是指资本产出与投入的比率或差额,体现为资本的增值。

(三)会计学与财务学本质及关系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一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系统,会计信息是以货币表现的有关资金或资本的信息;二是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这些有用的会计信息可用于决策、控制或明确责任;三是提供的有用会计信息必须同时具备会计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不可靠,或可靠不相关的会计信息,都不是有用的会计信息。财务学的本质是组织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提高财务效率,而这种组织、协调和控制财务的过程正是财务决策或财务管理过程,因此,财务学的本质应是一个财务管理系统。从会计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本质与目标上看,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其本质和目标就是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作为财务管理系统,其本质与目标就是要提高财务效率,实现资本增值。应当指出,财务学中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和财务效率方面的信息是依靠会计学提供的,要进行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的本质与目标,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同时,会计学要真正成为有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其提供的资金或资本的信息,必然与财务管理所需要的信息相一致,即提供满足财务决策与控制所需要的信息。

二、会计学与财务学内涵及范畴定位

在明确了财务学与会计学本质的基础上,将对财务学与会计学内涵及范畴进行定位。财务学内涵及范畴与会计学内涵及范畴是相关的,因此,仍从会计学内涵与定位出发研究财务学内涵与范畴定位。

(一)会计学内涵与范畴定位 会计学的本质与目标决定了会计学的发展,会计质量特征中的会计相关性决定了会计学的内涵与范畴。会计相关性体现在会计信息有用性需求方面所含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同的信息需求者所需求的会计信息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明确这些需求对定位会计学的内涵与范畴十分重要。

(1)会计学内涵的定位。所谓内涵,通常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从哲学角度看,内涵是指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因此,会计学的内涵就是要反映会计学的本质属性和会计学的内在因素总和。会计作为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系统这一本质与目标,决定了要定位会计学的内涵,必须回答会计如何提供信息,提供何种信息,以及为谁提供信息等内在因素问题。

会计学以会计的目标、职能、对象和程序、方法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构建会计理论体系,揭示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促进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生活服务。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运用一系列程序和方法,连续记录经济业务,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中价值运动过程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是指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程序与方法中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四个方面是会计学的核心内容,其中,提供会计报告是会计的主要职能。会计报告是整个会计系统的最终产品,是以浓缩的、综合的、系统的、分类的形式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

可见,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最终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以会计报告来反映。会计报告信息从生成的程序和方法角度看,形成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方法体系;会计报告信息从生成的相关性角度看,反映了经济活动的运行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报告信息从生成的有用性角度看,它要满足利益相关者决策、控制、评价等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2)会计学范畴的定位。关于会计学的范畴定位问题,实质上是在对会计学本质和内涵界定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会计学进行科学分类的问题。会计学范畴定位对会计学科定位有着重要的影响,会计学的范畴不同,会计学科的地位也不同。然而,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中,人们对会计学范畴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将会计学范畴理解为会计学理论范畴,有的理解为会计学应用范畴,有的理解为会计学研究范畴,有的扩展到会计学影响范畴。进行会计学范畴定位,既要对会计学内涵及外延进行科学的界定,又要对会计学范畴的分类标准进行合适的选择。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是进行会计学范畴科学定位的关键。

(二)财务学内涵与范畴定位 会计学的内涵与范畴为财务学内涵与范畴的定位奠定了基础,财务学的本质为财务学内涵与范畴定位指明了方向。

1、财务学内涵的定位。要界定财务学的内涵,首先要界定财务的内涵和财务管理的内涵。

(1)财务的内涵。财务学的核心词是财务。财务一词是与英语FINANCE相对应的。FINANCE还被翻译为金融,有的将其翻译为财政。在研究国外对财务的一般解释时,将财务等同于FINANCE。关于财务的定义有许多,几种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是:

财务是为支出而筹集资金和资本的过程。将投资者和储蓄者的资金提供给消费者、政府和企业。

财务研究个人、经济实体和其他组织如何在一定期间内分配资源,主要应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分配金融资源的问题,特别强调如何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进行决策。对资产负债表的右方比较关注。

财务研究一个组织投资什么,投资多少,从哪里取得资金,如何取得资金以及资本市场如何运行。财务主要关注于价值——管理决策如何影响公司股东的财富价值以及资本市场如何将资源引导向最有价值的用途。

财务是关于资本的科学。它包括项目选择(资本预算)、投资选择和融资选择:项目选择通过资本预算考虑是否实施某些项目;投资选择考虑货币投资决策,如投资于银行、股票市场,还是其他方面;融资选择考虑单个经济主体如何为将要实施的项目筹集资金。

财务的上述定义反映了国外对财务的基本共识和两种不同的观点。基本共识是财务是关于资本的科学,财务与资本运作与管理密不可分;财务是研究个人、经济实体和其他组织资本的科学。关于财务的内涵的不同观点,一是认为财务是关于资本筹集的科学;二是认为财务是关于筹资与投资的科学。

