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

时间:2022-07-11 09:04:04

解析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

投资者关系管理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发展中国家还是一个刚刚开始关注的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的自由流动,各国公司对资本的竞争性需求是促进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直接动因。

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良性关系,建立稳定和优质的投资者基础,获得长期的市场支持,从而促进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实质在于“营销公司”。通过有效的沟通,给投资者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建立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和信任。

典型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包括接待投资者来访,进行路演和反向路演,邀请投资者参加投资者年会和业绩会,设置投资者热线电话和信箱,以及在公司网站设立投资者关系网页和投资者关系论坛等。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对象不仅包括现有的股东和潜在的股东,还包括证券分析师及行业分析师、政府监管部门。供应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媒体等。

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这一方面得益于监管部门的积极推进,另一方面更是由于上市公司切实体会到了良好的投资者关系对于公司发展的积极意义,在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建立起“战略信任”后,公司在资本市场进行运作的成本收益比将显著优化。2003年10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中国证监会2005年7月的《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工作指引》,对投资者关系工作的目的、基本原则、工作内容、方式以及组织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大部分上市公司基于此指引建立并完善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开展了一系列实质工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2008,2009及2010年6月30日市值排名最前的300家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以公司网站、交易所网站、巨潮咨询网等公开信息披露渠道为准,评价这一代表性群体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指出现存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现状分析

对于每个年度,我们评价的问题包括“公司投资者关系网页内容是否丰富、充实并及时更新”,“是否建立了公开可查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公司是否积极与投资者沟通”。评分结果分三个等级:好、中、差。以“是否建立公开可查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为例,如果公开可查则为好,若建立了该制度但无从查获,则为中,若未能从公开信息获知建立了该制度,则为差。三年的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

我们发现,三年中平均50%的上市公司已建立了专门的投资者关系网页,披露公司治理的相关信息,包括年报,组织架构、董事会公告,股东大会公告等。平均27%的公司虽然建立了投资者关系网页,但是内容不够充实或者提供的信息比较滞后;平均10%的公司没有建立投资者关系网页或者投资者关系网页质量很差。三年中,获得好评和差评的公司数均逐年增加,获得中评的公司呈下降趋势,反映出上市公司在网页建设上的两极分化趋势。总体来看,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关系网页内容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新也更及时。金融业上市公司(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的投资者关系网页比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更加完善,各种信息也更加全面、充分。从这个角度看,国有企业和金融业企业在投资者关系网页建设方面为其他上市公司树立良好榜样。

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方面,三年中平均48%的上市公司均已建立了规范的制度,并且向投资者公开了该制度的具体内容;平均29%的公司虽然制订了该制度,但没有公开其具体内容,平均23%的公司没有建立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或规范。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的300强中。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不能公开可查的公司数量较前两年大幅增加,表明新进入300强的上市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上市公司的制度建设存在重大缺陷。

与投资者沟通方面,平均40%的上市公司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如接待投资者来访、参加投资论坛、召开分析员大会、召开业绩路演等等)与投资者积极沟通,并且2009、2010年比2008年有明显改善,平均37%的公司与投资者关系沟通程度为中等,平均23%的上市公司表现不积极。2009年获得中评和差评的上市公司比2008年有所减少,但是2010年出现反弹,表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各方面机制有待促进上市公司积极与投资者沟通。

为考察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情况,我们从2009年开始增加了对投资者热线联系情况的调查,具体方法是通过公开渠道查找上市公司的投资者热线电话,并在正常的工作时间拨打该热线,凡是热线电话公开可查并接受问询的,被评为好,有热线但上班时间无人接听的被评为中,未设热线或不可查获的被评为差,2009和2010年的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没有设立专门的投资者热线,或者该热线不能公开查获,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这一渠道远未畅通,这就阻止了投资者直接从上市公司获得相关信息,不利于投资者进行深入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深层问题

