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时间:2022-07-11 09:49:49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摘要:作为一次能量巨大的新技术革命,“互联网+”推动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变革,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加剧了新常态下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与紧迫性。目前,中部地区推进“互联网+”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发展思路等方面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政府提高认识、转变思路,从软硬两方面营造“互联网+”顺利推进的良好环境;需要各行各业积极推进关键链条与环节的数据化、在线化,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业业态,实现转型升级。

关键词:“互联网+”;新常态;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11-0035-04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持续进步的结果。早期互联网是信息单向传递,功能相对简单,应用范围较窄,对其他行业影响不大。进入“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核心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数据信息交流、使用的范围与价值,演变成一次能量巨大的新技术革命,为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巨大的中部地区带来了重大机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一、“互联网+”加剧了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

压力与紧迫性1.新常态下中国市场和消费需求升级,制造业产品和技术升级压力空前巨大

产品层面,新常态下市场与消费需求加速升级,高性能、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与传统式消费品产能过剩使制造业产品升级压力空前巨大。中国制造业过去30多年走的是“价廉物美”模式,但价廉的背后是性能低、品质差。随着整体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消费者发生部分质变,形成了一个愿意为高性能、高品质产品买单的庞大中产阶级群体。在国内消费品性能、品质、安全性达不到其要求情况下这些消费者转而到国外购物,致使近年来中国居民境外消费持续强劲增长。在高性能、高品质需求强劲增长、传统需求萎缩背景下,“价廉物美”式消费品生产企业在产品升级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要么升级,要么逐步被淘汰。技术层面,由于需求萎缩,成本上升利润空间急剧下降,传统低成本低利润技术路径难以为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走的是“开阔地平推”技术路径,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山寨”“模仿”进行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也导致了产品技术空间狭窄,差异性小,大量企业在同一技术层面上进行低水平竞争,利润率不高。经济新常态下传统消费需求萎缩,“产能过剩”严重,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低成本低利润模仿型排浪式生产难以为继,大量传统企业无钱可赚、生存困难,在技术升级方面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2.“互联网+”带来有效的技术手段,制造业产品和技术升级速度加快

面对新常态下制造业产品和技术升级的空前压

力,“互联网+”为传统企业摆脱大规模低成本低利润模式,转而生产高性能高品质产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数据化、在线化与大数据技术使生产企业能够充分了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同时物联网及智能制造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小批量生产的成本,个性化、定制化、小批量生产取代大规模生产的技术手段已经成熟。以个性化、定制化、小批量为主要特征,以众多中小微企业在细分行业进行差异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高性能高品质产品为标志的“互联网+”新制造业正在成为制造业的主力,其迅速崛起无可阻挡。失去竞争力的传统企业,要么被改造,要么被取代。

3.“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发展路径,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

传统条件下受信息交流手段限制,服务业发展水平受服务对象规模和集聚程度的制约。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人口集聚程度较低,制造业发展层次较低,虽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市场及排名第二的经济总量,但服务业发展潜力却远远没有释放出来。

“互联网+”时代服务供需双方信息交流非常便利,除了那些必须面对面完成的服务,空间距离对多数不需要面对面完成的服务的制约不复存在,服务业传统发展路径正在被颠覆,“有需求的服务均可被提供”成为常态,服务业业态将因此极大丰富。“互联网+”时代人口数量及相应市场规模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使中国服务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事实上中国的电商已经弯道超车,实现了全球领先、世界一流)。

综上,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等不得、熬不得。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有效的技术手段,早调早转就会赢得主动,抢得先机,晚调晚转就会被动乃至被淘汰。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由于动手较早,已经出现较好势头,而中部地区由于产业层次低,适应新常态,对接“互联网+”的速度相对较慢,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增大,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

二、中部地区利用“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面临的主要瓶颈与问题1.“互联网+”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核心,人人都会产生数据,各行各业都会产生数据,反过来数据也会影响每个人、影响各行各业,所以数据将和水、电、路一样成为生产与生活的必需品,成为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快捷、安全、低成本的数据服务对“互联网+”的顺利推进,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影响。但是,目前中部地区“互联网+”基础建设和平台建设仍然相对滞后,一是网络服务能力仍然不强,网速慢、资费高问题突出,制约企业与个人用户广泛使用数据。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平均网速全球排名82位,仅为韩国的四分之一,而中部地区网速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产业云、大数据及各种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广大中小微企业、创业团队对数据服务快速增长的需求。三是数据孤岛现象依然突出,部门间、行业间的数据壁垒尚未打破,数据价值无法得到充分挖掘。

2.“互联网+”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技术层面之外,“互联网+”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对于多数传统企业来说,不需要自身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只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就能利用互联网改造自己,但如果没有互联网思维一切都是零;对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如果对“互联网+”认识不足、互联网意识不强,就会用传统的思维看待与管理互联网企业,就可能限制甚至阻碍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及新业态发展。作为内陆欠发达区域,中部各省在政府与企业层面均存在对“互联网+”认识不足、互联网意识不强的问题:一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互联网意识不强,主动适应“互联网+”要求改革管理制度的能力不足。二是传统企业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缺乏互联网意识,不能积极主动融入互联网。三是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的理解不充分,服务传统企业的能力不足。

上一篇:浅谈如何深度挖掘高中政治教材内容 下一篇:做“五有”教师,打造思品课的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