我国对财务的解释不是从财务的内涵进行的,而往往是从财务的对象进行的。而且我国在解释财务时实际上是与财务管理相联系的,因此有些教材根本不分财务与财务管理,而是直接采用财务管理的概念。笔者关于财务的不同解释是对有明确财务定义的主要观点综述。

财务泛指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财务活动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资金活动,表明财务的形式特征;财务关系指财务活动中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揭示财务的内容本质。

财务是国民经济中各部门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总称。其中财务活动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经济关系,而财务关系则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财务是企业或单位生产经营中的货币资金运动。包括货币资金筹集、货币资金使用、货币资金收回和货币资金分配。

财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财务是价值运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关系。

财务的本质是企业和经济部门财务,是客观存在于生产经营过程的货币关系。

财务的本质是企业为实现生产职能对生产要素和经营成果的分配。

我国关于财务定义的基本共识表现在:财务是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及其总称。关于财务定义的不同观点可归纳为:从财务范畴看,有的将财务界定为企业财务,有的将财务界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从财务活动看,有的认为是货币收支活动,有的认为是资金运动,有的认为是价值运动;从财务关系看,有的认为是货币关系,有的认为是经济关系,有的认为是社会关系。

目前关于财务的定义,有的定义的是财务学,有的定义的是财务管理,如果不区分财务、财务管理和财务学,给财务一个综合的定义,那么财务可定义为:财务是关于经济实体、个人和其他组织进行资金或资本运筹的科学。如果将财务与财务学、财务管理区分开来,财务可做如下界定:财务与价值紧密相关,这种价值具体体现为资金或资本;财务表现为财务活动,即资金或资本的筹集、使用与分配;财务活动体现出财务关系,包括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员工、政府等的关系。

(2)财务管理的内涵。管理可被看成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个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管理活动是发挥管理职能的活动,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在管理活动中,各种管理职能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管理的内容由管理活动的内容所决定,现代管理之父法约尔将一个企业的活动分为以下几类:“技术活动,即生产和制造;供销活动,即购买、销售和交换;财务活动,即寻找资本及最适当地利用资本;安全活动,即保护财产和人员;会计活动,即盘存、资产负债表、成本和统计;管理活动,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上述活动中,管理活动即是管理或管理职能,管理的内容应该是管理活动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其他五种活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于财务管理的内涵,国外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将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定义为财务管理,那么财务管理的范围则被限定在公司的范围之内,非营利组织和金融机构等都不能被纳入到财务管理的范畴之中来。在这种观点下,西方将财务学科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企业理财或财务管理。二是将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作为财务学或金融学的泛称。在这种观点下,财务管理就不再是简单的微观性质的定义,而应当突破现有公司理财范围的限制,把宏观定义下的财务(金融)也作为研究对象。财务管理不仅是对存在于公司或者各种机构范围内各种财务活动进行的管理,也包括存在于机构范围之外针对特定金融产品及衍生金融产品的管理,更包括对金融市场进行的管理。

我国财务界对“财务”和“财务管理”这两个名词存在着混杂使用的情况,同时对财务管理与公司理财也存在混用的状况。因此,讨论财务管理的定义,有必要界定清楚财务与财务管理这两个基本概念,进而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关于财务管理有以下几种定义:产品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赵玉珉,1980);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王庆成,1981);对财务活动的管理(刘恩禄,1984);资金收支管理活动(陈毓圭,1986);对资金运动的管理(杜英斌,1988);筹集和运用资本(杨正新,1990);货币资源配置和货币关系处置(陈学荣,1991);价值管理活动(耿建新,1992);对企业资金的规划和控制(王庆成、王化成,1993);有关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的管理(注册会计师考试办公室)。这些观点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五种,即财务管理是:对价值的管理;各财务职能或内容的总和;对财务活动的管理;对资金运动的管理;对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双重管理。根据前述财务及财务管理的定义,可将财务管理定义为是对财务的管理,即通过对资金或资本运筹的管理,协调与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资金或资本的运筹效率和效果。

(3)财务学的内涵。财务学是在探索资本运筹规律、追求资本运筹效率、总结资本运筹观念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或者说财务学是研究资本运筹规律与效率的一门科学。它可以更形象地通过组织安排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和财务效率的提高来具体表现。研究财务学的本质应对财务、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和财务效率的本质进行界定。财务学的本质是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和财务效率的统一,财务学是研究一个组织如何组织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提高财务效率的学科。财务是与货币、资金、资本或价值相关的概念;财务活动通常反映为资金或资本的运动,如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等;财务关系是指与资本筹资、投资、分配相关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财务效率是指资本产出与投入的比率或差额,体现为资本的增值。财务的本质与目标决定着财务经济学与财务管理学的关系,以及财务学的范畴。