300强上市公司市值最大,在资本市场上的受关注程度相对较高,他们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尚且不尽如人意。可以推断。其他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更加不容乐观。这一局面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

第一,理念上认识不足。虽然证监会2005年已出台投资者关系工作指引。但是上市公司对该指引及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一些公司为满足监管要求,建立了相应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设立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岗位,但是执行起来往往违背了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初衷。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上市公司将投资者关系管理仅视为披露信息,公告,满足证监会和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要求,很少有上市公司做到主动披露、充分披露。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披露投资者日志的做法树立了良好表率,披露包括投资者论坛,路演与反向路演的时间,地点和活动等等,使投资者能及时了解到公司的动态。但目前的做法是滞后披露,如果能预先披露,想必市场会更加欢迎。

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另一个普遍现象是,大多数上市公司仅关注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忽视了中小股东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在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接待投资者来访活动中,机构投资者占居多数,很少有接待中小股东的记录。这一方面与中小股东参与上市公司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上市公司对中小股东进入公司了解情况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为中小股东进入公司提供方便,无形中将中小股东挡在了公司大门之外。

第二,制度建设上不够健全。纵观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制

度,大多是呼应证监会的投资者关系工作指引,总体框架非常完整,但细节性安排仍不够深入。以贵州茅台为例,投资者关系管理办法总体上提纲挈领、内容全面,包括总则、意义,目的,基本原则、工作对象、工作内容、部门设置,任职要求和培训工作,等等。作为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方式也有11项之多,但是这11项沟通方式仅是笼统的罗列,缺乏详细的实施细则,其操作性要被打上折扣。尽管如此,贵州茅台已经明示了这11种沟通方式,有些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仅显示“通过各种方式与投资者沟通”,或者仅有三四种沟通方式,如中国铁建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办法显示,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方式有四种,分别是股东大会、一对一沟通、实地调研和电话咨询。虽然这四种方式是与投资者沟通最常用的,但实践表明,仍有更多的渠道可以提供。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仍需紧扣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

改革方向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群体的成熟,投资者希望有更多的渠道了解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也应主动完善与投资者沟通的渠道,吸引更多投资者了解本公司,获取更多的融资来源。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除了要认识其重要性,完善制度,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尝试新的工作方式。

第一,理念先行,以制度为保证。300强上市公司的情况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对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停留在披露信息、与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处好关系的阶段,中小股东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尚未规范化、程序化。投资者是公司的出资人,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既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也是投资者保护的基本要求。上市公司应从战略高度上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完善相关制度,细化具体的操作程序。尤其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重大事项信息披露机制,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向投资者公布具体信息,稳定投资者情绪,化解潜在的危机。

第二,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市公司接待投资者来访需付出一定成本,而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性渠道。互联网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披露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互联网也可用于收集投资疑问,回答投资者问题,少数上市公司(尤其是金融业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网页已设立了“常见问题”问答栏目,使投资者能快捷地解决常见疑惑,但多数上市公司并未设立该栏目。工商银行设立的投资者邮件服务平台可以及时向订阅者推送公司的最新公告,使投资者第一时间了解公司动态,这是对互联网的又一充分运用。今后一段时间内,条件允许的上市公司应尝试设立投资者网上留言平台,设专人在线解答,更加强化公司与投资者的直接沟通。

第三,完善投资者来访制度,保证投资者热线有效运行。目前上市公司接待的来访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应尝试在一年的某个时间集中接待中小投资者来访,可以事先披露具体时间、地点,一方面使中小投资者走进公司,感受公司的文化,另一方面解答相关疑问,总体上达到使投资者信任公司、长期投资于公司的目的。另外,投资者热线可以及时回答投资者疑问,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应引起上市公司的高度重视,尚未设立该热线的公司应尽早设立,设立了该热线的公司应确保其有效运行,使其真正成为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有效渠道。

上一篇:透视康菲事件中半公司化合资治理 下一篇:对北京市属国有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的思考