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时间:2022-07-11 09:08:53

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因此,要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没有感情的文章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就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就难以激起学生心灵涟漪。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情感加温,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并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只有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

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曾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另外,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框框。学生能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学生的学部分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而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成败。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总而言之,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语文教育要通过教学互动场的构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情感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学会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善于合作,让学生个体和集体形成协同发展的动力。相信语文教育会变得更加有趣,学生学习就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语文教育水平就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上一篇: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自主探究与规行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