2、财务学范畴的定位。财务学的范畴是指财务学所涉及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划分,财务学有不同的范畴分类。关于财务学范畴定位问题,如同会计学范畴定位,也涉及财务学理论范畴、财务学应用范畴,财务学影响范畴、财务学研究范畴,财务学基本范畴和财务学所属范畴等。

关于财务学的所属范畴也一直存在争议,如财务学是属于经济学范畴、管理学范畴,还是社会学范畴、数学范畴等。

关于财务学的基本范畴,同样有着不同的划分角度。如,从财务活动的内容划分,财务学范畴包括筹资学、投资学和分配学;从财务学的教学层级来划分,财务学分为财务学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学和高级财务管理学三个层次;从财务活动的地域划分,可以分为一般财务管理和跨国财务管理;从财务学的广义主体可分为宏观财务与微观财务;从财务学的狭义主体可分为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与财务经理财务;从财务学应用角度看其范畴,可划分为:企业财务管理、金融市场、投资管理及其他财务管理等。

关于财务学的研究范畴,如同会计学的研究范畴,涉及的面更加广泛,除了财务学的基本范畴,还涉及到与财务学属性和应用及影响相关的各个范畴,特别是财务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联的范畴都是财务学的研究范畴。

综合上述财务学范畴的内涵,结合财务学理论发展与学科及专业发展的需要,可将财务学范畴主要划分为财务学理论范畴与财务学应用范畴两大类。

三、会计学、财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明确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内涵与范畴,为界定会计学与财务学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而要理顺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关系,首先需要理解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关系,以及会计学、财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为会计学科与财务学科定位奠定理论基础。

(一)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关系 会计学的本质与目标决定了会计学的发展,会计质量特征中的会计相关性决定了会计学的内涵与范畴。会计相关性体现在会计信息有用性需求方面所含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同的信息需求者所需求的会计信息可能是不同的。财务学中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和财务效率方面所需的信息是依靠会计学提供的,要进行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的本质与目标,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同时,会计学要真正成为有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其提供的资金或资本的信息,必然要与财务管理所需要的信息相一致,即提供满足财务决策与控制所需要的信息,而且会计学中的很多基础概念也正不断从财务学借鉴,如价值、货币时间价值等。

(2)财务分析学在财务学中的地位。要说明财务分析学在财务学中的地位,首先需要了解财务学与财务分析学之间的关系,财务学对财务分析学是如何依赖的,以及依赖的程度。从财务分析学的分析对象看,它分析的是财务学中的财务活动,应该说,财务学与财务分析学两者在研究对象上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是关注财务活动的具体运作,另一个则关注财务活动的分析与信息的提供。具体而言,财务学是财务分析结果的未来应用。从财务经济学视角来看,财务学需要信息来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财务管理学视角来看,财务学中筹资、投资、分配等各项活动的管理与控制均需要信息的支撑。财务学中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和财务效率方面的信息是依靠会计学提供的,财务学对会计信息需求具有多样性,而会计学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一般性和广泛性,这就决定了财务学需要借助于某种信息生成或者说信息定制工具,按照各项活动和目标的要求,生成特定的信息,而这个信息生成的媒介就是财务分析。此外,由于财务分析学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活动,分析的内容、原理与方法都是围绕财务活动展开和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财务分析中的思想主要来自于财务学,如价值的分析,绩效的分析等。

(3)财务分析在会计学、财务学中地位的演变。通过前述分析,可以清晰发现财务分析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财务分析学与会计学、财务学之间的关系。会计学是财务分析的基础,而财务学是财务分析的应用方向。会计学与财务学各自的学科发展均离不开财务分析,而且会计学与财务学之间的交叉更离不开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会计学与财务学之间的连接桥梁。随着财务信息在各方面被使用的广度与深度的增加,财务分析的作用也将更加重要。会计学、财务学与财务分析学之间的关系及演变可由图1所示。

(4)会计学、财务分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随着相关学科理论与实务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加大,财务分析在连接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中的地位与功能将进一步扩展,如图2所示。

从财务分析在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看,随着会计学科地位的提升,以及相关学科对会计学信息需求范围、数量与质量要求的提高,财务分析学将在分析主体、分析对象、分析内容和学科地位上有进一步的扩展与提升。财务分析不仅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管理者、员工等内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不仅要满足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经济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财务分析不仅是一门独立的边缘性学科,而且将成为一个独立于会计学和财务学等的专业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学科定位与发展研究——基于会计学科定位的思考》,《会计研究》2007年第6期。

[2]葛家澍、刘峰:《会计学导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版。

[3]杨纪琬:《中国现代会计手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

[4]陆正飞:《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王庆成、郭复初:《财务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周首华、[美]杨济华:《当代西方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冯淑萍主编:《简明会计辞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8]赵德武:《财务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Robert F.Meigs,etc. Financial Accounting. Tenth edition. McGraw-Hill. 2001.

上一篇: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探索 下一篇:我国会计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